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园地

早期阅读教育活动指导策略

   

  文/张明红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所谓精加工策略( Elaboration Strategies) , 是指人们为了更好地记住所学内容而对学习材料做充实意义性的添加、构建或者生成。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和填充完善,儿童可以建构新材料的意义,从而有利于材料在记忆中的存储。精加工指导策略有利于帮助儿童以有意义的方式将新旧知识组织和整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将新信息变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还为更高级的思维和进一步的应用提供有效的资源库。研究发现,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精加工指导策略,可以归纳为人为联想策略和生成指导策略。

  一、人为联想策略

  人为联想策略是精加工策略中的一种常见的策略,是指当学习材料本身意义性不强时,为了完成基本学习任务所采用的策略。

  1.形象联想法

  形象联想法,是指通过人为地联想使无意义的材料与头脑中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形象结合起来,以提高记忆效果。在早期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呈现具体直观的事物或形象,引发儿童联想与之有联系的另一事物或形象。换句话说,就是启发儿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相似、对比、接近、关系、配对等各种方式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学习儿歌《伞可以做什么》活动中,教师先出示汉字“伞”,启发儿童想一想,猜一猜这是什么字,然后出示实物伞,引导儿童观察实物,儿童很快就能够对“伞”的形象与汉字进行比较,发现实物原型和文字之间的相似关系,并能正确地掌握汉字。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儿童获得前识字和前书写的经验,提高手眼协调性,形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2.大声朗读法

  大声朗读法,是一种听、说、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主要是通过成人将图书中的文字大声地朗读给儿童听。大声朗读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的渠道,这不仅使阅读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而且使儿童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让儿童听或跟随老师缓缓朗读,可以将他们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用于阅读内容上, 屏蔽其他无关刺激,从而保证阅读质量。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儿童发展了对印刷文字的概念,增强了对书面语言的词汇、句法以及文本风格的熟悉程度,提高了自身对阅读材料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开始是教师领读,儿童跟读。当儿童对阅读内容相当熟悉后,教师可以训练儿童齐读、分角色读和表演朗读等。朗读时要求儿童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正确运用普通话;根据内容要求儿童采用适当的语气、语调,抑扬顿挫,感情充沛;根据故事文本让儿童进行动作、表情的模仿,鼓励儿童就故事的内容提出疑问,并要求儿童对教师和同伴提出的质疑做出积极的应答。

  3.悬读法

  所谓悬读法,就是阅读预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中、大班儿童。阅读预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印证了预测,认知水平得到强化,有意记忆能力得到巩固;另一种是预测对象没有出现或与儿童预测的结果背道而驰,可以促进他们自觉反思,细致地检查、分析自己的预测思路,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经常会在读到故事的紧要处戛然停止,有意识地让儿童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对后面的情节展开预测和联想,然后再将故事的实际内容与儿童猜想的内容进行比较。如,在给大班儿童朗读安徒生的童话《野天鹅》时,教师在讲到第一段“……但这种好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因为他们的妈妈死后,国王又和一个恶毒的女人结婚了。”教师突然停下来问:“新王后会对王子和公主好吗?王子和公主以后的生活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求儿童依据故事所提供的线索如“好日子”“死”“恶毒”等重点词语和词组去预测,这些词语分别从不同的侧面为阅读预测提供了可以利用的信息。然后,教师再引导儿童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作出相应的判断和预测。

