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2-1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次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随着教育的发展逐渐把对教师“量”的需求转变为对教师“质”的提高上来。目前,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在何方?可以肯定地回答——在研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您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为引导教师走上教研之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园在总部一次次的培训中,逐渐构建了一个积极向上、敢作敢为,自主管理的学习型团队。确定了“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实践,着重内涵发展,促进教师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教育素质和能力”的研究学习策略。具体的操作概括为三个六即六种路径、六种方法、六个步骤。
一、研究策略
(一)六种学习路径
1. 为思想形成的学习——读哲学、科学原著。
2. 为知识丰富的学习——在做中求学。
3. 为技术掌握的学习——向师傅学,向技术手册学。
4. 为生活质量的学习——爱好创作,雅俗共赏,拥有独立的时间与空间。
5. 为理想提升的学习——热爱科学与艺术,做到两者的高度结合。
6. 为人生终极目标的学习——用最新的哲学批判人生狭隘的观念。
(二)六种学习方法
1. 把个人的发展与集体的发展紧密结合。做好集体发展规划的同时做好个人发展规划。并以“为他人做好事、为集体做大事、为自己做真事”为人生指南,以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
2. 丰富学习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学习课程内容涉及哲学、文学、心理学、自然科学及学前教育各科教学法等领域。
3. 科学管理时间。体现在明确目标,做好计划。本着“不要试图给生命增加时间,而要把时间赋予生命”的信念。用明天的规划决定今天的行动,统筹安排工作、学习,做到有条不紊,相容相合。注重事情的类别及顺序,统筹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自己创造独立安静的时间与空间三个方面。
4. 把学习、思考、行动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要读书就必与作者进行书面思想交流,并不断要求自己超越作者,以实现自我的不断提升。
5. 一切从实际出发,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坚定“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信念。不遗余力、毫无保留、创造性地把自己的所学所思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6. 形成交流机制。与自己交流(反思),与他人交流(多种形式的集体座谈、定时与不同群体成员个别交流),与书本交流(对应书写)。
(三)六个学习步骤
1. 引导教师发现问题
作为业务园长,首先要走近教师、体察教师、了解教师;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训、指导教师;促成不同类型的教师,获得不同的发展目标与成长途径。新的课程理念实施,必然带来教师的困惑、茫然与问题。仅仅依靠教师原有的经验,同伴间的相互切磋,是不能完全解决的。需要业务园长的专业引领。
业务园长要有指导教研的能力,发现教师之未见。面对新的研究课题,业务园长不能凭已有的经验对教师横加指点、评析。而需要精心学习、潜心研究,带头实践,引导教师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能发现问题是一种能力。如:有的新教师提出为什么刚入园的幼儿很难拢到一起?为什么对那么多玩具不感兴趣?改变玩具的放置会不会好一些?有的老教师会发现,平均年龄稍有差别的平行班所掌握的知识点不同,该如何引导其发展?操作法在不同科目的教学中,如何更有效的实施?等等。教师们具有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就是敲开了研究的大门。
2. 要求教师记录自己的发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们要及时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图表、框架或者特定符号,记录在一个特定的本子上,日期一定标记。在记录的时候要注意一些细节,特别是一些需要跟踪研究的问题。
如:一些个性特别的幼儿表现及变化;幼儿在科学课上的一些发现等等。这样的习惯养成后,记录的问题和发现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在研究中要什么材料、写论文时需要什么事例,这些第一手资料拿来便用。例:户外活动时,教师发现一名幼儿一次次地想爬上小滑梯的滑板,都没成功。后来发现幼儿跑向远处,本以为他会放弃,没想到他加了助跑,一下子就攀上了滑板。看到他得意地笑,教师给了一个“大拇指”。再如:幼儿喜欢在沙池玩沙子。有一次,几个小朋友把瓶子里的沙子倒在了滑梯上,作为值班教师本想制止他们,却发现他们用手轻轻的、不断地拍着滑梯底部,粗一点的沙子不断地滑下来了。他们不断地倒着、拍打着。
也许他们在探索这种粗细分离的方法;也许他们在惊奇自己的发现;也许在筛选自己喜欢的细沙;也许他们喜欢听沙子滑落的声音……不管孩子们出于什么目的,他们总在乐此不疲地游戏着,体现的是孩子们的思考和探索。作为教育者,只需静静地做一个观察者,不要急于干涉或给予答案。再来分享一次有趣的试验——托班幼儿分糖块。教师开始分给幼儿每人两个不同口味的糖块。75%的幼儿自己独享,25%的幼儿和小朋友互换,每位幼儿都很安静地品尝着自己的糖块。只有一位叫刘一的小男孩手舞足蹈的举着四块糖,然后一下放进嘴里咯吱咯吱地嚼着。老师询问后得知有两位小朋友每人给了他一块,而他却没有与他们交换。
