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在困惑中反思——改用新课程后的几点思考

时间:2009-02-17   来源:   作者:   点击:


(济宁市任城区机关幼儿园 姜 梅)
 
  在幼教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园也跟随课题加入了新教参的试用中。“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也好,“建构式课程”也好,老师们首先被生动、鲜活的生活课程所吸引。课程目标的多元性,课程组织的综合性,也更易于老师操作。但尝试不久,困惑也接踵而来。
  
  首先是来自家长方面的:新教材都十分重视与家长的同步教育,并设有与家庭社区资源共享的具体操作方法。当家长初步了解了以后,合作态度有热转冷,怀疑知识性内容浅了,是否影响幼儿的发展。
  
  之后是来自老师实践中遇到的困惑:
  
  困惑一:如何把握课程目标一些内容看起来似乎太简单,老师总感觉抓不住东西;有的一个内容涉及领域又太广,操作时总担心重点把握不准。
  
  困惑二:如何把握教师角色正如朱加雄教授分析:教师针对如何为儿童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让他们去探索,感受探索带来得快乐?如何判断儿童学习的关键时刻,适时适度的介入和参与儿童的活动?
  
  困惑三:如何把握师幼共建契机对于师幼共建生活课程方面,老师们运用以有经验操作较为自如,但在某个活动中,老师不知怎样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把握契机,发挥他们的潜能。
  
  困惑四:如何做活动记录习惯了依据教案组织活动的老师,只想着如何完成教育目标,顾不上观察孩子。
  
  不难看出,老师们产生困惑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课程改了,教育观念没有变。意识到这点,回过头来再重新审视新课程,解决困惑的思路也就有了切入点。

  一、依据专家案例分析,转变老师观念。

  我们从朱加雄教授下面的这段话中得到了启示:“再幼儿园教育中,我们也曾要求幼儿园教师以幼儿园为本,同事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探讨。但是由于缺乏高一层次的人员的引领和帮助,同一水平的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动往往是像留在原有的水平。“我们没有条件让每个老师,甚至部分老师、去听取、专家的教育思想,但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容易收集到专家及走在幼教改革前沿的教育实践者们的经验。使我们的困惑有据可查,有例可依。

  二、基于行动,解决现存问题

  (一)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把握课程目标

  研讨中,通过对新课程的分析,使老师们明确:新课程的内容设置,都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把现实生活作为课程的基本源泉。以生活课程为渠道,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心及专注能力。使幼儿从小乐于发问、主动探究、善于创新、发展与人相处的谦和品质。开发幼儿的潜能,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总之新课程目标的设定,都是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明确了这一点,目标也就不难把握。

  (二)从专家的指导案例中,体验角色的转换

  专家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虽说法不一,但观点一致:信息交流者、观察者、活动参与者、幼儿共同成长的合作伙伴。具体操作起来如何把握?我们走了不少弯路。之后,专家们可操作性的指导案例为我们打开了思路。

  (三)从解读幼儿的角度,作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对于老师们来说确实是个难题。从‘效果性的记录’到‘活动真实情况的罗列’,还是习惯于从传统意义上记录。人人都会观察,但观察什么?记录什么?我们从朱家雄教授的文章中得到了启发:儿童在学习吗?在学什么?是如何在学习的?有没有得到要学的东西?学了什么你没有要求学的东西?这样,就直接将老师的目光引向了儿童。学会了观察幼儿实际能做什么和他们确实做了些什么。虽然老师们还时常带有自己的主观思想,但对幼儿的关注增多了,知道从什么角度解读幼儿,从而反思自己的不足。

  (四)通过多角度互动与家长合作

  针对家长的不理解与质疑,采取了以下措施,使家长慢慢转变了看法:

  1、在活动室门口设“专家观点栏目”,因为专家的看法对于家长是最有说服力的。使家长渐渐明白:生活课程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渠道。

  2、通过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看到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各种能力的发展。

  3、在活动室门口开设“温馨提示栏目”,把老师的建议、幼儿的表现、需要家长合作的内容,以这种方式交流,家长更易接受。

  4、通过“家长建议意见表”,促进老师的家长工作方法。

  总之,新课程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成长的平台。虽然我们仍有许多困惑,但老师们尝试了合作学习、共同建构;学会了与儿童商量;更懂得了欣赏儿童、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儿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