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知乎,遴选了翘囤奶爸、七优的分享内容
话题:为什么老一辈那时带孩子那么轻松,对比现在带娃就像伺候祖宗一样?
翘囤奶爸:「像伺候祖宗一样带娃」是奢侈品。
过去我妈常说「谁谁谁家娃养的可精细」,那人家肯定是城里人,城里人=更发达的经济水平和更先进的生产力。
我出生那年我爸在部队,我妈自己在家怀着我带我姐,还要张罗家里几亩田。
关于护理
我妈怀我到八个月的时候在地里收玉米,扭了一下腰觉得很疼,第二天早产了我。
我出生在自家床头,我妈坐在几块砖头上生的,之后后脐带结没打好,一直出血,血全流到襁褓里没人发现,大半天后我妈看我小脸青白觉得不对,抱起来检查才发现襁褓里全是血。
重新把脐带打好结,没有人提出去医院,大家都盼着我能挺过去。
我挺过来了,长大成人。
我的女儿,叶女士,她在出生之前她的父母已经去学习了海量的育儿知识,了解了不同的育儿理念,甚至于儿童教育的内容我们已经开始学习。
出生后每天检查肚脐,碘酒棉签擦拭,月子里还有大夫上门检查。她小屁股一红我们就已经下单了几种不同的屁屁乐准备应对,同时有几种土法准备尝试,一点点伤痛都舍不得她受。
关于哭闹
出了月子我妈白天下地干活,把我放在床上一放半天。
我妈对我出生后哭的厉不厉害完全没有印象,因为她总不在我身边。
她把我面朝墙放,因为怕窗外风景看多了晚上不好睡觉,一岁之前没让我出过卧室门。
我的早教就是一面墙。
叶女士不到一岁便会叫爸爸妈妈、认得很多物品、会走会闹,我妈总是说她聪明,说我小时候八个多月还是只会躺着,不会哭也不会笑。
是啊,没人教我,我怎么会呢?
关于辅食
我爸常说:你八个月的时候我回家探亲,看你瘦的可怜,给你买了奶粉,甜丝丝的,你可爱喝呢!
我妈常说:你一岁断奶的时候,晚上为了让你不哭,我给你喂饼干,你可爱吃呢!
我妈又说:你断了奶就吃大人饭啦,我给你做的可好吃,不少放盐,你吃的可香呢!
看叶女士现在每天摄入的营养:奶粉都是进口的,按年龄分阶段,定点定量喝;每天肉蛋奶菜淀粉一样不落,单独做的辅食又软又香不放盐;水果换着花样吃,根据心情和身体状况随时调整;该补充的维生素一样不落,每天认认真真执行。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带娃的标准不一样,工作量自然不一样。
我不会去评价现在的育儿方式有多「好」,现在更不会去抱怨我父母对我的养育有多「差」,我明白:
老一辈看似育儿轻松,生活却不轻松
老一辈带孩子轻松,那是因为劳累和辛酸都在讨生活里。家里吃啥都没着落,哪还有心情去管孩子哭没哭?
他们只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育儿,现在有时候看我爸妈照顾叶女士,他们还像新手一样小心翼翼,属于他们孩子儿时的天伦之乐,这时候才补上。
吃饱穿暖,已经是父母能给予的最多了
老一辈的心里,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已经是最顶级的好了。
至于孩子的性格怎样?习惯怎样?成绩怎样?
那都是孩子自由发展的问题了,不在养育的范围内。
对娃的精细教养,是对当年我们自己缺失的补偿
我特别听不得叶女士哭闹,我宁愿牺牲自己的睡眠和时间去哄她,把她哄好的时候,好像也哄好了当年独自哇哇大哭的自己。
虽然刚出生的记忆已经没有了,但我心里总能闪现一幅画面:一个小娃娃在床上歇斯底里的大哭,可是没有人听到。
所以每次听到叶女士大哭,我就自动带入了自己,这么惨痛的经历不能再让我的孩子在经受一遍!