接下来老师不动声色地又给每位幼儿发了一块糖,小朋友都互相交换着。刘一也想与小朋友交换,可谁也不与他换,刘一很失落。过了好一会儿,他主动把糖给了刚才给他糖的一位小朋友。这一次他主动放弃了自己品尝的机会。以上这些事例都是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如果不是及时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渐渐地失去记忆。
3. 叙述自己的发现
教师们通过集体活动,把自己的发现与大家交流共享。在叙述中既理清了思路,又丰富每一位教师的信息量和感性认识。在总部的指导下,我园教师们创设了彼此尊重信任、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交流机制。在交流中,教师们都能把深藏于内心的看法充分地表达出来;再把支持自己意见的观点、事例和条件摆在大家面前,以便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对于不同的看法,大家充分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更新拓展知识,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如小班分糖果这个实验,大家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分享,可以给大家带来快乐;要想融入集体,就要想到别人;有时拥有很多不一定快乐;孩子们也懂得互换的经济学规则等。
4. 理论支持
理论在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理论揭示教育的内在规律及运行机制,代表一种教育精神,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有指导、感召和鼓舞作用,能激发教师们的教育智慧,使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活动难以提升到较高的水准。依然用小班分糖的例子来阐述:马斯诺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不同层次,构成一个需要的“金字塔”。马斯洛指出,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之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也就是说,人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有连续性。这个实验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幼儿的归属和爱的需要,即社会需要。归属需要就是参加和依附于一定组织的需要,爱的需要包括给予爱和接受爱,归属和爱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个人就会感到孤独和空虚。
刘一小朋友在接受了别人的给予后,一开始自己不想付出,结果就得不到小朋友们的认可。在归属需要的驱使下,刘一懂得了必须为大家做些什么才能得到认可。于是他主动舍弃自己的所得,把糖块给予他人。如果教师们不学习、不懂得需要层次理论,可能把刘一小朋友的实例只当成一个案,难以在教育教学中加以拓展。教师们还根据“人的需要”理论设计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高级情感,促成其高级需要的实现。
5. 回归问题
以理论为指导,审视自己发现的问题,就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当然这个过程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反思、整理的过程。研究中有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研究中我们要求大家把对的、错的、不清楚的、模糊的都表达出来。经过分析和讨论,取其精华,互相提高。这样的循环过程,会使教师们消除畏惧心理,一步步走向教研之路,能力也会逐渐提高。再以分糖的实验为例来加以说明。
通过反思,教师们提出:是否最初做实验的时候预料到这个结果?假如第二次也分两块糖会怎样?假如第一轮分一块,第二轮分两块会怎样?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应怎样设计科学含量高的实验来教育孩子等问题。
6. 深化发现
研究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应抓住问题的本质,让研究向更深的阶段发展。仍以先前的实验为例来说明我们深化的发现: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无意识的动机有时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
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学会用教育的技巧,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对于今天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们来说,满足需要时不一定先从最低层次开始(安全需要除外)。有时可以从中层,或高层开始;有时个体为了满足高层次的需要而牺牲低层次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的。
有了这些发现,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提升品质。
二、团队研究的特点
特点之一:真
坚持“未雨绸缪、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精益求精、专心致志”的人生格言,不唯书、不唯上,批判地学习,拥有真知,力做真人。
把学习变成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要。树立自觉认真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谓之认真学习精神;对万物的认识与理解,符合自然的规律与逻辑谓之真知;言行一致,按照优秀教师的要求对照自己,严格自律谓之真用。
