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项目组——五自方针”让新教师走近教研
时间:2009-02-18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新教师为主体的学校“校本研修有效途径”的探索实践 (上海青浦徐泾幼儿园 杭爱华)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5年的徐泾幼儿园,有21个班级800名孩子,是青浦区规模最大的幼儿园。由于历史的原因,幼儿园教师严重缺少,难以满足地区入园的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幼儿园根据教育局的有关政策,向社会招聘了“大专以上学历、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应届毕业生进入单位,解决了严重的教师缺少现象,满足了孩子入园后没有教师的困难。
由于新教师的集中进园,而且,在没有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供应的历史背景下,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青年人也进入了幼教岗位,这样,学校教师的群体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到2006年7月,幼儿园内部,一线教师中,有76%的老师是五年以下教龄的新人,其中非学前教育专业达到64%。
这样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打破了一般学校(指在教师群体中,有年龄结构梯队、工作经验梯队的)教研组在“修和研”上面的基本格局,出现了新的状况,具体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1, 教研组成员以新教师为主,缺少专业的引领人物。
2, 教研组研究专题不是新教师碰到的问题,因此,他们参与的可能性少,效果没有
3, 从学生到老师,新教师发现“教育问题”的能力不具备,因此,难以走进“研”
4, 新教师原来的“专业背景”不同,在走进“教师”的初期,碰到的困难是不同的,因此,单一的学校教研组活动,已经难以让新教师得到收获。
5, 非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在应付日常工作中,缺少必备的“教育技能、技巧”,所以,教学成效不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教研组工作制度”?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因此,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二、 思考的基本依据: 1, 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保护、尊重、欣赏、发展”的学校理念指导下,针对青年教师群体的基本特点,进行恰当的引导,支撑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合格教师。
(2)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只有一支优秀的教职员工队伍,才能让幼儿园规范发展、只有幼儿园自身各系统的“和谐共生”,才能为幼儿园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人”的素质决定着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优劣,决定着“幼儿园文化”的基本格调。因此,建设“先进的教师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2, 对于“校本研修”的认识思考:
校本研修是以教师任职所在学校为基本场所,以促进本校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本,以结合本校和教师本人的教育改革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建立教师为主体、包括专业人士和学校领导在内的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以改善教师的教育行动为直接目标,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一种教师教育形式。
——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自己的单位情况,我们必须改革现有”的“教研组”。
(1) 改变习惯意义上的“教研组”形式,用灵活的、自由的、青年教师可以接纳的形式进行
(2) 改变“教研组”以“研”为主的状态,将教师“专业修养”的提高融合在一起
(3) 改变“教研组”以论资排辈为主要模式的学习状态,提倡以“一字师”为主的同伴互助学习形式
(4) 倡导在“共同问题”导向下的共同探索过程的经验积累,改变以“成果”论“教研”效果的评价机制
(5) 将“共同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作为一个平台,让新教师体验“成功的”教师生涯 三、 实践的基本做法: 1, 新教师研修的基本定位:
|
修
|
研
|
主要内容
|
价值追求
|
主要内容
|
价值追求
|
1, 幼儿教师基本的师德修养知识。 2, “教师角色”意识 3, 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 4, 掌握幼儿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弹唱说舞画”方面的技能 5, 培养基本的教育活动组织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活动中观察和反馈以及评价孩子发展的能力等
|
1, 能够每天安全有序地带好班级孩子的一日活动 2, 能够顺利地进行教育内容的落实 3, 能够落实教育目标,完成保教任务 4, 能够进行基本的家园联系工作 5, 遵守学校一切工作制度
|
1, 个体在保教工作中,碰到的困难、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2, 个体在教育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3, 自身的语言、技能、组织等方面怎样才能适合孩子的发展需求?
