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指南 9月工作重点
立足农村实际开展本土早教
时间:2015-06-09 10:09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督培部   点击:

                         
 

目前,农村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广泛开展起来。大部分幼儿园纷纷敞开大门,每隔一或两周面向社区义务组织一次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许多乡镇开办了家长学校和早期教育家庭辅导站。家长们也开始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这些是非常值得肯定和推广的。但在农村社区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还存在诸多共性问题。为准确把握早教指导中的问题和困难,分别设计了社区早期教育家长和教师调查问卷,进行了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以期查找出共性问题,寻求适宜的解决办法,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指导行为。

一、共性问题

1.家长对自己的教育责任不了解、不清楚。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学不了啥东西;有的则放任孩子自然发展;还有的知道越早教育孩子越好,但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和老师的事,家长只要看好孩子就行了;或者老师让干啥就干啥、要怎么教就怎么教。大部分家长没意识到自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不了解自己也具有教育孩子的责任。

2.早教指导教师对指导对象和指导任务不甚明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指导教师不明白早期教育服务和指导的对象应该是家长,指导的任务应该是通过指导帮助家长改变观念和提高科学养育能力,来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她们往往仍习惯于以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来组织活动,习惯于直接对婴幼儿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而此时家长往往处于被动旁观状态。同时,婴幼儿年龄太小,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短,接受能力较低,而且每隔一或两周才来参加一次活动,间隔时间又长。教师面对十几个听不懂话的婴幼儿,往往急得手忙脚乱却事倍功半,既不能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又忽略了家长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

3.选择活动内容的范围太窄。

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多为各领域的小游戏或小教育活动,侧重于体育、美工、音乐和认知,活动形式类似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婴幼儿早期教育成了幼儿园教育的预备期和准备阶段。比如,教师往往涉及到剪纸、绘画、认识人体五官、认颜色、认识动植物、唱歌、说儿歌等小托班甚至中大班的教学内容,而宣传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习惯养成和家庭教育方法等专门为家长组织的活动却很少涉及。

4.不了解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没有合理利用婴幼儿身心发展指标。

搞好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必须明确孩子的各项发展指标,如何用好教委下发的《3岁前婴幼儿身心发展监测指标》(以下简称为《指标》),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教师的做法往往是直接发放给全体家长,不分年龄和对象,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是因为《指标》内容太多,时间跨度太长,家长不易理解和记忆;二是因为每个孩子所处年龄阶段不同,早于或晚于该年龄段的内容,家长不明白如何利用,拿到手也没有直接意义;三是因为家长忙于生产,时间紧张,很难主动抽时间查看对照;四是因为免费发放成本太高,很难做到长期坚持。

5.教师的教育指导过程不规范、随意性强。

我们发现各乡镇的早教活动形式多样,有家教讲座、亲子游戏、教育活动等,但形式灵活不等于随意活动,必须让家长明确教育指导责任、活动目的和教育方法。每次,教师在每项活动前都应向家长讲明活动目的,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不仅要告诉他们怎么去做,还要使他们明确为什么要做。

6.比较缺乏个别指导,个别指导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计划性和连续性。

入户指导时,教师能比较有针对性地指导个别儿童,但参加集体活动的婴幼儿却享受不到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8个月大孩子的家长不让孩子学坐,1周岁多的孩子快会走了却还没学会爬,2周岁多的孩子还不太说话等等。教师忙于完成集体教学活动,对这些明显的个体问题容易忽略不见。

7.尚未形成良好的家庭早期教育环境。

尽管有些家长已经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能积极主动地参加社区早期教育活动,但农村绝大部分婴幼儿家庭都没有形成良好的早教环境。家长没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不知道自身行为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卫生环境不好,家长和孩子都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相对独立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二、建议及策略

1.广泛开展早期教育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使家长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

怎么宣传呢?要面向农村、面向婴幼儿家长,采取媒体宣传、橱窗广告、资料印发、调查问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发动工作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调研中,很多老师深有体会,初次到社区开展早期教育时,很多家长不理解甚至不敢接触,以为老师们是计划生育小分队的或者肯定是要收费的。其实,我们在接触家长时,可以借助村委会的宣传功能,也可以借助当地的人力资源进行宣传,比如本村教师或当地有威望的个人。然后,在第一次集体活动的时候,就向家长讲明早教活动的目的和家长的教育责任、义务。

2.转变教师观念,明确直接指导对象。

我们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促进孩子的良好发展。但孩子年龄小,不可能通过我们每周一次或隔周一次的活动和指导就获得良好发展。在明确了家长的教育责任后,这个问题相应解决。我们要明确早期教育的直接指导对象应该是婴幼儿家长,而孩子则是我们间接指导的对象。我们早期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使家长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家长指导自己的孩子获得应有的发展。我们期待的状态是家长由被动旁观者转变成积极参与者、指导者,而教师是示范者、建议者和点拨者。

