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注意:威胁儿童安全的六大隐患 时间:2009-02-18 17:00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组织,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儿童安全联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办事处的技术与资金支持下,由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协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曾光教授具体负责,完成了北京市儿童意外伤害调查报告。调查人员对北京市18个区县的28000户居民的13085名0至17岁儿童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在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记者采访了参与北京市儿童意外伤害调查报告的3位科研人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员,现场负责人曲书泉;负责数据分析及编辑的荆瑞威博士和袁敏硕士。他们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调查报告的背景、形成过程及具体内容。 当前北京市儿童意外伤害情况非常严重,儿童意外伤害类型表现为:交通事故、锐器伤、中毒、跌落、动物咬伤、电击伤、烧烫伤、意外窒息(溺水)、被下落物击伤、机械伤、自杀、枪伤、其他。其中第一位的为跌倒(30.61%),第二位:动物咬伤(21.77%),第三位:交通事故(11.9%)。 根据调查结果推算,北京市一年中儿童伤害为50439人次,即每天就有接近140人次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名儿童因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2名儿童因伤害致残;平均每天有26名儿童因伤害需要住院治疗;平均每天有120名儿童因伤害需要家长照料。其中,男童的伤害发生率是女童的两倍。伤害死亡在被调查样本中占了四成多,是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参与调查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尽管在调查中发现了13类意外伤害,但发生率最高,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主要是跌伤、动物咬伤、交通事故、烧烫伤、中毒和溺水与窒息。而通过对北京市儿童医院的采访,也印证了这一调查结果。 在北京市儿童医院里,每天都有大量的因跌伤前来就诊的儿童。该院一位负责儿童外科的医生向记者介绍说。 一位12岁的男孩放学回家与母亲一道同行,由于是傍晚,光线差,施工单位把井盖移开后未做任何标记,孩子直接掉入井中,井深十几米,孩子出现多发损伤、骨折。 在所有的儿童意外伤害中,跌伤是发生率最高的非致死性伤害。男童的发生率是女童的三倍。10-14岁的儿童发生率最高。据估计,北京大约每年15500名儿童因跌伤就医,造成经济损失7400万元。 34.55%的儿童是从高处跌落的。其中的65.55%跌落高度大于1米。高处跌落78.8%是意外跌落,6%为跳下,3.1%是被别人推下去的。跌落的窗口或阳台通常是未封闭或没有栏杆。 事例一:男孩,6个月,奶奶抱着在阳台上看旁边学校学生做操,孩子高兴地在奶奶怀里窜动,由于阳台未封闭,奶奶未抱住孩子,孩子从3层楼摔下,造成双大腿骨骨折,住院近两个月,幸好未伤及大脑。 专家提示:家中有小孩应封闭阳台。 事例二:男孩,8个月,父母均为新闻工作者,母亲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玩儿,突然母亲晕倒了,把孩子从怀中扔了出去,正好孩子头部撞在门框上,导致昏迷。孩子住院后一直未苏醒,最后成了植物人。 专家提示:患有癫痫、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等特殊疾病,易导致晕厥的成年人,抱孩子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站在有危险的地方。 事例三:男孩,5岁,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长年在国外。孩子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住在5楼。卧室有一扇窗户插销坏了,未及时修理。男孩子好动,总喜欢在席梦思床上蹦跳,有一次跳着跳着,突然歪向窗户,窗户离床很近,孩子的手正好扶在坏窗户上,由于窗户未固定,孩子由窗户掉了出去,导致多发骨折及多脏器损伤,幸好未伤及脑部。 专家提示:损坏的门窗要及时修理。 男孩,10岁,家住农村,家养一条看家大型母犬。平时母犬性情还算温顺,但在产崽之后变得十分暴烈。一次,男孩在试图抱小狗崽时惹怒了母犬,该母犬将小男孩扑倒在地,疯狂撕咬,幸亏男孩父母及时赶到,救下自己的孩子。但孩子浑身上下已没有一处好地方,有大大小小十几处伤。 动物咬伤在儿童意外伤害中列第二位。据推算,全市0-17岁儿童全年约发生动物咬伤事件11400人次,每天平均有30个孩子被咬伤。 5-9岁儿童被动物咬伤的最多,且随儿童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这是因为年龄小的儿童喜欢和宠物狗、猫等各种小动物亲密接触,但又不懂如何与之安全相处。当孩子不断长大时,他们与动物玩耍的时间减少,也逐渐知道其危险性。 动物咬伤81%来自宠物狗,6%来自宠物猫。