|
1, 有效促进孩子发展的基础上,自身保教工作能力得到发展 2, 怎样在促进孩子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研究性思维”、学会“研究”? 2, 建立非正规的教研组——“项目组”,引导新教师主动走进来 (1) 关于项目组的定义——“五自方针”:自选项目内容,自推组长,自由结伴,自定时间开展活动,自我展示,邀请观摩
(2) 追求的价值——自主寻求发展的突破点,自主探索发展的路子,自我展示自己的成功,自我劳动价值得以体现——弘扬个性、升华精神、展示魅力、体验成功
(3) 管理追求的价值——培养探究型教师——有研究能力,是教师实践“二期课改”的基本能力。培养骨干教师——引领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4) 激励机制的确定——在具体的研讨点上,提供专家指导,实施“优秀项目组评比”的活动,日常提供资料费支撑。
(5) 项目组活动的平台搭建(外出学习、内部交流机会、网络等)
——人人走进了“研修组”组织。从2006年9月开始,幼儿园内部,自发形成了12个大类24个小小项目组。新教师全部成为“项目组”成员,其中只有一年教龄的新教师6名就成为“组长”。其余12名组长是五年以下教龄的老师。还有6名是工作5年以上的老师承担组长。就这样,搭建起内部研修的网络。 3,适时的正向引导——让“项目组”成员保持一个钻研的精神 i. 活动引导——刚开始时,包括项目组组长在内,不知道怎样开展活动?不知道怎样来解决自己的困难?于是,结合“教师节”活动,我们用“在学习中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通过“项目组组长演讲”和“给项目组赠书”等形式,鼓励新教师从“学习”中,找解决困难的方法。
ii. 优秀教师事迹介绍——让新教师明白了“每个优秀教师也都是有一个成长过程的,只是在过程中付出的比别人多,才找到了一个适宜自己成长的点,坚持做,才能成功”的道理。
iii. 管理者不定期地了解情况,鼓励教师——没有检查,不经常去用专业的眼光看待它他们,而是,偶尔在一个个随意的时空中,无意的问候,用欣赏的语言赞美几下,这些让新教师没有压力的行为,对于新教师来说,非常鼓舞——让他们走进研修时,感受到是一件愉悦的事情——自己的想法都能够得到领导的赞许。
——学习、模仿、在自由氛围中,开始了新教师自己的“研”和“修”。 4,提供《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版本》——让新教师在成长道路上,做到方向明确,不断自我激励
1) 目标导向——根据“幼儿教师职业”的角色身份,我们制定了《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版本》,让每个教师从“师德、学识、技能、教育能力(设计、物质准备、观察反馈、评价、分析等)、研究能力”等几个方面,了解作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品质,促使每个新教师明确方向,去尽力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2) 自我评价——请每个教师对照《教师三年发展规划》,进行基础性自评,了解自我,肯定自我。同时提出下三年中,每年的发展定位,以及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需要学校提供的支撑。
3) 自我总结——每个学期结束时,我们请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确定的《发展规划》进行自我小结。明白自己,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明确下一个阶段自己的努力方向。
——自我——自主,也许是一个字的差异,但是,新教师从学生走进了老师。 5,引进“多元组合的专家团队”——让项目组成员在自身需要的时候,“有求必应”
(1) 技能技巧培训——根据非学前教育专业出生的新教师,他们在孩子面前,不会“弹|唱|说、画、跳”,造成的强烈的失落感,一方面,我们提供他们去进修,另外,我们还聘请了“专业老师”进园辅导,强化训练,让“新教师”成员尽快在孩子前,有做“老师”的感觉。
(2) 教育方法培训——面对新教师们已有的是“学生时代眼中的老师模样”这样的角色经验,我们必须开展适合的、基础性的幼儿教育法培训,才能让新教师成员能够进入“幼儿教师”的社会角色。于是,我们请来了专业的、资深的专家,进行“一个一个项目教学法的培训”。有理论、有实践,逐渐地让新教师掌握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能够顺利完成每天的工作。
(3) 课程改革体验——教育是一门不断改革的事业,因此,在学练基本功的时候,一个培养“研究性思维”的目标也必须渗透。我们采取让青年教师走出去,观摩优秀幼儿园、跟班优秀教师,让“课改”印入新教师的脑海,领会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逐渐明确教师的工作是“科学、艺术和事业”的真正含义。
——就这样,有呵护、有指点、有感受,新教师的成长有了许多的保障。
四、目前呈现的状态:(1)来自“项目组”实践的一些资料(摘录):
● 有关——小班幼儿阅读指导“项目组”的活动情况一览表,组长:小娟,教龄一年
|
9月20日
|
项目组介绍
|
《学前教育纲要》、《学习活动》
|
主要成果《小班幼儿翻书习惯的培养实践》
|
10月11日
|
讨论小班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益处
|
《让孩子插上超越时空的翅膀-------幼儿早期阅读探索》
|
10月26日
|
小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
|
《幼儿早期阅读研究与实践》
|
11月19日
|
集体备课
|
《我要洗澡》
|
11月23日
|
集体备课讨论《我要吃苹果》的活动设计、执教、讨论
|
《我要吃苹果》
|
12月10日
|
如何培养幼儿的翻书习惯
|
《学前幼儿语言教育》
|
12月14日
|
如何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开展阅读活动
|
|
1月4日
|
共同备课,讨论《太阳娃娃》的活动设计、执教、讨论
|
|
1月19日
|
对《太阳娃娃》这一阅读活动的实施情况分析、反思并交流
|
|
1月29日
|
如何“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享受自主”
|
|
2月1日
|
交流本学期的经验,并提出困惑。
|
会议上的交流(会议记录的内容):
小娟组长的发言:我们六个老师在一起,进行了讨论,认为先从“一节活动三次研讨”开始。于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三次“一课三研”的活动,走过来后,感觉孩子在阅读方面的兴趣越来越大,有了成功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轻松环境与正确阅读姿势之间的矛盾?孩子一直不停的翻书?怎样指导孩子阅读是恰当的?
