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园地

幼师情绪在师幼互动中的四大正向功能

   

  教师情绪在师幼互动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而教师的正向情绪与负向情绪表达都是师幼互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正向情绪表达与负向情绪表达都有可能发挥正向功能。

  一、促进幼儿的情绪社会化

  霍克希尔德认为,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类型的情感规则,一种是情绪体验规则,一种是情绪表达规则,这些规则反映了互动所在群体的情感文化、目的和理念。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从出生就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开始了情绪社会化的进程,进入幼儿园后,教师成为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和学习社会规范和情绪规则的重要他人。

  教师与父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促进幼儿的情绪社会化,其一是以自身情绪表达为幼儿提供示范,其二是对幼儿情绪表达给予回应,其三是与幼儿展开关于情绪的谈话,就情绪相关内容进行直接指导。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幼儿在与成人的互动中逐渐获得情绪知识,并使自身情绪能力获得发展。有研究者在实地观察中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情绪表达覆盖了以上三种形式,对幼儿的情绪社会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教师情绪表达有助于幼儿情绪识别和理解能力的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情绪识别能力主要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在实践中可以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倾向于通过丰富且相互联系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向幼儿展现自己的情绪,这对于幼儿学习情绪相关的词汇、了解与特定情绪相联系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以及积累情绪识别的经验创造了机会。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无论是教师的正向情绪表达还是负向情绪表达,都对幼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有所助益。

  【案例: 小班早点后的过渡时间,先吃完早点的小朋友到游戏区自己选玩具玩,贝贝靠在游戏区旁边的柜子上,用后背一下一下地撞柜子,发出较大的声音。老师看见后,皱起眉头,做出难过的表情说,“贝贝,柜子都哭了,不要撞它,它会哭的。”贝贝回头摸了一下柜子,随后转身离开了。】

  在这个案例中,贝贝在过渡活动时间里用身体撞击柜子,诱发了教师的负向情绪。教师这时的情绪表达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情绪表达,即通过自身的表情、 动作和语言,向贝贝展示了一个“难过”的形象,传达出停止撞击行为的讯息。从贝贝的反应来看,她显然识别出了教师所表达的难过"情绪,停止了撞击柜子的行为,并表现出了一定的移情能力(摸了一摸柜子)。观察发现,教师经过调节的负向情绪表达有助于幼儿情绪识别能力以及将教师所传达的情绪信息与情境中相关因素相联系的能力的发展。

  (二)教师情绪表达有助于幼儿学习情绪表达的恰当方式

  首先,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情绪表达本身为他们提供了直接的示范,通过对互动过程中成人情绪表达的持续观察,他们逐渐了解到情绪表达的方式和规则、不同事件与情绪的关系、与情绪相伴的行为以及他人可能的反应,从而使自身关于情绪表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日益丰富;其次,教师情绪表达中的言语信息 对幼儿学习情绪表达规则提供了直接的指导。不同的社会环境里存在不同的情绪互动规则,在相对制度化的班级环境中,教师时常通过自身的情绪表达指导幼儿学习幼儿园集体规范所认可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沟通方式。

  【案例】:小班户外活动后的过渡时间,小朋友们各自去找自己的座位。这时,丁丁发现小罗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就用力推了小罗一把。小罗差点跌倒,马上朝丁丁身 上用力打了几下,丁丁大声哭起来。“哎!停下!”老师正好看到了这一幕,边制止边快步走过来拉开两人,然后严肃地看着小罗(皱起眉头,音量提高),“不可以打人,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能打人,用嘴巴说。”(语气渐趋缓和)小罗点了点头, 老师帮丁丁擦了擦眼泪,拉着他们回到座位上。

  在这个案例中,丁丁和小罗因为座位发生了争执,教师通过自身的负向情绪表达对两人不当的同伴互动行为进行制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向幼儿提出了“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能打人,用嘴巴说”的情绪表达与行为规则,从小罗的反应来看, 他对教师的要求表现出了接受和认可。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通过负向情绪表达引起幼儿注意或加强自身行为力度的现象十分常见,然而,只有当教师适度控制自身负向情绪的表达方式,并对幼儿给予清晰的指导和要求时,才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学习适宜的负向情绪表达方式。

  二、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

  在幼儿园中,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以五大领域的内容为核心、采用多种形式、方法与策略向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对于任何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来说,活动效率是其必然的追求。

  一般来说,教育教学活动效率的评价涉及三个维度,其一是活动时间维度。即活动过程中是否保障了儿童用于学习、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效时间;其二是活动内容维度,即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向儿童呈现了完整且重点突出的学习内容;其三是活动效果维度,即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是否真正获得了发展,这一点可以从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等方面得到体现。

  对于教师来说,面对着数十名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和方式各有差异的幼儿,活动效率的提高依赖于他们对活动内容、组织过程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整体把握,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技能技巧的运用。教师情绪表达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活动效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情绪表达有助于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情绪的感染力是个体影响他人的重要力量。教师的情绪表达对幼儿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我们在幼儿园观察中可以发现,当教师精神愉悦情绪高昂时,幼儿也会不由自主地受到鼓舞;当教师对活动表现出热情与兴趣时,幼儿参与活动的意愿也更加高涨;当教师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予以激励时,幼儿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通过情绪感染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效率,使多数幼儿参与到活动过程中,为幼儿理解活动内容奠定基础。

  【案例】: 中班教学活动,老师请小朋友们围坐成一个圆圈后发出指令。

  老师:现在,请你转身,跟你旁边的好朋友面对面。(拉着两名幼儿做示范)请你转身,找一个好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面对面。

  孩子们纷纷转身找自己的同伴,老师则一边查看小朋友自主结对的情况,一边帮落单的孩子找到同伴。

  老师:都找到好朋友了吗?

