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提出了全新的健康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锻炼,开展各种富有情趣的活动;强调尊重个体差异,在运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品质……这些都体现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人本化趋势。
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开心尽兴地运动,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一、区域创设的原则
1.开放性
材料、时间、玩伴的开放。教师将幼儿发展所需的基本动作在有限的环境中用游戏的场景予以呈现,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玩伴,自由支配在每个活动区逗留的时间,使有限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变得开放、变得丰富可选。
2.交互性
区域运动打破了班级与年级的界限,幼儿能从玩伴身上受到对材料操作与运用的启发,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与行为,获得更好的锻炼。同时,社会性交往经验也在不断地得到应用和积累。
3.情景性
由于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年龄越小这一特征越明显。所以在活动中我们创设了情节有趣、形式多样的游戏情景,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如,攀爬走跑区中把钻桶装饰成坦克,2个幼儿可以爬到钻桶中用向前向后爬行来控制坦克,还有一些幼儿在指定区域中可以用纸球投掷坦克,坦克内的孩子必须合作推动坦克躲避纸球。
又如,舞龙的游戏,4-6个幼儿必须共同合作才能使龙头和龙身跟着龙珠灵活的运动。
4.层次性
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有高有底, 根据这些差异投放由易到难、 由简到复杂的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合作活动,开发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如,在“救护队”的游戏中,幼儿要两人合作用担架把小动物从火场送到救护中心,要经过的道路有三条。第一条,竹梯和轮胎组合的具有一定高度的竹桥,较低的平衡板组成的小木桥;第二条,有宽窄、高低不同的长凳,也有大小、距离不等的树桩;第三条,我们将橡皮筋交叉重叠、高低错落的组成了一条封锁线,幼儿可以从下面匍匐前进,也可以从橡皮筋上用双脚跨过去。这样,不仅能保持和增强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这些大小、粗细、高低、动静不同功能的材料,为不同运动能力的幼儿提供了充分选择不同难易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合作能力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提高。
二、阳光体育区域创设的步骤
(一)教师准备
1.搜集学习相关资料以及《阳光体育指导手册》,开展教研活动。
2.学习讨论:了解阳光体育实施方案。帮助老师明确阳光体育区域环境创设的意义、要求,注重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
3.设计方案制定目标、设置区域、确立规则、设计活动、明确教师责任和制定活动时间和音乐。
方案中规划好场地划分和功能、材料、地理位置、人员安排等,以表格式呈献给每位教师。
4.取得家长的支持并使家长了解阳光体育运动。以书面形式告知家长即将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取得家长的支持,自制运动小器械。
(二)材料准备
1.老师和幼儿一起搜集各种废旧物品:各种大小不一的饮料瓶,易拉罐,酸奶瓶,挂历,报纸,废旧凉席,布料等。
2.取得家长支持,教师与家长共同自制运动器械:
用大饮料瓶装上沙子制作了沙瓶、哑铃等;用酸奶瓶制作拉力器;用报纸做成投掷球;用花布做成跳袋、投掷网、担架;用大饮水桶做成踩水车;用奶粉罐制作高跷等。
3.根据区域设置进一步添置运动器械:垫子、爬网、平衡木、魔术手套等(详见红缨提供的运动器械配备目录)。
(三)环境准备
1.运动区域的划分:车类区、攀爬区、篮球区、钻爬区、投掷区、综合体能区。