我们一起进行收集资料,讨论,实践。现在,在“幼儿翻书习惯”方面,我们好象有点处理的方法了,其他方面还需要努力。 ● 来自组员的感受
|
组员 姓名
|
教龄
|
专业背景
|
感受要点
|
文章 (成果) 名称
|
教育能力
|
自己的成长感悟
|
小黄
|
1年
|
司法管理
|
为小班孩子提供生动有趣的,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阅读材料是最重要的
|
通过这学期的阅读项目组活动,我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体会小班幼儿阅读所带来的美丽神韵
|
《我的成长故事》
|
小杜
|
1年
|
学前教育
|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2,制定适合的阅读规则3,教会阅读技能
|
在专家带领下,学到了“备课——首先是活动目标的解读,把握好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其次是设置大问题来服务于我们的活动目标,在一个大问题下又设置辅助问题来帮助、引导孩子回答,还要考虑在孩子做出其他反应时,老师如何去应对。”就是在这样耐心、细致的备课活动中,我们对活动的目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
《我的成长故事》
|
小陈
|
1年
|
学前教育
|
一次好的阅读活动要经过:阅读环境的创设、适时的选材、巧妙的设计、活动现场恰当有效的回应等等一系列的过程。而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活动过程的“提问”,显得由为重要,将直接影响到活动的开展。
|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广和深入,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关注孩子本身的需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今后要不断思考并总结经验,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巧妙地提问,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不断努力
|
《由小班阅读活动《大皮鞋》所想到的》
|
小张
|
1年半
|
食品检验
|
1,教学过程中我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
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只有不断地探索、钻研、总结才能担当起这个重任
|
《记一次公开课的教训》
|
小陶
|
0年
|
商务文秘
|
阅读环境以“亲和、舒适、愉快”为主
|
|
《多途径让幼儿喜欢阅读》 ● 大班国画项目组组长在学期结束会议上的发言:组长;小赵,教龄1年
我们尝试“幼儿国画教学”,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方向,跟着“中班走”(中班有专家指导),后来发现,与孩子年龄特点不符合,就转向自己收集资料、了解孩子后,我们尝试进行了“扎染和水墨”的有机结合(材料上的多种组合来表达表现),孩子非常投入、兴趣高。我们经过了一次次的讨论——实践——再讨论,现在积累了六个经典教案。
目前我们的困惑:国画单调的技能名称,怎样用“生动的语言”去形容?才能让孩子接受? ● “中班幼儿运动”项目组的学期总结。组长:小尚 教龄1年 我们中班运动项目组共三名成员,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摸索在寻求如何开展中班运动项目组的活动,如何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最开始的我们,一直都是懵懵懂懂,不知道如何下手,在教学部长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决定从最基本的每节课着手,从幼儿一日户外运动着手做起。 2006年的9月,我们三位老师第一次开会,各自谈了自己的想法,初步确定了本学期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并在会议上仔细学习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运动特点,每个教师都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会议各位老师的发言,我们发现本年龄段的中班幼儿运动水平普遍很低,根本就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对出现情况的原因我们分析如下:一是独生子女占多数,平时少锻炼,普遍缺乏吃苦的韧性;二是教师本身的认识,由于教师本身对运动的认识不够,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不了解,在每次活动中不能很好地指导幼儿的活动,不能正确地做出评估。三是运动时间和场地的分配不合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确立了一个大致的努力方向:半年内让教师和幼儿的运动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对于教师运动知识的匮乏,我们是在这样做的:
1、项目组定期开展运动专业知识的学习,让每个教师对中班幼儿的一些特点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2、项目组还购买了大量的有关幼儿运动方面的书籍,每个老师做到“博览群书”;