  4.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主要用于幼儿园早期阅读材料中比较常见的“图夹文”类书籍,也称“画谜书”(rebus books) 。“图夹文”是将书面语言中的关键词,用小图片的形式反映出来,小图片可以放在相应的文字旁边,也可以替代相应的关键词语。小图片实质上成了书面语言文字的直观标记。儿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只凭口头语言表达来欣赏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图夹文的形式向儿童呈现完整的阅读材料,能为儿童提供书面语言和文字的直观形象,为儿童今后独立阅读奠定基础。如,中班“图夹文”故事《小小船》, 讲述的是青蛙、小鸭子帮助不会游泳的小鸡,实现了水上聚会的心愿。我们在每一个小动物的关键名词旁边配上相应的图片,虽然儿童不认识文字,但文字的动物图形直接暗示着这些关键词语的内容,使儿童很快就会认读这些文字。这类书籍一般篇幅短小,情节简单,文字重复多。图文联系有利于儿童识字和阅读理解,使儿童能根据图片的性质对其进行语义编码,很快在图片、文字和口头语言之间建立起对应的联系,从而帮助儿童了解书面文字的内容,感受作品的结构,有序地记忆并讲述材料。

  5.位置记忆法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儿童文学作品中都具有重复的或连续的情节结构,有的是一重反复结构,有的是两次反复结构,有的是峰回反复结构,还有的则是环形反复结构。为此,我们设计了位置记忆法,帮助儿童发现并找寻文学作品中的内在规律,把比较冗长,不易于儿童记忆的文学作品提炼出一定的情节结构,从而提高儿童阅读兴趣和形象记忆能力。由于有些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较复杂,为了帮助儿童记忆,我们一般先确定几条路线,在路线上各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将要记忆的项目全部视觉化,并按顺序将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这样儿童就能很容易检索和记忆这篇文学作品了。

  6.戏剧表演法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中,我们常常采用戏剧教学法,鼓励儿童通过自己的戏剧创作对环境进行思考,促进儿童自我调节性和有目的性的提高。同时,社会戏剧游戏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增加口语的使用。同伴之间可以形成互动并使用新的语言,而且可以练习口头表达和叙述技能,而这些技能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戏剧表演是一种想象活动,要求表演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要用动作、语言、表情来充分展示自己对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和直觉行动性的特点,具体形象的表演能引起儿童的关注和兴趣,还能帮助他们理解阅读的内容,充分感受文学作品艺术中的美,包括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在儿童表演中,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对于帮助儿童形成阅读理解、识别文字并将故事内容加入剧本等技能的提高有积极影响。在运用戏剧表演这一方法时,教师的具体策略有:①在活动中保证儿童表演所需的时间和空间;②提供表演所需的服装、道具等材料资源;③增加儿童对戏剧表演背景知识的了解;④为儿童提供戏剧排练和表演所需的场地和舞台;⑤参与到戏剧环境中去,从而通过示范和师幼互动加以指导。研究表明,这些策略不仅可以确保儿童的表演能顺利开展,而且可以提高儿童表演的兴趣和技能,促进同伴交往和师幼互动,还可以增强儿童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情趣。

  二、生成指导策略

  生成指导策略(也称内在联系策略),是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中精加工策略的一种,适用于意义性较强的学习材料,主要是为了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针对学前儿童的年龄和认知发展的特点,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检验发现,在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有下列几种生成指导策略方法可以激发儿童阅读兴趣,提高儿童早期阅读能力。

  1.解释概括法

  解释概括法,就是对阅读材料充分思考与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适当的概括和解释,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认识,促进学习和记忆的方法。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对任何一个刺激作出反应之前,总要利用现在和过去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假设库中的一个或几个假设进行检验。如果是正确的就会继续使用下去,否则就会更换,直到获得正确的假设,形成某个概念为止。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常常要用解释和概括的方法,来帮助儿童对阅读内容进行加工理解,形成正确的概念。如,在阅读《灰姑娘》时, 儿童都不喜欢“后妈”这一角色。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便提出一个假设, 要儿童诚实地回答。“假如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为什么?”有儿童回答说:“我会阻止的,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教师说“你们回答得很好。我们总认为后妈是很不好的人,是没有爱心的人。实际上后妈不一定是坏人,她们也很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别人的孩子。”通过教师的解释,解除了儿童对“后妈”这一角色的“脸谱化”理解。

  2.列提纲法

  列提纲法,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读物要点和纲目的一种阅读表达方式。成功的阅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归纳和比较等思维能力。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所需的概念是阅读成功的关键要素。列提纲有助于细节的回忆, 能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 概念是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事物的定义特征或有关特征。如“鸟”的概念是“羽毛”“动物”这两个定义性特征及其关系之“和”。

