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夏季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时间:2012-08-2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食物容易变质腐烂,小儿由于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差,难以适应夏季高温环境,往往因贪食、贪饮、贪凉或被蚊虫叮咬而染上传染病。要求各连锁园严把采购关,防止病从口入;认真做好消毒工作,预防传染病的侵袭,保证幼儿安全度过炎热的夏天。
  
  1.肠道传染病
  
  ●霍乱:由霍乱弧菌所致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呈不同程度的区域性流行。
  
  主要症状:清水样腹泻、呕吐,无腹痛、不发热或低热,部分患者迅速发生严重脱水而危及生命。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一类烈性传染病。
  
  ●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因食用不洁食物或使用不洁餐具致病。
  
  主要症状:腹痛、频繁腹泻、痢疾后重及粘液脓血便,发热或不发热。严重的可无腹泻,体温骤升至41-42摄氏度,烦躁、嗜睡或反复抽搐,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
  
  ●伤寒: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小儿伤寒临床表现往往不如成人伤寒典型。小儿伤寒多起病较急,持续发热,胃肠道症状明显,呕吐、腹泻多见。
  
  预防措施
  
  1、把好“病从口入”关。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水果,不贪食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婴幼儿奶瓶、水杯等食具要定时消毒。
  
  2、养成洗手好习惯要让孩子在进食之前和便后进行有效地洗手并防止干手时的第二次污染,比如检查你给孩子使用的毛巾和纸手帕是否干净。
  
  3、要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
  
  应急策略:
  
  如发现小儿腹泻,应保存粪便标本,及时到有细菌培养条件的医院就诊。
  
  2.虫媒传染病
  
  ● 乙脑:以蚊虫为传播媒介,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患儿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颈项强直、高热不退、昏迷、抽搐等,如治疗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或留下肢体瘫痪等严重的后遗症。
  
  预防措施:预防乙脑,除了10岁以下儿童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外,在夏季要特别注意灭蚊、防蚊。要教育孩子不可贪凉,不在室外露宿,可采取多种方法驱蚊、避蚊,防止蚊虫叮咬。
  
  ● 恙虫病:以恙螨为传播媒介,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突然起病、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摄氏度以上,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咳嗽、胸痛、多型性皮疹、皮肤溃疡或焦痂、皮损附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严重者可以因肺炎、心衰、休克而死亡。
  
  预防措施:预防恙虫病,要教育儿童尽量避免在野地草丛逗留。到野外活动时,应穿上长袖衣裤,最好要扎紧袖口、裤脚,或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防虫剂。
  
  3.接触性传染
  
  ●红眼病:病毒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夏季最易被染上的眼科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早期症状是双眼瘙痒不适,有异物感、烧灼感、接着眼睛红、肿、痛、眼屎多、怕光流泪、不敢睁眼,可伴发热、头痛。
  
  预防措施:要做到勤洗手,不用手揉眼。在流行期要少到或不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公共浴室、游乐场等。若要游泳,可用氯霉素等眼药水进行预防性用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