3、对于幼儿在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求每个教师能及时记录,并做出分析反思,这半年项目组共收集到教师观察记录二十多篇;
4、对于学校已有的运动器材,我们要求每个老师都能熟悉了解它的名称和玩法,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幼儿的运动。
对于日常的体育教学,我们是这样来开展的:
9月,我们制动了最初的方案,从每月运动目标出发,制定了很详细的周目标,继而制定与其相关的周教案,最后添加辅助小游戏,以促进目标的达成。可是两个月下来,我们发现制定的目标根本就无法实现,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去研究教案,教案的设计不能常态化,教师操作一节课要付出的精力实在太大,有时候根本就不能完成;辅助小游戏太多,形式虽好,但是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对于各班老师提出的建议,我们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就是订出月目标,每月出一节精品课,每周制定一个小游戏。我们说的精品课是在三位老师共同的打磨下产生的,最后由一个老师来执教,其他老师来发现问题,最后共同解决问题。每周制定的一个小游戏,主要以圆圈集体游戏为主,这个游戏简单易懂,幼儿容易接受,教师操作起来方便,能在常态化下进行。
11月初,我们将具体的计划投入实施,并以教研课的形式设计了一节课《小马过河》,这节课主要是以废旧纸盒给主要的运动器械,提高幼儿助跑跨跳的能力和助人为乐的品质,但是这节课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同,在黄保法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了不少原本没有发现的问题:许多地方设计的根本就不合理,幼儿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目标没有达成。从这节课上,我们发现,我们对幼儿运动知识的认识真的是很匮乏,只在考虑这节课的形式是否新颖,没有注重它的设计是否合理,幼儿的情感是否得到体现。专家的评价,让我们茅塞顿开,以后对课的设计也越来越能思考更多。
12月,我们对全园开放了一次公开课《好玩的梯子》,这次课是通过梯子来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不怕困难的品质,这节课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对上一次课来说,显得成熟多了,这说明了我们开始慢慢地在思考,在慢慢成长起来!
通过半年的努力,我们发现孩子的运动水平相对开始已经提高了不少,不少孩子变得会玩了,喜欢玩乐,爱探索了,他们能把一个普通的废旧纸盒,玩出十几种玩法,孩子的进步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我们变得更有信心,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们还要继续努力。(2)从这些平常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目前团队的特点: ● 青年教师从“教”的角度思考目标的达成——教师的“社会角色意识”开始明确
● 青年教师从实践的成败得失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开始审视教育行为(自己的、他人的)——“改革”意识开始树立
● 青年教师从问题出发,找资料、找专家、找“领头羊”的主动性有,渴望追求“有效”——解决问题的驱动性产生了
● 过程中,自己主动去“熟悉目标、选择内容,熟悉玩具功能”等等行为出现了——主动学习的精神有了 ● 青年教师在“同伴互助中”,体会了自身成长的成功。
——达到了“项目组”追求的价值,所以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五、项目组——“五自方针”的实施结果带来的思考: 1, “研和修”的路径是多样的,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中,只要目标定位,“条条马路通罗马”也许是完全可以的。时间、地点、资料、展示地点等都可以自由安排——“尊重了人、体贴了人”。
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年人,在围绕一个主题的思考中,会产生不同的视角,当然,问题出现时候,解决的途径也是不同的。一旦解决,显示了其“成长点”,因此,管理要“宽厚”、提倡“等待”和“观望”——让新教师在“时间”中成长——“理解了人”。
3, 专家支撑——对于新教师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提供一个专家团队,是新教师有效发展的保障——“帮助了人”。
4, 模仿——在新教师成长过程中,也是一个必须走过的路程。因此,观摩、参观也是推进新教师发展的好办法。“肯定了人”。
5, 同伴互助中,非行政性职务——组长的威信更多的来自于“奉献”。因此压力少、个人魅力足。轻松氛围中,创意多,这样的“干部”也许是“教育改革”中需要的人才——“发现了管理的人才”。 我们想:有一个形式、一个措施,能够达到“尊重、体贴、理解、帮助、肯定”的人本管理境界,这是现代学校管理的追求,“项目组——五自方针”让我们感受到了管理的“快乐”。因此,我们还将继续实践下去,在学校教育改革中,不断地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