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家长会
最紧张的其实不是家长
而是老师
最怕开场or中途空气突然安静
那就尴尬了
这时候游戏就可以排上用场了
烘托气氛最有效
一起来看!
游戏一:联想式游戏
游戏意图:让家长发现孩子是天生的创造者。
游戏玩法:在地上画两条线,让家长从这根线走到那根线,可以走、跑、青蛙跳,每次方法都不一样,别人用过的方法不能再用,如果用了相同的方法就要受罚。
分析:如果不亲身体验,家长可能不会相信,能走出了几十种花样,通过游戏让他们亲身体会到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是无限的。顺势引导家长们相信幼儿的创造力更是无限的,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出理解、支持、引导的发展空间。
游戏二:前方作战,后方支援
游戏意图: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重视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协同发展,而不只是知识的学习。比如团队合作能力。
游戏玩法:家长分成两队,每队指定一名队长,队长喊:“前方作战”,两队所有队员一起说:“后方支援。”这时,老师就可以发号口令了,比如说:“三只鞋子。”队员们就要迅速给队长递上3只鞋子,哪对快,哪对得一分。
口令参考:两副眼镜;四只花袜子;两件绿色外套;四根黑色鞋带……
游戏三:做一个乐于鼓掌的人
游戏意图:激发家长的热情,活跃气氛,引导家长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游戏玩法:一般老师介绍完自己,或者刚问完好,家长们一定会献上掌声。之后,老师可以这样说:谢谢各位家长刚才热烈的掌声。说到“掌声”,我想请大家看一下“掌”这个字,上方是高尚的“尚”字,下方呢?手掌的“手”字,于是有人说,乐于鼓掌的人都是高尚的人,所以接下来我想请大家鼓掌体验做一个高尚的人,今天我们来想一想这个时刻有哪些人、事、物是需要、值得我们鼓掌的。
分析:人们往往在初见时容易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时间长了优点往往被缺点所遮盖。在父母潜意识里,孩子初生时的喜悦之情随时间渐渐淡去,转而代替的是养孩子的各种麻烦事,通过这个游戏让家长学会更多的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采取鼓励的教养方式。
游戏四:换位思考
游戏意图:换位体验,让家长学会与孩子平等对话。白天孩子总是在幼儿园,家长没时间和孩子交流,于是,好多家长总是利用吃饭的时间和孩子说说话,可说着说着,就情不自禁地说到了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上来。
游戏玩法:全体家长变成“孩子”,教师化身为孩子的“家长”。
家里开饭了,“家长”一边给“孩子”盛饭,一边板着脸训斥“孩子”:
“你看你,吃饭不像吃饭的,还在说话。”
“邻居家的小明比你强,今天又得了一个五角星。”
“这个不吃,那个不吃,你要吃什么?”
“孩子”开始时有些闷闷的,好像不知所措,而“家长”的训斥还在进行。有些“孩子”开始抗议“我没有说话”,“家长”立即厉声喝道:“我说话你还犟嘴?”“孩子”似乎想到了自己平时的语言,渐渐变得垂头丧气了,懊恼的表情出现在一些“孩子”的脸上。
分析:换位体验游戏,让家长穿越时空,变成了孩子,当他们以孩子的身份亲身体验吃饭时被训斥的感受,他们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受过多大的委屈。体会到孩子经常被这样训斥,会伤害自尊,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游戏五:下雨
游戏意图:放松游戏,家长会开场活跃气氛。
游戏玩法:老师话术:各位家长听我口令,当我说小雨时,拍拍肩膀,放松一下肩膀;当我说中雨时,拍拍手,放松一下手;当我说大雨时,拍拍腿,放松一下腿;当我说暴雨时,跺跺脚,放松一下脚。
注意事项:刚开始,可以按顺序,节奏缓慢一点提要求: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当家长们熟悉了身体各部位后,老师们可以打乱顺序或加快节奏,最后将要结束时可以说:“中雨、继续中雨、持续中雨、还是中雨。”(家长们一直是练习拍手状态)这时,老师就可以把游戏收回来了:“谢谢各位家长们热烈的掌声,我相信这个掌声既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大家对自己孩子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游戏六:心理体验
游戏意图:让家长了解一些简单的幼儿心理学。
游戏玩法:教师对家长说:“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大家不许说‘老虎’,如果你们说了‘老虎’,就会变成‘老虎’。”老师说完后,问家长“现在头脑中想得最多的是哪两个字?”请大家说出实话。(老虎)
分析: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是最容易受暗示的。这个游戏会让家长认识到,不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最好的方法是淡化,不提这件事,而不是在孩子面前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不许做这件事。孩子的自制力有限,越是限制孩子,孩子因为逆反心理,反而越要去尝试这件事,结果适得其反!
游戏七:角色扮演
游戏意图:让家长明白不可替代孩子的成长。
游戏玩法:将家长分成两组:一组家长蒙上眼睛,扮演失明者,另一组家长扮演搀扶的好心人。在老师的带领下。一个搀着一个,走过一段有楼梯的路。
很多情况下,搀扶的家长总是很用心,眼睛被蒙上的失明者却总是犹豫着,甚至摸索着,一定要自己摸到墙壁才肯向前跨出一小步。老师虽然没有让大家比赛。但搀扶者总是很着急,想要争第一,总想拉着失明者快一点向前。
分析:成长中的幼儿生理、心理都还不成熟,如果说孩子是游戏中的失明者,那么搀扶着孩子前进的人就是我们的家长。
通过这个游戏,让家长明白,我们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长。孩子让家长搀扶,是对家长的信任,但家长不能因为这种信任,就剥夺了孩子摸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