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小班音乐游戏――《我给花儿挠痒痒》
幼儿天性喜欢快乐。快乐的活动能够激起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
我们发现挠痒痒是小班幼儿嬉戏和用来表达亲密的方式之一,因此找来了许卓娅教授<我和音乐做游戏>中的一个音乐趣味表演活动<我给花儿挠痒痒>。旨在通过此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增进友谊,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前奏――教研采撷
问题聚焦一:音乐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不是太难?
音乐《我给花儿挠痒痒:》是一首好听、诙谐的三拍子曲子,分为两个自然段,比较长。按要求,幼儿应根据音乐的提示“毛毛虫给花儿挠一次痒痒”做出相应的动作,但原曲中提示音不明显,连教师也不能一下子反应过来。音乐是否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不是太难了?
蒋老师: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音乐是否能让幼儿快乐、喜欢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直接把原著引用过来,孩子可能不太容易接受,加上幼儿又要根据角色表演,有点困难。如果孩子第一次接触音乐游戏活动就被难住了,对以后的活动会没有信心。
陆老师:是的,我们这次是尝试游戏,重点是享受创编的过程,体验游戏的乐趣。音乐只是整个活动的一个载体,所以音乐不能过于复杂。
马老师:我们可以自己来创编音乐,或者从网上下载音乐, 当然前提必须是幼儿喜欢的,如可选择动画片的插曲。
我们决定自己制作音乐。我们用《我给花儿挠痒痒》的音乐作为基本素材,从原著中找精髓:仍为三拍子曲子,分为两个自然段。好听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必将为幼儿的音乐表现注入情趣和活力。
问题聚焦二:制作什么样的道具,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又能提高幼儿的角色意识?
通过上个韵律活动《拔萝卜》的实施,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角色意识不够强。上次活动中我们用的道具是胸饰。不知是因为挂在胸前孩子感觉不到,还是因为过于关注自己的胸饰,导致幼儿轮到自己表演时都不知道。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提供什么样的道具(头饰、胸饰、手饰……),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又能提高幼儿的角色意识?
马老师:上次的道具由于幼儿是第一次接触,再加上是佩带在胸前的,孩子们非常喜欢,所以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道具上面,使得接下来的表演效果不佳,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我觉得这次我们应该制作头饰,这样孩子们不会分心,会集中精力表演。
陆老师:我们幼儿园下午操的道具不就是花吗,我觉得小花的道具可以,利用已有资源,再加上小花是立体的,拿在手里孩子会更感兴趣的。
蒋老师:我们在做道具的时候想得更多的是让孩子们对音乐活动更感兴趣,但有时会适得其反――孩子的关注点集中在道具上,我想只要我们事先让幼儿和道具有个接触的过程就可以了。
马老师:那小花就用现成的,幼儿拿在手上;毛毛虫作头饰,加上毛毛虫是毛茸茸的,我想在手上套上毛梗,既体现毛毛虫的特点,又能让毛毛虫有东西可挠。
[达成共识]
初步定位毛毛虫做头饰,颜色多样些,形象可爱点,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花宝宝用园里现成的小花手饰,富有立体感,又跟毛毛虫有所区别。
问题聚焦三:如何体现音乐活动的游戏性?
幼儿天生喜欢音乐游戏活动。如,幼儿在户外活动或与小朋友游戏时,会不自觉地唱起歌曲并随之蹦蹦跳跳,手里有个小东西就会敲敲打打,弄出各种声音。游戏化、活动化是幼儿音乐教育的突出特点。本次活动中如何通过游戏化的活动实现对幼儿的音乐教育?
蒋老师: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我们所一贯提倡的,也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只有在做中学,玩中学,幼儿才会感兴趣,才会学得快,学得好。
马老师:这个活动本身是个音乐游戏,以“毛毛虫给花儿挠痒痒”的游戏贯穿始终的,我们只要把它具体化就可以了。
[达成共识]
1。内容的游戏性。
整个活动以故事贯穿始终。活动内容的设计情景化、趣味化,幼儿会对每个角色感兴趣,不自觉地被吸引进来。
2.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自由性
只有在灵活、自由的活动中,幼儿才会轻松、愉快地听、看,并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不仅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具有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长时效应。
3.教学方法的游戏性。
在音乐游戏中,教师要灵活、正确地使用示范法。示范法对老师来说是示范,对幼儿来说是模仿。幼儿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此提供富有表情、能正确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供幼儿模仿,在音乐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但不能让幼儿单纯机械地模仿,而排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教师不要刻意去关注幼儿的动作标准不标准、优美不优美,而应该留有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让幼儿在玩中学。
附: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运用有趣的动作和声音表现歌曲的乐句。
2.感受情景游戏带来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毛毛虫头饰,小花道具,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活动教具讲故事:哇!毛毛虫爬出来了。花朵说:“我才不怕!”毛毛虫使劲喊:“我来了!我来了!”花朵一点都不怕。毛毛虫躲进花朵的手臂和胳肢窝里挠痒痒。花朵笑了,许多花辩就掉下未了。
(2)提问:小花辩是怎样掉下来的?