有时候我媳妇儿也会说我,孩子稍微哭一哭没坏处的。
我心里知道:受不了大哭的不是叶女士,是我。
七优:时代的进步,家长的思想变开明了,不再像祖辈、父辈那样在命运的夹缝中讨生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来参与孩子的成长,见证一个小生命的蜕变。我们看过的大多数老一辈人养娃样本是生而不育,简单粗暴,但事实上,哪个时代都有这样的情况,哪怕是现在,身边也不乏对待孩子专制甚至暴虐的家庭。所以我想从养育的主观能动性上谈谈这件事。
1、任何一个时代,在养孩子这件事上如果想要用心,那都不会太轻松。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我妈怀孕后照常上班,每天骑自行车往返家与单位。那天快下班的时候,她发现孩子要发动了,特别认真地做完了工作交接,然后打电话告诉我爸。我们家在小城,那会儿别说是手机,对我们这种平头老百姓来说,家里连座机都没有,我妈幸亏是借用了单位的电话,才联系上我爸,然后她骑着自行车就近去了我姥姥家,我妈说她本来想骑车载着我姥姥一起去医院,但是肚子已经开始阵痛了,于是俩人决定坐7路公交车,是的,那时候也没有出租车。下了公交车,还有一条长长的甬路要走,那条路的两旁种满了法国梧桐,日子已然深秋,落叶遍地,我妈在我姥姥的搀扶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而此时此刻我爸正骑着自行车夺路狂飙,往医院赶啊赶。生完之后,我妈被推进病房,走廊上凉风瑟瑟,病房里床位不够,大夫就安排她和另外一名产妇共用一个床位。我妈说起这些往事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时光流转,30多年后的现在,轮到我生孩子,早早就备好了待产包,医院提前预约了床位,手术那天全家老小安安稳稳地护送我进产房,手术室门口娘家人、婆家人、好朋友站了一大堆,手术结束,一波人来关照我的情绪,另一波人去照看孩子,那情景,不像是生孩子,倒像是过大年。
当年老妈怀着孕,要挺着大肚子骑自行车,要一直上班到生产当天,没办法,经济条件不允许,社会发展不允许,大环境就是这样,那个时候爸妈工资低,既要照顾孩子,还得赡养老人,两个人养活了一大家子,日子苦不苦?难不难?我爸妈没研究过硅胶奶瓶和玻璃奶瓶有什么利弊,没讨论过国行奶粉更好还是进口奶粉更佳,没为了给孩子选个三轮车把市面上出现的所有款型都逐一比对到处找测评,他们能给我买个钙奶小饼干泡着奶粉吃就觉得那是人间美味了,在养娃的精细程度上,没有那么追求极致,没那么多条条框框,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的确比我们现在带娃轻松多了。然而,并不是他们不想追求啊,那是因为生活所迫,是因为命运不济,他们在物质上都过得紧紧巴巴,又怎么能在有限的物料中带给我们更大的享受呢?
但我又特别佩服我爸妈,黑夜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他们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在没有网络没有育儿大V的年代,育儿书,就是他们能获取养育知识的最佳渠道,所以无论日子有多难熬,我爸妈还是会拿出钱来买育儿书,他们尽力从书里汲取知识,丰富自己的储备。我家里至今还留存着几本80年代的育儿书,一块零两毛,与现在育儿书动辄几十块的价位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但这也是他们微薄工资中举足轻重的部分,他们在竭尽全力去呵护那个新生命,在拮据的日子里,生活可以苦,精神上得甜。
时间再次回到30多年后,我孕期开车上下班,工作上有领导和同事照应着,参加了医院免费的孕妇学校课程,收听了各种线上育儿大咖的讲座,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科学……各种养娃相关的书籍我都统统买了来,光是《发展心理学》就买了三套,三种版本对比来读,耐心做好笔记,不用为了买几本书而节衣缩食,生活质量也不会因为买了一堆育儿书而有所改变。
现在这个时代,生活条件好了,交通发达了,联系便利了,可岁月荏苒中依然有一种东西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身为父母,总想要把自己能给予的最好的生活和教育,带给孩子。父母为我们提供的,是他们认知范围内能给予的最好,我们为自己孩子提供的,亦如此。
所以你说老一辈人带孩子真的轻松么?那些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仍尽力许我们一个更好未来的父母,那些在养家糊口与培养孩子之间努力寻找平衡点的父母,那些背负着生活的重担还在用最大善意去陪你成长的父母,他们根本不容易,他们过的比我们现在还要难的多。
哪位母亲不是在为孩子拼着命呢,在那个时代下,他们能给予的,真的就是他们可以传递出的最佳了,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轻松二字。
2、我们到底要怎么带孩子?
①上幼儿园那会儿,绿色蔬菜就是我的克星,吃一口愁半天。我妈为了让我爱上蔬菜,变着法地做早餐,把蔬菜切碎揉到饼里,大早上的时间紧,她就边给我梳头编辫子,边哄我吃菜饼,怎么哄呢,她每次都会编一个小故事,然后把各种蔬菜都塞进去当人物,头发梳好了,故事也讲完了,我也欣欣然把菜饼吃完了。我现在已经记不得故事的内容,只有几个片段在不停回闪,依稀记得她说小油菜开心地跳舞打招呼。
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它让我觉得最平和的养育就是爱与接纳,给孩子不配合你的权利,也会尽力用平静的方式去沟通,养娃不是专制统治,也不是奴才似的的跪捧,多用智慧,多用心。
②多年后当我和老公成为父母,更加感慨做父母的难,已然中年的我们,背负着房贷,肩负着工作,早上送孩子,白天忙上班,晚上再接孩子,回家我俩还要花式陪玩让娃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娃的每一天都扎扎实实又忙忙碌碌。这其实也是目前大部分家长的生存现状,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是芸芸众生,是沧海一粟,也许咱们给不了孩子多么高大上的物质生活,养娃过程中也做不到精致得无可挑剔,但至少可以多给孩子一些关注和陪伴,用钱供起来的祖宗未必内心安稳,用爱灌注的生命却必定一路芬芳(当然啦,又有完美无瑕的物质生活,还有父母耐心的高质量陪伴,那就更好了)。
③还有一点想说的是,现在在育儿圈出现一种怪现象,有时候你带娃太过精致用心会被吐槽,有时候你带娃太过粗枝大叶也会被diss,两种理念甚至还会互掐。但其实无论哪种育儿方式都有存在的道理,一家一个实际情况,一人一个带娃风格,没必要树立鄙视链,大家能平和生活在太阳之下,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自古以来,带娃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从“把孩子养活”到“把孩子养好”,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汉字,更多的是育儿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对这个时代来说,这是精神上的进步,对这个时代的孩子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