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游戏”这一字眼一直困扰着我们广大农村幼教工作者,我们当中有人认为,农村经济落后,缺少玩具和材料,没有条件开展游戏,不做游戏也能混日子;也有人认为,做游戏时既要搬桌子,又要摆摊子,孩子们又吵又闹,实在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好多家长却认为孩子玩游戏是“不正经”,既学不到知识,又浪费时间。
基于上述原因,游戏在农村幼儿园出现了这样几种状况:
1、游戏时间被占用。一日活动表上,虽然按要求排着各种游戏,但不少教师采用各种方式侵占游戏时间,或拖延集体教学活动时间,或以写汉字、做算术、讲故事,复习儿歌等代替。
2、游戏形式简单化。游戏时候让孩子围着桌子玩那几样少得可怜的玩具,孩子们没有合作、没有交往更谈不上想象和创造。
3、游戏组织呈“包办式”或“放羊式”。有的教师对幼儿游戏干预过多,使得幼儿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教师则不加指导,放任自流。
4、游戏内容随意性强。教师没有游戏计划,常常发些桌面玩具或图书,让幼儿随意玩,这样既安全又省心。
5、游戏材料严重不足,且不符合卫生要求,有的甚至脏得看不清“庐山真面目”。
如何克服上述状况,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游戏乐趣,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呢?我认为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游戏是改变农村幼儿园游戏现状的有效途径。
利用自然环境开展游戏
农村幼儿园可充分发挥大自然赋予的优势,积极利用自然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确保孩子有充分的户外游戏时间,在春暖花开时,教师可带孩子们去捉蝌蚪、摘野花,在草地上打滚;夏天,小树林小河边是孩子们的好去处,他们可以粘知了、找蟋蟀、捕小鱼、捞小虾、捉迷藏;秋收时节教师可带孩子们去帮助农民摘果子,收集种子,在稻田里运粮食;冬天那些闲置的干水沟则可以成为孩子们进行躲猫猫的好地方。总之,农村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有趣的游戏场所,我们教师要巧借这些自然环境引导幼儿在玩中探索,在游戏中学习。
利用本土文化开展游戏
我镇的乡土文化使得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游戏内容,如在游览了著名的风景区四洞沟、苗寨等后,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了“四洞沟漂流”等创造性游戏,鼓励幼儿表演民间传统故事或歌谣,还建议幼儿把当地的生活习俗融入游戏活动之中,如在“娃娃家”游戏中,主人要唱敬酒歌,请客人喝米酒,以示好客。教师带孩子们开展传统的民间游戏,如两人拉手“推磨”、几个人一起做“白鹤赶场”等游戏。这些游戏虽然朴素,但孩子们百玩不厌。
利用自然物品开展游戏
我镇地处山区,不仅有天然的游戏场所,而且有取之不尽的游戏材料。我们教师常常利用竹子、石头等自然物品制作教玩具供幼儿学习和玩耍。例如,组织幼儿采集笋壳叶做小船,拿竹块当积木或响板;组织幼儿到小河边找鹅卵石当打击乐器,用小石块打水漂,玩民间游戏“抓石子”“跳房子”;引导幼儿用麦秆当游戏棒吹泡泡、编辫子、拼贴图案等;带领幼儿稻草搓绳子、做稻草人或玩跳绳、跨跳,抓尾巴等游戏。教师还带领幼儿一起用稻草、玉米秆布置教室以及道具有效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和创造能力。对孩子们来说,游戏材料是否精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快乐。
利用家长资源开展游戏
幼儿园的活动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教师通过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一系列活动使家长对游戏的重要性从不懂到了解,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他们积极为自己的孩子甚至幼儿园提供游戏题材和游戏材料,共同把游戏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如有的家长带孩子走田埂,采野花,抓螃蟹,跟孩子们一起粘知了、捉蛐蛐等使孩子既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又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有的家长让孩子参与简单的劳动,如摘蔬菜、跟菜地浇水等以满足他们模仿成人劳动的愿望。
大自然是农村幼儿的欢乐源泉。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师应走自然,挖掘身边的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积极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为农村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