  如,儿童阅读《动物大世界》《不列颠动物百科全书》等书时,提出“哪些动物是鸟?哪些动物是昆虫?”等问题。我们知道,无论是昆虫类还是鸟类,羽毛和翅膀都是其特征,但是有无羽毛、有几对翅膀、翅膀的功能等则是定义性特征。对于这些陈述性知识,教师可采用列提纲或小标题的方法来帮助儿童归类,促进儿童理解与记忆。

  3.提问法

  提问法是一种以多疑善思为主要标志的创造性阅读策略。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 就是把学习材料的重要部分用一个个小问题的形式提出来,以突出重点、难点,加深理解, 巩固记忆。为了使阅读活动在儿童不断地激疑———质疑———释疑———破疑中引向深入,教师的提问非常关键。问题类别应该依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划分,虽有层次之不同,但无好坏或重要程度之别。教师提高问题的认知层次并不等于否定低层次问题的作用。事实上,在提出高认知层次的问题之前,往往需要通过一些低认知层次的问题来扩充儿童的知识广度,使儿童具备认知程序性知识时所需要的陈述性知识。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只有根据阅读材料、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应答反应,设计并恰当地搭配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才能使阅读更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建构起自主阅读的提纲,帮助儿童掌握阅读要点,进一步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

  4.自制图书法

  学前儿童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他们对感兴趣的、有一定知识基础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内容,会用心去解读与创造,常常用编故事和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表现。自制图书这一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通过自己的思维、想象、构思,选择最熟悉的内容、最喜欢的色彩与图案、最能触动心灵的语言,亲自做成一本最简单而又最珍贵的书。我们在带领儿童自制图画书时,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①主题生活化。根据儿童的年龄、爱好、阅读水平及生活经验确定图画书主题,并根据主题为图画书命名。如,以绘画练习为主的可以叫《我的涂鸦本》,以涂色练习为主的可以叫《我是一个粉刷匠》。

  ②类型多样化。自制图画书的方法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绘画、剪贴、摄影,也可以用水粉或蜡笔画。

  ③细节处理趣味化。儿童天性是好奇心旺盛,容易被新颖的刺激所吸引,为了提高儿童阅读自制图画书的兴趣和阅读频率,我们在自制图画书时,有意将图书的页码标志画成各种水果、动物头像等。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当他们阅读自己制作的这些图书时,倍感亲切、开心和振奋,获得了较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兴趣。

  5.小组探索性阅读法

  小组探索性阅读,是指儿童以各自感兴趣的阅读内容为中介,自行形成阅读小组,共同探索阅读的内容,相互交流、相互探讨,教师鼓励儿童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教师首先提供或儿童自行收集多种阅读材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自主地选择书籍,形成志趣相投的研究小组。然后,请每个小组围绕阅读材料开展一系列精加工式的探索性活动。

  如,有三个儿童组成的“动物世界———爸爸妈妈和孩子”阅读小组,他们想让其他小朋友知道除了人类的孩子和爸爸妈妈长得模样相似以外,世界上其他动物也一样。他们就商量自制一本图书给大家看。这就意味着必须掌握许多背景知识,为此他们请教老师、父母,翻阅书刊杂志,上网查阅资料,收集了许多信息,从中也发现了“新问题”,原来世界上不仅有许多动物宝宝和父母模样相似,还有许多不相似的,这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小组成员商量后决定改变初衷,通过网上下载资料,自己画画、写写、剪剪、贴贴,请父母帮助写说明词等,终于做出一本书名为《和爸爸妈妈长得不一样的动物宝宝》的图书。

  综上所述,在早期阅读教育中,我们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采用综合教育的手段,运用多元的精加工指导策略,不仅能激发儿童早期阅读的兴趣,帮助儿童养成早期阅读的良好习惯,而且还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