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信息输出与接收的相互融合、相互交替的过程,是人际交往中必需的技巧,且极具挑战性。
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幼儿语言的发展水平保障幼儿各项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是个人良好修养的表现。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遇到问题往往不愿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或在讨论问题时没有耐心倾听和思考他人的想法,甚至会打断他人发言。
这些都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教师的授课方式、环境等因素有关。笔者期望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更多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
一、转变授课方式,激发倾听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某事物产生兴趣时、会主动、连续地探索事物,进而激发倾听的欲望。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讲,幼儿被动接收信息,幼儿不会筛选信息。那么,教师该如何转变授课方式,激发幼儿的倾听欲望?
首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必须反复研究教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例如在开展中大班体育活动《探险一家人》时,以幼儿喜欢的动画片《爱探险的朵拉》为选题通过创设探险、闯关的游戏情境,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每个闯关环节,幼儿都听得非常认真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顺利完成每一关的挑战。
再次,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运用夸张的表情、动作和不同的语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为他们讲解新鲜的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倾听兴趣。
二、深入幼儿生活,改变倾听习惯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学校。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存在偏差,在教育过程中无法坚持自己的立场,一味妥协,造就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当孩子与他人交往时,往往会表现出自我、不愿意倾听,希望别人迁就他们。
教师应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供一些教养方法,让家长不要一味地纵容孩子;教师应鼓励家长与孩子沟通,在倾听孩子想法的同时,要求孩子倾听自己的想法,从而做到平等对话。
教师还可以建议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少看电视,少玩游戏。过多地观看电视和玩游戏,只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提高专注力,家长的引导是关键。
孩子与家长共同阅读时能感受到良好的阅读氛围,因此逐步提高倾听能力。
教师还需要多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思考幼儿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及时适当地与幼儿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
例如,教师可以与幼儿聊聊生活中的趣事,像朋友一样聊天,这样能拉近与幼儿的距离,但是在交流前,教师需要要求幼儿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
三、制定倾听规则,规范倾听行为
古语常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正是有了各种规则,社会才能有条不紊地发展,倾听也是如此,它也需要相应的规则。那么,该如何制定幼儿的倾听规则?首先,教师要让幼儿明白倾听是与他人交往必不可少的技能,想要与他人沟通、交流,就必须学会倾听,只有学会倾听,才能从他人的话语中提取信息,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当然,教师还要让幼儿明白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是个人素养的体现。其次,可以让幼儿换位思考:“如果你在说话时别人不认真倾听,你怎么想?”每个人都渴望被倾听,当幼儿体会到不被倾听的感觉,他们会学习倾听、学习尊重最后,告诉孩子如何倾听,倾听并不是一味地接收他人的信息,而是在倾听的同时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渗透生活,培养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慢慢积累才能养成。除了集体活动、游戏环节外,幼儿每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培养他们良好倾听习惯的机会。
比如在游戏讲评环节,教师请几个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善于思考的幼儿与大家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鼓励和表扬幼儿,而那些未受到表扬的幼儿也会好奇,所以当其他人分享时他们都会听得很认真。
当然,教师也需要对他们提出认真倾听的要求。在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在各项活动中培养幼儿与同伴交流,并大胆发言的习惯。
五、发挥教师作用,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的榜样,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
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应该集中注意力,姿势端正,与幼儿平视、要看着正在说话的幼儿,这样不会有距离感;
在幼儿发言时,教师也要耐心倾听,不管幼儿的发言对与错,不要随意打断他们的发言;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运用适当的语调,为幼儿营造舒适的倾听环境,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教师渐渐成为幼儿心目中最好的倾听者,也是生活中最好的模仿对象。
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它贯穿于幼儿的各个年龄段乃至一生。
它需要教师用艺术的教育方法和足够的耐心,给予幼儿足够多时间和空间来成长。
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