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园本课程研究 构建反思型教师队伍
时间:2009-02-17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园本课程研究是幼儿园教育科研的一种基本形式。它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对象,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强调全园教师的充分参与,有助于教师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而反思性教学实践指的是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一.园本课程研究与反思性教学
1.园本课程研究的基本原理
园本课程研究是一种扎根实践,以园为本的教研方式。其以园为单位,建立研究和学习的共同体,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开发案例,开发出适合本园本地实际的活动方案,寻求出一种具有本园特色的教研方式。
下面是园本课程研究基本原理的流程图:
图中的圆形部分,大体勾画了园本课程研究的基本流程:首先明确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即课程主题的提出);其次是制定活动计划,将活动计划付诸实践来检验假设,然后收集反馈信息,以确定所采取计划的有效性;最后反思、解释结果,并对计划进行调整后,又开始实施。园本课程往往就是在这一个螺旋式的循环往复实践、反思过程中研究形成的。
2.运用行动研究法反思教学的一般过程
作为反思教学的教育行动研究有一个基本过程,并且这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a. 回顾 — 发现、明确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b. 分析 — 找出问题的症结;
c. 假设 — 设计一个主题活动方案及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
d. 验证 — 将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实际尝试解决问题;
e. 总结 — 分析、验证结果,发现新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等。
从上可见,园本课程研究的过程其实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要开发园本课程就需要一支具有反思教学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而如何培养反思型教师呢?
二.培养反思型教师,搭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平台。
有反思的意识,学会反思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阶梯。反思要成为教师的一种日常的自觉行为,我们就必须搭建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平台,让每个教师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习得反思能力。
1.幼儿园教师要注重角色的多重性。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身份具有多重性,教育者、活动的组织者是其重要的角色身份,但要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确立这样几种角色:观察者,即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典型事件以及有价值的教育问题;记录者,即教师要及时记录下教学中的一些事件、经验,为反思积累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学习者,即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把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化为文字,勤做读书笔记,并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使自己更善于发现问题。
案例:(这是某位教师的教育活动记录与反思)
下午我和孩子们探讨电动玩具的话题。在欣赏完造型各异的电动玩具后,我们自然地讲到了电动玩具里的电池,这时我手上拿的恐龙电动玩具开关一直没关,中途,王家俊说:“老师,你要把开关关掉,要不然会没电的”,然后很多小朋友就说:“那没电就要扔掉了”,这时,谭咏青就说:“老师电池没用了,但扔掉了它有毒”,江昊马上接着说:“它里面有有毒的物质。”(我听了真的很感动)我就顺势问:“那有毒的电池丢掉,它会放射出有毒的物质,危害人们的健康,那该怎么办呢?”
孩子们就开始议论了“用火烧,用水泡等”那怎样才能做到环保呢?说实话我也说不出一二,于是我和孩子们约好,一起上网查找资料。
1)从以上记录,可以看出部分孩子的知识面,还很广的,但很多是来自于良好的家庭气氛或是素质较好的家长。
2)对于类似比较难的活动,我们该用怎样的形式来进行,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3)往往越是较难的东西孩子就越感兴趣,可收集资料也越难,几乎收采不到什么资料,所以在如何收采资料这方面,我们老师又该怎样做呢?所有的这些问题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像案例中的这位老师就较好地确定了“观察者、记录者、学习者”等多重角色,并且她客观地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一种获取自我信息的有效途径。有的教师可能会认为教育教学记录的必须是经得起推敲的内容,其实不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将发生过的事如实记录,等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多问“为什么”,这对自我评估与界定是很有帮助的。
2.坚持反躬自问,勤于总结。
