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同侪互助观课的理念与运作
时间:2009-02-18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丁新胜 南阳师范学院教科院)
[摘 要] 教师同侪互助观课是一种促进幼儿教师教育、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园本培训新模式。教师同侪互助观课有其特定内涵、表现形式、特征及其实施策略。教师同侪互助观课能为我国正在开展的园本培训和园本教研活动提供指导。
[关键词] 幼儿;教师专业化;园本培训;同侪互助观课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过学历教育、入职培训、专业工作实践三个阶段。相对于学历教育和人职培训,教师的专业工作实践时间更长,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起的作用更为直接与长久。教师的专业发展方法很多,近几年国内外盛行的“同侪互助观课方法”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态度,促进其更有效地教育幼儿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同侪互助观课的涵义
(一)几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1. 个人行动研究是由教师一人独立完成的研究。研究的整个过程,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和目标、制定研究计划、采取行动,到对行动进行观察和反思,直至最后获得问题的解决、行动研究结束,均由教师一人独立完成。但个人行动研究最直接的消极后果就是教师仅从一个方面看待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忽视了幼儿成长的复杂性、艰巨性,使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难以真正落实,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难以真正实现。
2.在职培训指教师参与一连串的校内外培训或研习活动,以学者、专家理论为主题来协助教师改进教学的过程。“传统的培训模式是一种群体化的学习过程”,培训者忽略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兴趣意愿,仅仅依据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受训者传递同样的知识内容,使得受训者盲目地接受知识。另有研究表明,教师在接受培训后,能将新知转化到教学中的比例不到20%。
3.包括年级学科组在内的多数教师团队已经具备协作的良好基础,但这种协作的宗旨是行政化,而且强调统一规格,并非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年级学科组框架下的观课往往是领导或专家的观课,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形式,以考核为目的;从过程来看,似乎只有一个环节,就是“听课”,观课之后几乎没有什么讨论,常常给予评价或权威意见就完事,缺少观课后的深入讨论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切磋。
上述三种方法都是过于个人化的或行政式的、倾向于教学规范、游离于教学田野的组织内涵及专业活动,需要转化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激发教师潜能和活力的组织与活动。
(二)同侪互助观课的涵义
同侪互助是由两位或更多的专业同事在一起工作,反馈当前的实践,发展、精炼并形成新的技能,分享想法,开展课堂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在幼儿园培训和改革的各个环节。“观课”又称“课堂观察”,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听课”。在教学一线,观课是司空见惯的。但大家对其意义的理解却比较狭窄,国内对于听课的系统研究为数不多。而国外对观课的理解不但注重“听”,而且还注重“看”,是一个可以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同侪互助观课是指为了有效地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和解决某个问题,由两位或更多的专业同事,有针对性地对同伴的教学进行观摩,然后由观摩者就某一方面的问题提供观察到的客观信息并和被观摩的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的教研活动。就观课搭档而言,一般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选择适合共事的搭档或由幼儿园安排与别的教师或专家搭档,选择对象可以是同年龄班、同学科的,还可以是跨年龄班、跨学科的。搭档关系是一种建立在教师信任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彼此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排除了年龄、教龄的差别和教学经验的差别,且没有上下等级之分或是将其中一方陷入到被动的状态,这为教师的互相指导提供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就观课内容和形式而言,同侪互助观课并非一种训练或辅导,它所反映的也不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是由搭档自己选择研讨内容,确定研讨方式,双方就某个问题共同进行研究的过程。同时,他们彼此还共享资源,交流教学或分享个人专业学习中的心得及困惑,这有助于促进各自的实践反思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很明显,同侪互助观课具有如下特性:一是自愿性。互助同侪不同于正式群体,它是人们自愿参与的群体,它只通过氛围与情感维系共同体的成员。二是同一性。互助同侪共同确定实践、信念和理解(如共同的探索目标和方法、协商的意义和充分的交流、趋同的学习研究兴趣和观点、基于合作的实践和基于实践的合作等)。三是发展性。互助同侪以创造与传承知识为主要路径,以促进成员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标。
(三)同侪互助观课的理念
