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自身理论学习,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时间:2013-11-06   来源:幼儿学习网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

  3至6岁是幼儿进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听觉器官也相应成熟,能分辨和模仿成人语言,具备了语言学习的生理基础。这一时期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强烈,表现欲很强。如果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的语言就会迅速的发展,词汇量也将会日益增长。反之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语言培养就会错过这极好的发展时机。但是3至4 岁的小班幼儿在情感意识上趋向于胆怯,大多数幼儿不乐意于开口、不善于开口以及不敢于开口去进行交流与学习,而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故事表演的形式正好迎合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感阶段,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语言学习必须是在具体的感性活动中,通过各种感官来进行,以故事表演为载体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对小班孩子来说是有着特殊吸引力的,让幼儿扮演一定的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特征,进行角色间的简单对话,让幼儿在角色的情景中既感受到了自我表现的愉快又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故事表演是以声音表情,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一种表演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规范语言练习的机会。如何通过故事表演这一形式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呢?我在综合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心理发展等因素后觉得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教师加强自身理论学习,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给孩子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语言表演也是一样。无论是语言教学活动时,还是餐前给孩子讲故事,我都坚持有表情、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讲述,我用自己的声音给孩子们各种生动的形象。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爱听我讲故事,也在我的带动和感染下,爱上了自己讲故事。从小班上学期开始,我不仅坚持自己给孩子们讲述、表演故事,而且时刻注意到孩子们之间的影响。我经常请一些能模仿、会表演的小朋友给大家表演,如请万晓羽小朋友为大家表演儿歌《小白兔盖新房》后问大家:她哪儿表演得最好?小朋友们有的说:“她表演小白兔的时候好像真的生气了一样”、“兔爸爸扛萝卜的样子最像了”,而且故事表演时我用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调串连情节,使幼儿表演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更增强了幼儿表演的兴趣。如故事《小兔乖乖》,幼儿表演时我用温柔的语调介绍“兔妈妈”的三个孩子,用紧张的声调描绘大灰狼的出现,用甜美的声音引出兔妈妈敲门。幼儿模仿表演小兔、兔妈妈、大灰狼的对话惟妙惟肖,特别是小兔拒绝大灰狼,不给他开门时,孩子们一齐和小兔唱儿歌:“不开,不开……”,而赶走大灰狼后,幼儿用甜甜的声音和兔妈妈一起唱起了儿歌:“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表演故事的幼儿练习角色对话,其他幼儿则可以跟着老师一道附诵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学习使用不同的语气去表现角色语言,用语言的感情色彩表现故事的背景、情节发展和故事角色。孩子们不懂得高深的理论,但他们凭着自己的直觉,敏锐地感受到了表演关键的成功所在,在不断地欣赏、比较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得到了熏陶,萌发了难能可贵的表演意识和兴趣。
  
  二、选择适宜的故事,指导幼儿理解、欣赏。
  
  中班幼儿动作发展先于语言,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从审美角度考虑,并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适宜的故事,选材时应注意故事中的语言对白应简练,且重复多,动作表现性强。
  
  首先是选择好的故事。给幼儿讲故事,既要考虑幼儿的心理需求,又要考虑故事的教育性。要选择那些思想健康,艺术性强,具体生动,饶有情趣,又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幼儿易于接受的故事。对中班幼儿来说,小动物形象的故事最有魅力。幼儿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喜欢拟人,把小猫、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象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对虚幻与真实还缺乏分析。这两个特点正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什么小猫和小狗对话呀,小白兔会盖房子呀、小鸭子做客等等,幼儿把它们当作真人真事,听得津津有味,感到其乐无穷。另外,这些故事口语多、句子结构简短、且篇幅小、角色不多,主题简单明了,好坏分明,幼儿易于接受,乐于模仿,故事表演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大量的规范的口语练习的机会。中班幼儿的特点是喜欢不厌其烦地听同一个故事,变换幼儿担任角色,表演故事,其他幼儿听故事,跟着教师附诵故事,幼儿兴趣不减。这样幼儿就有了大量练习规范语言的机会。
  
  其次要掌握讲述的艺术性,给幼儿讲故事时要掌握技巧,如果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幼儿定会兴味索然。我们会首先分析一下主题,然后才能确定用什么语气,需要突出什么,讲到哪儿应提个什么问题让孩子回答等等,有了前期细致的备课,我们教起来得心应手,幼儿学起来其乐无穷。
  
  三、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地表演。
  
  首先我们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故事表演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听、看、讲、做、想中产生兴趣,了解表演的方法。我们借助于表演区、阅读区,及时为孩子提供所学的儿歌、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头饰、道具、布景等各种故事表演材料,给予幼儿自主选择和自由表演的时间和空间。幼儿在这方小天地里尽情发挥、自由想象,在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幼儿记忆力,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同时也给了幼儿一个大胆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心。但对小班幼儿来说,丰富的材料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但也起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中班幼儿注意力不稳定,控制能力弱,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故事角色的特点,投放适当的形象的材料。如果投放的材料太多,太杂,就势必使他们的注意力放在了道具上,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投入状态。在故事《小兔乖乖》中,大灰狼的尾巴在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没有很好的分析故事中角色的特点,随意投放一些布条,纸条等材料充当大灰狼的尾巴,孩子也许并不会把它当作尾巴而另有它用,即使把他当作尾巴,他们也没办法感受,表现出大灰狼的那条又大又粗的尾巴。相反用灰、黑色的塑料袋编一条又大又粗的尾巴,这一形象化的材料会让幼儿在语言表演中更加投入,这一尾巴也发挥了它的作用。可见,投放适当的形象化的材料在幼儿的语言表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我们还利用各种视听手段,如欣赏动画片、故事磁带,让幼儿在听、看、讲、做、想中产生兴趣,了解表演的方法,感受声音起伏高低、抑扬顿挫,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故事表演是适合中班幼儿特点的对中班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活动的好形式,经常地、成功地在中班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中使用这一形式,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