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7-16 来源:学前教育 作者:杨宝玲 周轶群 点击:次
海淀区教委学前教育科 杨宝玲 周轶群
北京市海淀区是著名的文化教育区,区域内驻有众多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军最高教育单位、中央及地方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同时,海淀区还有6个乡镇及城乡结合地区。与区情相吻合,区域内幼儿园办园主体呈多元化的特点,社会力量办园占到全区幼儿园总数的97.4%。历史的积淀和海淀幼教人不懈的努力,使海淀的学前教育孕育了一批大园、名园,形成了良好的区域发展氛围。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如何在区域内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融合与共享,是教育行政管理中面临的新课题。 2006年,海淀区成为教育部“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基地,这对区域学前教育的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是对现有教研文化的一种变革,只有在充分了解全区各类型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现状、深入客观地分析优势和问题,项目的开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开展了自下而上的调研。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口头访谈、实地调研、现场观摩等方法作为辅助和参考。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园长都能认识到教研工作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也在努力尝试选择多主题的教研内容,运用多元的教研组织形式,积极探索教研管理工作中的评价和监控策略,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是,从全区幼儿园教研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看,园际间差距大,低级类的幼儿园教研工作开展次数和质量得不到保证;教研活动中的同水平重复多,缺少外部的横向支持和专业研究人员纵向的专业引领。有40%以上的园长期望请专家“指点迷津”,或者通过园际之间的互助来破解“当局者迷”的状况,从而让科学研究走的更远。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让我们开始认真反思区域管理策略。
我区幼儿园数量多,办园类型、体制多种多样。长期以来,学前科为推进优质学前教育的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方面多采用分级类、分地区管理的方法,即组织幼儿园按照其不同级类或不同地区分别参加活动。由于同一级类的幼儿园基本的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水平都较为一致,因此,一般情况下,学前科会组织同一级类的幼儿园开展有主题的活动,如早教专题会、贯彻《纲要》研讨会等。特别是在“园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很多园长面临角色定位、项目推进策略以及研究课题选择等方面的问题,学前科于是分级类定期组织园本教研现场会,通过教育活动展示、园本教研现场观摩、说课、评课、交流分享等环节,让园长、教师亲身感受、体验、分享、讨论项目的理念和实践。这种管理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让幼儿园在同一级类的“起跑线”上直面并有效解决共性问题。但是,这种管理方式最大的劣势是,幼儿园在发展中的个性化需求和问题容易被忽视和掩盖。同级类的幼儿园由于其体制、类型等的差异,在发展中也会面临着不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集体的管理方式往往不容易及时、有效地为幼儿园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因此,在调研中很多园长提到,伴随着“园本教研”项目的开展,在原有基础上开展工作不时会面临新的问题,希望幼儿园自己能够自愿选择每次活动的“同伴”,或者根据自己的问题和需求自主选择合作的园所,以便有效解决个性的问题。而且,“同伴互助”的氛围会更为民主、轻松,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也能得以充分分享,希望学前科能够搭建更为自由、自主的平台。
经过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和座谈,我们最终决定调整区域管理的组织形式,由分地区或分类别的集体为主转变为以自主、互助、共赢为宗旨的小组为主,尝试解决园际间教研水平和质量差距大的问题。自主互助小组随之应运而生。
学前科发放了幼儿园自主选择活动对象的问卷,要求每个幼儿园自愿选择二三所幼儿园作为“同伴”。问卷收齐后,学前科再对每所幼儿园的需求和选择进行梳理和汇总。我们把握的原则是:在尊重选择(单向选择和双向选择均可)的基础上宏观调控,确保形成的小组中优质园(高级类)和期待发展幼儿园(低级类、无级类)并存;公办园与民办园、农村园并存。如图所示一个小组的形成(箭头所指为幼儿园选择愿意结伴的园所):
A幼儿园 B幼儿园