八十年代以前,北京市政府不允许饲养宠物,但九十年代后政策发生变化,现在,宠物已逐渐成为“家庭第二个孩子”,但却缺乏相关的教育培训,如宠物的科学饲养、儿童与宠物的相处知识。还有宠物的管理也存在一定漏洞,如“黑”宠物大量散落民间,抛弃宠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宠物不注射狂犬疫苗和其他动物疫苗等,都是造成动物咬伤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同时,宠物饲养还引发传染病、环境卫生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事例一:男孩,6岁。家里养了一只宠物狗。该男孩比较活泼,经常跟宠物狗玩逗。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先后3次被咬伤。虽然伤势不重,但每次都需到医院打狂犬病预防针。 专家提示:宠物狗咬伤一般不太严重,但一旦被感染狂犬病,几乎100%的死亡率。养狗应按时进行狂犬病毒预防。被狗咬后必须立即送往医院诊治,不要延误。 事例二:女孩,14岁。周末与父母一起到远郊的山上游玩,不小心被山里的蛇咬伤。万幸的是,并非毒蛇所咬。 专家提示:被蛇咬伤不能再动,并尽量挤出伤口的血后进行包扎,防止流血和感染。判断是否毒蛇咬伤,一般看伤口的蛇牙印的多少,牙印比较少的(一般四对之内)多为毒蛇;牙印上下两排的,大多为无毒之蛇。 调查人员介绍说,在7例儿童死亡调查样本中,就有2例是因交通事故死亡。这两例都是发生在学生上下学途中,既有学生不注意交通安全的因素,也有路况较差、机动车司机超速行驶等方面的原因。 男孩,2岁半。一次,一家三口乘小车回家下车后,父母都未注意小孩,而小孩正好跑到车后玩耍,司机倒车时也未看到孩子,结果将孩子撞倒后经腹部轧过,导致肝脾破裂,并摘除了脾脏。 交通事故是10-17岁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原因。北京每年约发生交通意外伤害事故6000人次,相当于每天有16名儿童因交通事故受伤或死亡。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500万元。 29%的儿童伤害事故发生在行人身上,57%是发生在非机动车(自行车)上,11%发生在机动车交通事故中。这与北京市不断增长的机动车拥有量和庞大的自行车使用队伍有关。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66.9%家庭拥有自行车,10.1%家庭拥有摩托车,12.2%的家庭拥有汽车。超速行驶、交通密度过大、新司机及机动车增长过快过多是市区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在郊区和农村,大量的卡车等重型汽车和无照上路的农用车、摩托车,对在路旁行走及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孩子构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事例一:一家三口乘坐出租车在阜石路上行驶,突然,对面正在高速行驶的大卡车跨过中线与出租车相撞,造成出租司机死亡,三口人重伤。事后证实卡车司机为疲劳驾驶,驾驶时睡着造成事故。 专家提示:司机千万不可疲劳驾驶、违章驾驶,行人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事例二:一家9口人乘一辆面包车外出,其中7个成年人,2个小孩。夜间在高速路上高速行驶,与一辆农用机械车相撞,面包车顶盖被切去,7个成年人当场头部受伤死亡,儿童因个矮才幸免于难。 专家提示:高速路应加强管理,在高速路上行驶速度不可过快,尤其夜间应注意控制速度。 参与调查的相关人员向记者介绍,在大多数家庭厨房中,操作台的高度一般为1米左右,而这个高度恰好是蹒跚学步幼儿伸直上臂触到的高度,非常容易被好奇儿童弄翻而致从头到脚的大面积烫伤。目前,北京家庭习惯将热水放在热水瓶中,大多烫伤就由最常见的热水瓶所致。热水瓶容易碰翻打碎,其木塞易脱落而溢出热水,这些产品设计制造上的缺陷是主要的安全隐患。 烧烫伤在儿童早期发生率最高,也是导致终身残疾的主要因素。烧烫伤所形成的伤害,不仅造成儿童的大疤痕、毁容、失明,而且还会给他们的未来工作生活带来心理障碍和负担。 事例一:男孩,3岁半。父母想为孩子洗澡,先把热水放进澡盆后,小孩忽然一脚迈进澡盆里,导致脚部被中度烫伤,住院10天方痊愈。 专家提示:父母在给婴幼儿洗澡时,事先一定要调试好水温,因为儿童的皮肤非常脆弱。烧烫伤后首先远离热源,马上用较干净的清水(自来水即可)冲洗患处15~30分钟,不要急着脱衣服,以免连皮撕下,更不要在患处涂抹一些药物,以免增加感染机会,应直接去医院治疗。 事例二:男孩,3岁。父母均为上班族,由奶奶照看。一天,奶奶一眼没看到,小孩把放在桌上的暖水瓶打翻到地上,造成该男孩大面积烫伤。 专家提示:把热水瓶的木塞改为螺旋式的盖子,盛有热水的水瓶或水壶放在固定的套子里,在厨房做饭时,把装有热汤、水或油、粥等炊具的把手向里,使之不露出操作台。 据调查推算,北京每天约有3名儿童发生中毒,发生率在10-14岁组最高。儿童中毒的主要原因是90%以上的家庭存有化学有毒物品,40%的家庭的化学毒物存放地点经常是浴室、厨房、储藏室、卧室等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储存方式不当是发生儿童中毒的重要原因。 调查人员介绍,他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现象:鼠药的包装是塑料袋,有可能被多次使用,其残余药量足以致儿童死亡。而且鼠药袋子不封口,很容易被儿童打开。 事例:男孩,3岁,农村儿童。农民撒药时将拌药的木棍随手扔在田间,正好小孩捡到后放入口中玩儿,造成中毒死亡。 专家提示:加强有毒物品管理,家庭应将杀虫剂、鼠药等有毒物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使用儿童打不开的橱柜或容器予以存放。 男孩,12岁。暑假期间,与小朋友偷偷到某湖边游泳,刚下到水里就被水草缠住溺水而死。 