1.专业观的转向。近年来,国际教师专业化研究从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专业观转向新兴的“专业化发展范式”,其新理念包含:树立“当下进行的专业化发展”观,使教师在自己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实现专业发展;专业化发展目标应当指向实践中发生的教与学的活动,对这类活动的探究或研究应予以大力支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关涉教师个体或群体的职业发展,而且对幼儿园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化发展应当主要是以幼儿园为中心的,是内在于工作中的。
2.教师文化的变革。教师文化类型是通过不同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而呈现的。一般说来,可以将教师文化分为隔离型文化与合作型文化两种类型。当今时代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发生碰撞、冲突、迷失甚至嬗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文化变革趋势呈现为;从隔离型文化到合作型文化。教师逐渐超越纯粹的个人反思,从依赖专家转向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从相互封闭转向相互开放,努力构建良好合作关系以适应教师自身和教育的发展。
二、同侪互助观课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关于同侪互助观课的效果,乔依斯和许瓦斯曾做过研究,他们让两组教师同时参与三个月的在职课程培训,但其中一组在受训期间同时在校内进行同事观课的互助指导,而另一组没有,结果发现,前一组当中,75%的教师能在日常的课堂中有效地应用所学的技能,而后一组中,只有15%的教师能有同样的表现。斯帕克斯、辛和西弗里特在各自的研究中也发现校内同侪间的互助指导远胜于其他形式。
同侪互助观课对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教师实践性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关注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发展是现代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以特定教师、特定教室、特定教材、特定幼儿为对象而形成的知识,是作为案例知识而积累、传递的。要帮助教师察觉到这种隐性的教育知识所起的作用,凭教师个人的自我觉醒也许要经历漫长的阶段,甚至不一定能觉察,而通过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分析、共同反思就可以促使教师从外省的觉察逐步学会进行自我的反思。此外,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仅仅进行知识的相互交流是不够的,必须保障相互共享实践经验的机会,相互听课、观摩课堂、观察课堂表现等都是共享实践经验的机会。其次,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很久以来,教师的工作方式一直处于孤立的、封闭的状态,教师之间彼此是保守、互不相干、互相防范的,即使教学中出现了问题和困难,也不交流,更谈不上合作研究。同侪互助观课是教师出于自愿而自主发起的活动。教师根据对自己和同事的了解,在同事中为自己选择最佳同伴,结为对子,这有助于减轻被观摩教师的心理紧张程度和对观摩教师的排斥,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使教师获得参与课堂观摩的积极愉快的心理体验,为教师间的长期合作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同侪互助观课还有助于在园内形成崇尚研究的良好风气。
三、同侪互助观课的有效运作
教师在确定好合作伙伴后,可以分以下三步来具体操作:
(一)观课前会议
在这一环节中,搭档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一是确定好观察的目标和内容(一般不超过3个)、观察的时间(一般是10分钟左右)。二是明确观察者的行为:何时进/出活动室、是否需要参与活动、观察者如何收集资料和记录课堂、借助何种工具或技术等。三是确定观察的标准,如被观察者想知道什么信息、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实现时的具体表现应是什么、教师和幼儿应该如何表现等等。四是确定反馈的时间、地点、活动形式及资料分析的标准等。
(二)活动室观课
观课必须采用一定的技术,如记录的技术,分析的技术等。教师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方便于自己记录的表格,并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表格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以确认问题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观课中,观察者按预先确定的方法和目标进行观察,在做记录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有可能会变得复杂;何种信息有助于观察者和被观察教师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记录下问题出现的时间以及具体的表现;观察者要对确定的目标问题进行深入观察,无须过多关注不相干的内容或其他干扰;观察者需要提供从观察和反馈中获得的有效信息。
(三)观课后会议(讨论、反思)
这是同伴指导的最重要环节。观课者需要如实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内容,并向被观察者询问值得探讨的内容,以提供充分的信息。在交流中要鼓励被观察教师进行自我评价,让他能逐渐学会进行自我反思,促进彼此间平等的、有启发性的对话。
当然,同侪互助观课需要来自于幼儿园层面的支持,其大体包括幼儿园管理者的态度及管理方式、相应的支持性措施等等。其中支持性措施直接关乎合作活动的运行及其效果,具体包括下面几点:一是教师的培训,为教师提供技术性的支持。诸如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如何组织合作,并在合作中如何互动沟通的交际技巧等等。二是院校协作,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和理论引领。关键在于,这种支持应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对外在专业支持采取批判性的态度,而不是一种纯粹依赖的心理。三是鼓励把同侪互助观课作为一种科研课题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