  幼儿集体:找到了!

  老师:跟你的好朋友是怎么坐的?(环视幼儿,身体前倾)面——对——面(拖长音调)。来,看看你好朋友的眼睛,在他的眼睛里发现了什么?(语调轻柔,面带微笑)互相看眼睛,看他的眼睛里有什么?有没有发现什么?

  幼儿集体:看见我了!

  老师:哦,有很多小朋友在朋友的眼睛里发现自己了。(露出欣喜的表情)你的 好朋友眼睛里有你,那你知道你的眼睛里有谁吗?

  幼儿集体:朋友!(兴奋,大声)

  老师:哦,有你的好朋友。(语速减缓)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这首歌唱的就是你们刚才面对面和好朋友玩游戏的歌,歌的名字叫《拍手唱歌笑呵呵》,听一听,歌里是怎么唱这个游戏的。(逐渐收起笑容,语气转为平和)老师转身离开,走到钢琴边开始弹奏。

  上述案例展现了教师怎样在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通过自身的情绪表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与兴趣。在活动的开始,教师设计了幼儿自主结伴的环节,营造了相对轻松自由的氛围。紧接着,教师的语气语调与面部表情发生转变,并通过诱导与引导"言语向幼儿发出了互相看眼睛的指令,通过自身的正向情绪表达营造出一个带有游戏性的活动情境。显然,教师的这一正向情绪表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功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诱发了幼儿对教师行为的积极回应,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儿歌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的情绪表达有助于调节活动的节奏与氛围

  教育教学活动是师幼间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持续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并非完全依据教师预设进行的演出,而是教师与幼儿在抛接球式的互动中共同建构的过程。

  教师适宜的情绪表达能够有效避免和改善教学活动的灌输性和机械性,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使活动过程张弛有度,衔接紧密,在教师与幼儿的合作中焕发出自由与创造的活力。良好的活动节奏和活动氛围一方面让教育活动的内涵更加丰富饱满,有助于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与接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调节和维持幼儿的注意力,保障活动进程的流畅与自然,保障活动时间的利用效率和幼儿的学习质量。

  【案例】: 大班教学活动,老师请幼儿根据儿歌歌词进行动作表演,幼儿高兴地做出各种有创意的动作,这时,老师满意地说,“大一班的小朋友很会动脑筋,有的羞答答是这样的,有的羞答答是这样的,还有的羞答答是这样。(微笑着用动作演示,语速缓慢)下面我们再唱一遍,这次的时候请你注意,周老师唱衬词的时候和唱前面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次你只做动作,不要跟着唱。”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请幼儿根据儿歌歌词进行动作表演,这一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环节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情绪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通过自身低强度的正向情绪表达向幼儿进行回应,既肯定了幼儿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又通过自身的情绪表达和清晰的指令向幼儿传递出集中注意的讯息,使班级氛围从高度兴奋的状态逐渐趋于稳定,有效调整了教学活动的节奏,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维持安全有序的班级生活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秩序是极其敏感的,而成人就像是一个靠艰苦劳动富起来的人的儿子,已经丧失了秩序建立过程的敏感性。”儿童具有外部的和内部的双重秩序感,外部秩序感从属于儿童对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感知,内部秩序感是儿童对自身身体的不同部分与它们所在的相对应位置的感知。

  因此,体验和维护内在与外在的秩序是幼儿成长的基本需要,建立与维护班级秩序也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工作。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十分重视建立幼儿的外部秩序感,强调通过制定和贯彻细致入微的行为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维护班级生活的有序性。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情绪表达是促使幼儿进行有序生活的外在力量,这种力量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发挥作用,一种是教师通过正向情绪对幼儿的行为加以诱导与激励,将多数幼儿的行为纳入合乎常规的轨道中,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减少或避免幼儿影响班级秩序行为的出现。

  例如,当“幼儿遵守常规的行为”“幼儿的礼貌行为"、“幼儿良好的学习行为”出现时,教师以正向情绪表达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肯定和强化;另一种则是在幼儿做出干扰班级生活秩序的行为时通过自身负向情绪表达予以制止和纠正。例如,当“幼儿影响班级秩序的行为”“幼儿违反生活常规的行为”以及幼儿违反教师临时要求的行为"等出现时,教师以自身的负向情绪表达对幼儿施加影响,减少或制止幼儿行为对班级生活秩序产生的干扰。

  四、维护和巩固师幼关系

  在幼儿园生活中,教师的情绪表达在师幼关系的维护和巩固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正向情绪表达作为一种亲社会性的表现,对于师幼关系的维护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幼儿园中可以发现,教师以关心、激励和友好的态度开启的互动都能够获得幼儿积极的回应。

  其次,负向情绪表达同样对师幼关系的维护具有积极作用。例如,伤心或难过的情绪表现是一种寻求帮助和支持的行为,有利于增强个体与他人的联系。此外,虽然愤怒情绪在唤醒时具有破坏人际关系的作用,但也有研究显示,愤怒情绪往往在亲密关系中产生,本身就反映了互动双方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愤怒情绪产生后,人类本能的自然选择会提高正性情感在情感构成中所占的比例,以建立更为密切的社会联系。

  因此,偶尔的、有控制的负向情绪表达不会对师幼关系造成持久或深远的破坏,反而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