北京市儿童医院提供的资料显示,儿童窒息多由于异物进入气管、气管受压迫以及口鼻被蒙所致。国内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中窒息是第一位。避免儿童奔跑、讲话时进食食物,消除儿童睡眠中的潜在危险是防止儿童窒息的重要内容。 据调查人员介绍,在北京市平谷县某镇,每年都发生儿童溺水事件,原因是在该镇有一个大水库,每到夏季,附近的孩子们偷偷地去游泳或戏水,而这些孩子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游泳技能培训,泳技较差,经常发生腿部抽筋现象,有的则根本不会游泳,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调查表明, 80%的儿童都不会游泳。会游泳的儿童中,也只有70%的儿童能游25米以上。 此外,意外窒息也是造成婴幼儿伤害的因素。父母和婴儿同床睡觉虽然利于母乳喂养,照顾婴儿等,但同时增加了婴儿窒息的危险性。婴幼儿俯卧睡姿比仰卧、侧卧更易发生猝死。 事例一:男孩,9岁。在游乐场玩滑水游戏,由于下降过猛,身体失去平衡,头部碰着水池壁,造成晕厥,头部多处外伤。 专家提示:儿童不宜高处下滑,以免发生不测。 事例二:女孩,3岁。一边吃葡萄,一边玩耍。突然,葡萄整个儿滑落至咽喉处,导致气管堵塞。幸好送医院及时,没有造成大问题。 专家提示:不要让小孩吃东西时说笑,不要把玩具放入口中。一旦出现气管异物,应立即将小儿倒置拍其背部或立其身后双手交叉用力挤压腹部促其排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儿童因营养不良与疾病造成的死亡已得到有效控制,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1991年的50.2%和61.0%下降到2002年的29.2%和34.9%。但城市化、工业化所带来的道路交通与市政设施完善,却相应增加了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意外危险。儿童的健康问题已不仅仅是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保护问题。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黎明认为,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生存发展空间,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需要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参与。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代表伍德琛说,大部分意外伤害能够预防。通过长期研究、宣传、立法、环境改善、公众教育和应急服务的改进,使家庭、学校成为儿童安全的场所。 儿童安全联盟主席彼特.彼特森指出,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每年大约有250万18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近一半死于意外伤害。假如使用与疾病预防同样的投入,就可以挽救上百万儿童的生命。 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周亚荣告诉记者,北京市已经着手制定北京市预防儿童意外伤害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儿童发展纲要。采取综合干预行动,依托社区、校园、家庭,建立包括卫生、教育、公安交通管理和卫生监督等相关部门在内的合作机制,开展全方位的干预行动。目前,北京市已在海淀区和平谷县进行儿童意外伤害干预试点工作。 参与调查的专家认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必须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形成共同关注、广泛协作的合力。从问题认识、机制建设到教育宣传、具体伤害的分类干预应同时进行,不留死角盲点。 广泛开展儿童安全教育。探索建立安全社区、安全校园和安全家庭的模式。开展伤害危险因素认识的教育,使儿童及其相关人员了解身边的危险因素,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因素的存在;开展安全行为知识教育,使儿童及其相关人员了解什么是安全行为,并落实到行动中去。开展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提高儿童自我防护的意识和应对伤害威胁的能力。应把防止意外伤害及伤害急救措施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建立和完善儿童产品安全标准和安全检验,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如防止电器触电、限制热水器的最高温度、在建筑物里安装烟火探测器等。 建立儿童意外伤害监测机制,加强对意外伤害的分析和研究,及时提出干预建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
加盟红缨 | 红缨产品 | 金牌园长 | 杨瑛博客 | 新闻中心 | 园长资源 | 教师资源 |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环洋大厦2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58851550 传真:010-58851526 Email:web#hoing.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