在汇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优质的幼儿园经常相互选择,但是它们几乎没有选择低级类幼儿园,而低级类幼儿园却都不约而同地集中选择了优质园。对此,学前科予以了整体调控。在尽可能尊重各幼儿园选择的基础上,全区共组成了12个自主互助小组,每个互助小组都至少有2所市(区)级示范幼儿园,同时根据需求纳入期待发展幼儿园,共由10~14个园组成。另外,小组成员采用推荐和自荐的方式确定2所幼儿园的园长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自主互助小组成立之后,学前科如何在尊重幼儿园“自主”的基础上,帮助实现“互助”,成了教育行政管理的新课题。自主互助小组强调的是“区域教育”体系内部的结构优化。这种区域化管理方式是推进园际交流、发挥品牌引领优势、缩小园际差距、实现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学前科在新的区域管理中遵循“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以服务为宗旨,在确保“自主”的基础上,实现方向引领,最终实现优质资源的融合与共享。
学前科每学期召开全区各小组组长会议,部署全区推进“园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整体规划和重点工作,旨在进行思路、方向的引领。组长根据区级层面的安排分头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活动的内容、形式及研究的专题等均自行确定。学前科根据各小组活动的内容和需求参加活动。如,学前科在2008的工作中的项目推进措施是:“观摩三个年龄班教育活动、展示一个教研活动现场、做一个关于园本教研的(汇报)研讨、给我们一次共赢共进的机会”,即“三个一、一个三”主题活动。各小组据此制定了各自的行动方案,有的小组从一次教育活动案例(多媒体展示或现场)入手深入剖析师幼互动;有的则从一次教研活动现场入手研讨同伴互助的有效性等。学前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注重鼓励成员之间求同存异,帮助幼儿园聚焦问题,提升经验,梳理思路。
互助小组中各幼儿园的发展基础以及体制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学前科鼓励小组通过实效性的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在同伴互助中促进自己的发展和提高。在活动中,互助小组组长和小组成员根据需求共同商定小组教研计划,并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分别有专题教研、对症教研、优点教研等。专题教研,就是小组就共性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如第4小组围绕“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开发利用与幼儿的自主发展”进行了研究;对症教研,则是搜集整理各幼儿园在教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本着从点上各个击破的原则,对症下药,集大家智慧解决问题,如第10小组围绕“集体活动过程中有效的师幼互动欠缺”的问题展开集中攻关;优点教研,即各幼儿园展示在教研管理工作、教研过程中的优势项目,如,第4小组组长园在幼儿园园本教研开展、推进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是小组内以“问题推进式园本教研策略研究”为主题开展了活动。
在自主互助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全区定期开展典型经验“推介”会。这是在民主自由的基础上开展的集中会议,旨在对可探索的话题、可借鉴的经验进行研讨、分享。对于共性问题的探讨我们一般采取集中会议的形式。如,项目开展的初始阶段,很多园长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把握不准,不能充分认识园本教研与以往教研活动的区别。因此,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召开了全区园长会,在观摩幼儿园教研活动现场的基础上,通过个案剖析对共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邀请了专家参与,专家从项目整体的理念到幼儿园各级管理层的定位进行了提升。活动的开展实现了预期效果。对于典型经验的推广,我们也采用集中的形式。我们认为通常意义上提到的“专家引领”换作“专业引领”更为适宜。“专家”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在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教授等,而“专业引领”则在包括专家的同时,也把一线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家长、行政人员等资源囊括在内,强调的是平等的参与和民主的氛围。因此,在幼儿园的活动中,除了专家、园长等,我们还特别强调骨干教师在专业上的引领作用。典型经验的推广上,发言人除了有专家的提升,还有园长谈管理,一线的老师谈在园本教研中的成长体会和经验,真实记录自己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之间的跨越等。这样活动较“立体化”,让参会人员能切身感受幼儿园在推进项目中的“来龙去脉”,受益匪浅。
这一系列措施,是实现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解决了“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推动了项目的开展。
园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项目研究给区域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予了发展的契机,我们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营造积极创新、自主发展、共同发展的氛围,努力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融合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