3.认真学习对照婴幼儿发展指标,准确掌握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

教师不能准确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能很好地参考和运用教委下发的《指标》,又怎么能指导家长呢?原先,《指标》由教师直接复印后发放,或者教师替家长抄写后分发;现在,我们建议改由家长自己定期抄写。孩子越小,家长抄写间隔的时间越短——1岁以内婴幼儿的家长每月抄写—次,2岁婴幼儿的家长每季度抄写一次,3岁婴幼儿的家长半年抄写一次。同时,要求家长将抄写的各领域发展指标张贴在家里最醒目的、抬头可见的位置,“强迫”家长学习对照。这样,不仅强化了家长对《指标》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还降低了成本。此外,这种抄抄写写的活动既可以巩固农村家长对汉字的掌握和运用,提升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也可以通过“一家抄一家”的传帮带做法,改善邻里关系。

4.教师示范活动为家长做样板。

教师们除了引导家长认识《指标》的重要性,理解其基本框架和内容,在日常活动中也应以《指标》为指南,设计活动内容,并为家长示范,使家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养育和教育子女。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注意引导家长掌握与孩子交流的方法,同时注重吸纳、学习家长的教育建议。

每次活动前,教师先对上次活动布置的家庭指导任务进行“检验”,再用简要通俗的语言交代本次活动的名称、目标、规则和指导重点,让家长心中有数,这样既有利于家长掌握指导要点,主动配合教师,又有利于家长回去后在生活中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重点向家长介绍方法,观察家长的掌握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集体或个别指导。活动后,教师应简要评价活动效果,布置本周的家庭指导任务,提示重点和难点,并积极听取家长建议,了解家长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调整下次活动的内容和家庭教育重点。

5.对家长明确参与活动的要求。

家长参加活动时,除了认真观察学习教师的指导方法,还应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利用玩具材料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的兴趣;

第二,提醒孩子遵守活动规则,不干扰他人游戏;

第三,孩子发生争吵、抢玩具、可能有危险时,及时干预,保证孩子安全;

第四,指导孩子有条理地收拾、摆放玩具材料。回家后,家长应在规定时间内(一周或两周)参照《指标》,模仿教师的示范性活动,举一反三实施家庭教育,当好子女的家庭教师。

6.着眼需求,选择,设计、挖掘和拓展活动内容。

立足婴幼儿的发展需求,选择设计活动内容。依据婴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们应选择的活动内容的重点,包括培养婴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口语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自理操作能力和初步认知能力等。而活动形式应该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组织亲子游戏、小的集体活动,也可以针对家长困惑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或专题讲座等。同时,早教活动力求做到兴趣化、游戏化、生活化和系列化。另外,应该引导家长选择合适的家庭活动。

着眼家长的困惑和问题,挖掘拓展活动内容。我们可以采取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形式,与家长交流座谈,关注家长的困惑和问题,了解近期孩子的发展情况和家长遇到的困难,及时挖掘活动内容,并纳入教学计划。调研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家长已经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如何实施上存在很多困惑和问题。围绕家长共同关注的“怎样让孩子大胆讲话”、“孩子应该学什么”、“孩子喜欢玩什么”、“哪些食品有营养”、“为什么孩子喜欢吃手指”等问题,我们可以组织家教研讨会、家长经验交流会,并在家教专栏上选登有价值的家长经验和做法。

注意观察、把握活动过程中的细节。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参加活动,会遇到许多生活细节问题。教师在活动中善于观察,于细节处着眼,既可以生成活动内容,又可以规范家长及婴幼儿的行为,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如参加地毯上的亲子活动时,一些家长不脱鞋或脱下鞋乱丢乱放,指导教师发现后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使家长意识到整齐摆放鞋子不仅是自身素质的体现,还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如,孩子随地大小便、吃劣质零食、玩完玩具不收拾、肆意采摘花草、上课大声说笑等,都可以拓展为针对性较强的早期教育内容。

7.完善档案资料,积累共享经验成果。

各乡镇的早教中心、活动站和入户指导要建立不同年龄段的花名册、出勤记录以及指导教师的活动记录和入户指导记录,还应该为每名婴幼儿建立成长档案。基本内容可以设计为:婴幼儿及家庭基本情况、指导教师、婴幼儿各年龄阶段成长变化记录、家长信息反馈、婴幼儿的照片和代表性作品等相关资料,这样便于家长和指导教师及时准确地进行交流。

为了积累和共享经验成果,建议图文并茂记录,并分别按不同内容和年龄阶段归纳整理具有示范性的活动案例。教师可将活动过程的片断拍摄下来,并用文字注明活动名称、目标、玩具材料、玩法规则、指导重点、效果分析和家长指导建议等内容,按年龄阶段分别归档,以便其他教师参考查阅。此外,适合农村实际的婴幼儿卫生保健、膳食营养、婴幼儿疾病防治知识和经验,以及教师、家长的实用经验,都可分门别类汇集整理。这样不仅使教师避免重复收集资料,节约时间,又能提高优秀资料的利用率,实现经验共享,同时可以在此搜集过程中逐步开发适合本土的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


 

 


培训通知

全年在京培训计划

千园梦想计划

家长导师计划

总部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