反思是从问题开始的,但对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麻烦,幼儿教师常常会体验到一种不安感和不确定感,是不是自己哪儿做错了,不知这种方法到底对不对。其实,正确的态度是应当反思问题,努力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力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如所上案例中的老师,当她在活动生成很难进行下去时,她不断的反思,努力找问题的结症所在,发现此活动的确很难,有关知识知道的较少,材料很难收采,找到了真正的原因所在,她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去收采有关资料,这个问题解决了,活动就可以继续生成发展下去,而教师的反思能力也就是在这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另外,老师在反思实践活动时要注意三环节,一是实践前的反思,这是一种成熟性反思,即注意经验教训对未来的指导;二是实践中的反思,它是过程性反思,要求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三是实践后的反思,它是回顾性反思,能促使实践经验得以提升。只有注意了这三个环节的实践反思,才能真正促进实践活动的生成发展,开发出适合本园实际的活动方案。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对发现的问题,有关事件,自己的感想感觉等用札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并保持与自我的对话,那么它就有利于教师抓住转瞬即逝的某些思想火花,在记述中理出问题的头绪,在思考中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坚持写反思札记还可以保证自我反思的经常化、系统化,且这些札记也是一种珍贵的经验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升,能有效促进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步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3.组建反思小组,开展交流与合作。
我们从前面园本课程研究基本原理的流程图的外部看到,它提示了观察和反思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四个不同视角。
(1)儿童。对一位幼儿教师来说,用儿童的眼睛,从儿童的眼睛中看待自己的教育实践是一种奇妙的事。
(2)自我。这里的自我,指的是自我反思,自己充当“别人”的角色,像别人那样看待自己的实践。
(3)理论。教育理论文献反映了教育的一般规律,能够帮助教师解释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具有普通性的问题,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同时,对如何解决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减少行动的盲目性。
(4)同事。与同事一起观察教育实践,或与他们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合作、一种互动式研究,或者说是一种“集体反思”。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反思是有局限性的,要更好地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一些复杂的教育问题时,必须多渠道收集信息,除参阅有关书籍和杂志以外,还可以通过交谈、观摩等形式直接与同事交流,这样的交流,有利于拓宽交流者的思路,并把思考的问题引向深入。同时,通过交流、沟通、寻求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协作,能够营造一种反思的良好氛围。因此,笔者认为建立具有开放性文化特征的反思小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幼儿园常见的课题组、教研组都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反思小组。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反思小组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反思水平、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们能从共同的经历中寻找到解决难题的答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形成反思小组,安排聚会的时间、地点,协助对话参与者建立对话原则,找到谈论经历的方法。例如:教师对某个教育教学问题作一般断言时,要求必须从自己的经历中提供支持性证据,如果不同意别人的观点,必须说明理由及解决策略。
(2)现场互动研讨反思。就是由园长在研讨前向反思小组成员提出几个思考问题,经小组集体思考探讨后,由一名教师实践,其它教师现场观摩,参与研讨问题是否解决,又出现了什么新问题,该采取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吸引幼儿探索的兴趣,如何调整使得主题活动继续生成下去。反思小组共同探讨出的方案,由一名教师再实践,如此反复循环实践+反思,直至该主题活动形成一个较好的主题活动方案后暂告一段落。
(3)课改每月话题。我们结合《学前教育》等专业书刊上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及实践工作中大家存在争议的问题或疑难问题进行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我们把全园教师分为若干组,每组6—8人,在活动中每位教师踊跃发言,每个教师轮流作中心发言并记录,撰写成教育随笔、反思笔记等,同时鼓励她们积极投稿,增强了她们的自信心。借助“课改每月话题”这一交流平台,教师联系工作实际,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谈体会、讲困惑,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走进园本课程研究,构建一支反思型的教师队伍,逐步适应新《纲要》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并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提出的“以人为本,以园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a.冷水洗脸、洗手脚。适用于2岁以上幼儿,开始水温34~35℃,两周内逐渐降到25~26℃,夏天可降到16℃。长期坚持冷水洗脸、洗手脚,能加强体内血液循环,特别是能提高鼻腔粘膜对冷刺激的抵抗力,预防感冒。
b.擦浴。这是最温和的水锻炼,适合于体弱者及年龄较小的幼儿。开始前最好先有两周时间的干擦准备,即用柔软的厚毛巾分区轻轻摩擦全身,到发红为止,但要防止擦伤皮肤。擦时应将上肢、胸、腹、背、下肢等部位轮流擦到,每擦一次均以另一条干毛巾吸干,然后干擦至皮肤发红,总时间约为6分钟。
c.淋浴。淋浴是较强烈的冷水锻炼,因其既利用了水的温度,又利用了水的冲力,刺激性强。水温在开始时为33℃左右,以后逐渐降至28~20℃。淋浴时可先用湿毛巾擦遍全身,再依次冲淋上肢、背部、下肢、胸、腹等部位(但不宜用冲击量较大的水流冲淋头部),边淋边擦,时间约为20~40秒钟;淋后用干毛巾擦干,使皮肤发红。幼儿如有寒战、躲闪、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或适度调高水温。
d.游泳。游泳是全面的锻炼。游泳可在气温25℃、水温不低于23℃、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空腹及饭后1.5小时内不宜游泳。初次下水的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以后可逐渐延长至15分钟;幼儿离开水后要立即擦干全身,穿好衣服,并做些跑步、跳跃动作。游泳要特别注意安全,幼儿必须有教师带领,一般在水质较好、水温较高的浅水区进行,禁止在受污染的水域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