车类区:利用家园资源,幼儿园和幼儿家庭一起收集自行车、脚踏车、滑板车、双人脚踏车等车辆,场地周围设立洗车场、充气修车站、休息亭、民警指挥台辅助设施,在地面上标识出大小车道,摆设左右转弯、禁止通行、收费站等标志,提供娃娃、提包等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场景和物品,幼儿轮流承当警察、收费员、行人、司机等角色。通过车区的活动使幼儿懂得如何分工、协调、配合完成任务,使幼儿体验到要想愉快的游戏,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并与同伴友好合作。
攀爬区:在不同的攀爬架上固定筐子,贴有动物头饰,提供鲜花等辅助材料给幼儿进行摘果子、种花、喂小动物食物的游戏活动。由于幼儿能力和年龄特点存在差异性,攀爬架不是每一个幼儿都能顺利通过的,因此“以大带小”的活动在攀爬区能得以体现。
篮球区:主要器械是篮球和篮球架。辅助器械有平衡木、蘑菇凳(或高可乐瓶) 、一块两平方米镂空动物的木板、拱门、坐垫等,并在两棵大树间拉上铁丝,铁丝上挂有高低不一的大圈、小圈,幼儿可进行原地投篮、平衡木上投篮、木板投篮、投球入圈、绕物运球、滚球等游戏。
钻爬区:钻爬区是专门给托班幼儿设立的区域。在平坦的草坪上投放有小滑梯、小木屋、蜂巢钻爬架、钻爬圈等,主要是提高幼儿手脚协调爬行的能力。幼儿在此区域可扮演成各种小动物结伴在“蜂巢”和滑梯小树洞中寻找和埋藏“食物”。
综合体能区
(1)跳跃区:投放纸棒、大小圈、废旧月饼盒、鞋盒、布袋、软球、皮筋和大绳给幼儿进行跳远、跳高的练习。
(2)走跑区:提供用粗绳串短竹筒做成的竹排,利用自然草坡,进行你坐我拉的游戏;提供双人大拖鞋进行齐步向前走的游戏;提供风车、小推车、布球和木棍、大球等进行各种走跑游戏。
(3)平衡区:准备树墩、平衡板、平衡木等各种平衡材料,由幼儿拼搭成长短、高低、宽窄不同的平衡组合,幼儿在箭头的指引下有序地走来走去。还可以准备两根塑料棒,两名幼儿一前一后,抬着“轿子”过木桥,培养协调能力;让幼儿头顶沙包走平衡增加难度;同时准备高跷和易拉罐,练习踩高跷绕障碍物走。
(4)投掷区:树上高高低低地挂上小筐子、小圈、铃鼓、易拉罐等物品,幼儿练习投准;拉一条绳子让幼儿练习投远;放三个远近不同的大圆桶,让幼儿练习投远和投准。
(5)足球区:主要器械是足球和用雪糕桶组成的间隔障碍,进行运球、射门的练习;幼儿站在挂有小铃鼓的绳子两边,相对进行踢球、定球游戏;幼儿手提网袋足球站在圆圈中进行踢球游戏。
(6)轮胎区:主要器械是废旧轮胎、竹梯,辅助器械有平衡木、拱门和“蘑菇”障碍物。幼儿需要把轮胎经过平衡木等障碍物后,合作动手构建可供钻、爬、跳等多功能的组合器械。
三、阳光体育组织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1.班级轮换活动
这一阶段为区域体育活动的基础阶段,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依次轮换到各个区域开展活动,有目的地使幼儿熟悉活动区域的场地、器材、玩法,形成区域活动的常规,促使每个幼儿的体育动作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班级轮换活动,也可以检验区域创设、材料投放、活动设计是否合理适宜,并及时做出调整,以保证区域体育活动的最优化。
2.大区内混龄活动
大区内混龄活动打破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区域活动界限,使幼儿选择活动的区域和器材更广,活动兴趣更高,各班级的幼儿和教师交往机会更多。区域活动中会有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同时在大区域内开展活动,此时遇到的细节问题也会相对较多。此阶段的重点应该放在研究区域活动常规。例如:如何控制各区活动人数,怎样确保区域安全等问题上。
3.全园混龄共同活动。全园混龄共同活动是区域体育活动的最高层次,是全体教师已经明确活动目标、清楚指导重点,幼儿达到完全自由、自主地参与区域活动和各区在内容、材料、规则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开展的。全园混龄活动对幼儿的安全、保育工作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在实施中,各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区域的地理特点、班级和幼儿数等情况循序渐进、有步骤地开展区域体育活动。
四、教师的组织观察与指导
1、语言引导法:趣味性的语言能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使活动变得轻松活泼,萌发幼儿想合作的愿望。如:运粮食的游戏,两个幼儿一起搬着粮食(大沙袋)通过轮胎路、竹梯路、圈圈路运送到小动物家。老师可以用有趣的语言说:“小动物家没有粮食做饭了,谁愿意来帮助他们?这么多小朋友都要来帮忙,小动物们可开心了!”