在实际工作中,把以上三者很好地结合作为考核我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项重要指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做法是:
(一)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并为教研活动提供自主空间。在教研活动中给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把教研主动权还给教师,信任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例如允许教师灵活安排活动时间,每个教育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幼儿的兴趣、爱好也得到充分的满足。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提倡教师立足本班幼儿实际,灵活处理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关系。既可自己设计活动,也可选择教学课本以外的活动方案,还可以与幼儿共同生成课程。
(二)组织的教研活动形式多样:每周二、三、四的下午一小时为各科教研小组的研讨时间;每月召开两次教师读书交流活动;每学期举办教师演讲、讲故事、手工制作、公开课、专业技能比赛,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们在理论水平、业务水平、科研能力、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提高、发展,使教师逐步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我园还寻找机会让教师们走出去,到兄弟单位听课学习,去乡村幼儿园讲学。
我们曾去过泗水黄沟、微山韩庄进行授课。通过到外园的讲学授课教师们肯定了自我,增强了信心。珍惜外来教育资源的引进,邀请幼教专家来我园讲座指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教师们对幼教事业重新定位,激发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决心。
(三)善于反思,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灵丹妙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只有适时总结反思,才能使自己从一个平台跃上更高一层平台。在获得了新观念、新认识后,还要回过头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努力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化、最优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幼儿教育的发展,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同时才能在幼儿获益、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切实有效的发展。
特点之二:和
以“尊重、融洽、包容”的态度与大家共同学习,以促成德、识合一的高境界。
仁、义、礼、智、信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遵循一个理念、两个方法、三个不争、四个控制及五个寻找。
一个理念:快乐可以一个人创造,幸福需要两个人创造,实干需要三个人以上。
两个方法:与比你聪明的人一起做实事、做真事;学他人做好事,为集体做大事,为自己做真事。
三个不争: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
四个控制:情绪、心胸、内环境和外环境方面的控制。
五个寻找:尊重找到爱你的人、宽容找到你爱的人、博学找到你崇拜的人、实干找到你追随的人、慎独找到追随你的人。
我们园内的所有老师亲似姐妹,大家在工作中和和气气、互帮互助;在教研讨论时各抒己见,直言不讳;在荣誉和困难面前,互相激励,你追我赶。大家珍惜在一起共事的缘分,惊喜于不谋而合的教育看法……
特点之三:尚
以自身“博学、宽容、实干、慎独”的人格魅力,创设资源共享、积极向上的群体风尚。“尚”不仅仅是高尚,是在工作中所达到的一种境界。主要体现为自觉性高,即为“慎独”;创新意识强,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带动着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资源共享,一起进步,同步提高,共同成长。
三、研究效果
经过长时期地带着教师们进行研究,大家已经能通过平日里细心地观察发现一些问题,及时记录在班级日志或者教学笔记中。每次业务学习或者小组学习时,都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都会给以鼓励的掌声和善意的帮助,特别是新教师进步得很快。
有时大家也会因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搜集不同的观点和事例来为自己证明。这种“头脑风暴”式的学习研究方式在我园不仅教师们这样去做,也逐步在锻炼孩子们。这样做的结果促进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发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们已经把教育当成研究,把研究当成乐趣。而且大家还会对号入座,有“理论专家”、有“辩论高手”、有“整理能手”、也有“撰写才子”。几年下来,写出的论文和研究课题数量不断增加,分别在红缨总部、社会教育机构中多次获奖,其中两个课题被总部评为一等奖,并被编入内部资料与兄弟单位交流分享。
最后,引用任志强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有些路曾经走过,却来去匆匆,没注意到两侧的美景。有些路曾经走错,却可以重复,但不再重复历史的错误。有些路从未走过,却需披荆斩棘,从迷雾中穿梭。更多的路是靠别人走过,用鲜血与生命为后人留下欢乐。路也许就在那里,不管多么艰难险阻,都无法靠别人去代替。自己不走,你就永远留在原地。
山东省运河监狱幼儿园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