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小儿手足口病

时间:2012-08-2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

各连锁园

       春暖花开,各种病毒也相继活跃起来,尤其是手足口病最容易侵袭幼儿肌体,各连锁园务必高度重视预防工作,尽快对教师、家长进行培训,使人人清晰手足口病的特征、表现、危害。要求每日孩子起床前家长先进行初检(手、足、股、口);入园时保健医晨检;进班后老师要严密关注。做好餐具、水杯、口布、毛巾、环境的消毒工作,做到层层把关以确保本园幼儿的身体健康。我们特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整理出来供各连锁园参考。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二、手足口病怎样传播?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三、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凸的班丘疹或疱疹。 









  四、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愈合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五、怎样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对手足口病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抵抗力降低,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六、手足口病的预防:
  
  1.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幼儿园一定要做好晨午检,及时发现疑似病儿,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每日先做晨检再送园,还要注意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6.幼儿园一旦感染手足口病,返园时须有正规医院的痊愈证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