2.规则制约法:规则是游戏的准则。建立规则时要尊重幼儿的意见,在与幼儿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具体内容,以便使这些规则真正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如,活动规则有两个不(不争抢,不独占),三个要(要谦让,要协商,要分享)。合作游戏的玩法和规则,通过图文结合的张贴画方式放置在每个运动区域的起点,帮助幼儿熟悉、遵守规则。
3. 经验传授法: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在合作性体育活动中很难自发地去合作,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合作。因此教师要向幼儿传授必要的合作方法,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谈话讨论,让孩子明确活动目的、商量如何合作玩。让幼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协商后,再开展游戏。
活动中,通过教师个别化的指导,让幼儿学习和掌握与别人协调一致、共同完成任务的方法。如在初次玩两人两足时,很多孩子动作不协调,纷纷放弃。教师通过喊口号、提醒动作快的幼儿稍慢些等方法来提示幼儿如何相互配合使步调一致。也可以通过同伴互相观察、模仿来学习合作的方法。
活动后,分享交流时重配合,不强调幼儿间的输赢,更强调幼儿间的密切配合以及合作的方法,积累合作经验。如,玩民间游戏“推小车”时,请幼儿介绍、演示怎样才能推得又快又稳,通过交流分享让幼儿了解一定要两个幼儿速度一致、互相协调才能玩得好。
4.在运动中,物质环境的创设和心理环境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中,我们应尊重孩子的探索,鼓励他们与运动、环境充分互动,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走、跑、跳、攀爬、钻、投掷等基本动作得到了发展,运动能力增强了,同时动作更协调、更灵敏、更准确、更有力。
5.在观察中,教师还要随着幼儿活动情况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器材。
(1)数量控制:同类材料提供的数量少于幼儿人数,活动中幼儿必须与同伴共同使用材料,以此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合作。
(2)数量调整:根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对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可以适宜的增加材料,还可增加辅助材料来加强合作的难度。对兴趣不高的材料可以适当改变材料或减低活动难度,提高幼儿合作游戏的兴趣。
(3)运动器材的定期更换。同一种材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稍作调整再使用,这样可以使幼儿对材料、对该运动区域始终保持新鲜感。此外,教师应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对材料做及时调整。
(4)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需要来选材。孩子们对投掷活动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提供各种材料制的球(纸球、塑料球、海绵球)、投掷靶(纸箱、球网),让孩子们做“神投手”,同时允许幼儿自带一些热门的运动器具,与同伴交流分享。
(5)鼓励幼儿对器材的创新玩法。如自制的“踩水车”,在幼儿眼中是多功能的:可以站着用双手推滚,训练手臂力量,还可躺在软垫上用脚滚。教师要及时捕捉并鼓励孩子的这种创新,并为幼儿的活动做好安全防护,这样,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意,发挥了器械的多重功能。
6.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潜力,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在区域运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思索“玩什么,怎么玩”,遇到问题让幼儿商量解决,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教师提供长板凳,启发幼儿发挥想象:你想怎么玩?幼儿会探索出多种玩法:从板凳下钻过、在板凳上“走钢丝”、用各种方式爬板凳等。
五.开展区域性阳光体育活动时要重点注意的几点说明
1.区域体育活动流程
初期阶段:大型区域体育活动不一定每天开展,可以每周开展一至两次。每次活动时间为 35—40 分钟。
区域活动全程用音乐变换进行提示:
前面三分半时间是进行准备活动,由各班老师带领本班幼儿做准备活动;然后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初始区域活动,从第十三分钟开始换区;换区音乐响起,幼儿随即自由选择玩伴在喜爱的区域和项目进行活动;最后10分钟,音乐再次变换,全体幼儿在教师指引下有序地把游戏器械归位到器械室然后站好队做韵律操或早操
教师职责:
①准备活动阶段,教师要带领幼儿做好准备运动,把身体伸展活动开;
②活动过程中各区教师应坚守岗位,在负责区域内对前来活动的幼儿进行引导;
③控制好幼儿进区数量,做好幼儿安全管控工作;
④仔细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及时地完善、更新和投放自己所负责区域的材料;
⑤负责区域活动的开展和深入。
2.幼儿活动常规
幼儿活动常规包括体育活动基本常规和区域活动常规。
一是体育活动基本常规,如跳跃、投掷、平衡、走跑、踢足球、打篮球等动作的基本要求。幼儿只有理解和掌握区域活动中各类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才能正确、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二是区域活动常规,它涵盖了根据听音乐变换进行相应活动、出入区常规、区域人数的控制方法、器械收放的地点、游戏等待、汗巾和衣服的摆放等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活动规则是区域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例如篮球只能用手拍,不能用脚踢更不能当椅子座;单车和滑板车不能随意放置,应该放在“停车场”;当幼儿想去的区域人数已满时,可以选择等待,也可以另外选择区域。
幼儿活动常规的建立要统一、清晰,教师和幼儿一看就会,才能保证区域活动有序进行。
3.保育保健工作
保育工作要求幼儿初步实现保育自动化:
在每一个区域中可以放有三个不同颜色的筐,其中绿色筐子装干净的擦汗毛巾;红色筐子装用过的毛巾;蓝色筐子装幼儿脱下来的衣服,随时提供给幼儿使用,并由各区域保育员管理本区活动幼儿的衣服和汗巾。幼儿在活动中懂得自行或求助老师进行脱衣、擦汗,有不舒服及时向临近老师求助。
园内活动场地广阔,参与活动幼儿数量众多,因此保健工作必须充分保障。因此保健室医生在活动中应该全程跟进:一名医生固定在攀爬区、篮球区、综合体能区等处,另一名医生全园巡视,对于突发意外伤害及时处理。更多时候,医生能随时随地监测幼儿运动心律,对于运动量可能过大的活动与幼儿,医生要做到及时与教师沟通,有权提出建议,控制或减少幼儿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