A.幼儿自由做花辩掉下的动作。
B.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表演。
2.激发兴趣:
(1)幼儿倾听音乐。
(2)燕悉歌曲。
提问:歌曲中哪里是毛毛虫在挠花宝宝的痒痒?花朵足怎样笑的?
A.请幼儿自由想象花宝宝开心笑的动作。
B.请个别幼儿表演。
(3)你们觉得“挠痒痒”有趣吗?怎样做动作才更有趣?
A.请幼儿自由想象、表现“挠痒痒”的动作。
B.请个别幼儿示范表演。
(4)请幼儿进行趣味表演。
3.趣味游戏:
(1)教师扮演毛毛虫,幼儿扮演花朵,唱到“笑呀,笑起未”时,教师挠花朵的痒痒,幼儿笑,井作出花辩落地的样子。
(2)一半幼儿扮演毛毛虫,一半幼儿扮演花朵,进行趣味角色表演。(幼儿自由选择角色)
(5)角色互换进行表演。
主旋律――实施
花絮之一: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音乐要素
教膏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在这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我们将音乐《我给花儿挠痒痒》设计成一个《毛毛虫给花儿挠痒痒》的游戏。音乐是我们自己改编的,是一首三拍子曲子,轻快活泼,表现出毛毛虫的调皮、小花儿的勇敢以及它们快乐游戏的情境。第一段一人当毛毛虫,随着音乐节奏表现毛毛虫扭动的情景。第二段是小花儿随着音乐表现花的开放、开心、花瓣掉落以及毛毛虫调皮地给花儿挠痒痒等动作。幼儿通过形象的动作感受乐曲的愉快情绪,感知作品的结构和乐句及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和诙谐情趣。
[活动调整]
整个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很投入。但在幼儿自由表现毛毛虫扭扭扭的动作时,由于乐句太短,幼儿刚刚进入角色,音乐就没了。于是我们把这一段乐句延长,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表现自己的创作和想象。
花絮之二:音乐游戏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音乐游戏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自由探索、大胆想象、主动实践的环境。在音乐游戏《我给花儿挠痒痒》中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的角色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柬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编动作。花宝宝们开心地笑着。毛毛虫则随意地扭动自己的身体。整个活动我没有太多的说教,一切都在歌词中;动作我也没有太多的示范,孩子们把生活经验用肢体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与兴趣的同时促进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
[活动调整]
在活动中孩子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毛毛虫”扭动和“花儿”哈哈笑的动作。由于音乐的延长,孩子有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由于孩子们玩得太高兴了,我发现有很多扮演“毛毛虫”的幼儿由于动作过于夸张,会用手抓到扮演小花的孩子的脸。
马老师:可以用毛梗试一试。
花絮之三:音乐游戏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斯基认为:合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手段,能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长足进步。《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造表现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相互合作、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活动中,当老师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角色表演时,他们便两两商量起来。虽然他们的商量是建立在老师的帮助及他们自己把伙伴强硬地拉过来的基础上,但他们毕竟迈出了合作的第一步。表演中我发现,有一个“花宝宝”似乎没有准备好,一动不动。我真想走过去,和她合作。这时“毛毛虫”天天用自己的“触角”逗她,不停地挠痒痒,还抱抱她。一会花宝宝开心地笑了。虽然接下来的动作也不是很好,但她愿意与伙伴合作了,交流了,我觉得这就够了。
[活动调整]
将毛梗引入活动以后,有的小朋友利用得很好,轻轻揉揉地挠着花儿,有的幼儿却因为有了毛梗而忽略了动作创编,只是用毛梗上挠挠下挠挠,这还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活动中加强引导。
续曲――设想
快乐游戏是幼儿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因此,我们有责任成为幼儿快乐游戏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游戏。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通过美丽并充满智慧、幻想的音乐游戏体验与自己、与同伴、与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