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时间:2012-12-26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

  校长有约
  
  北京五中校长 尚金华
  
  ◆校长印象
  
  状元昙花一现,人品伴随一生
  
  在北京市的重点中学校长里,五中的尚金华差不多是曝光度最小的校长。在屈指可数的报道中,大家却给了他一个“状元校长”的名号。因为在他任东直门中学和五中校长期间,两校各出了一位北京高考的文理状元。但是,他也最不喜欢这个称呼。在他看来,作为一名中学校长,他要培养的远不是状元、榜眼、探花,他要给孩子们培养好的人品,状元是一时的,好的人品是关乎一辈子的。而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更让他对教育有着更为朴实、深刻的理解和实践。
  
  在到五中之前,尚金华在宏志中学工作了20年。去张家口崇礼县挂职做副县长一年,到东直门中学又做了12年校长。2008年,他来到了五中。
  
  五中是北京市近70所示范高中里头占地面积最小的。在五中,他继续稳步地推进他的教育理念——在有限的空间里给师生创造无限的发展平台。青年教师要有“1年入门、3年达标、6年优秀、9年形成自己风格”的人生规划,学校帮助老师“成名成家”。他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近200多门校本选修课补益了学生们的全面成长。
  
  尚金华最推崇“平和教育”。在国外看到校乐团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时候,他很震动,他愿意看到每个孩子的进步。所以,当2010年的北京市文科状元齐肇楠与2011年的北京市文科榜眼满园在五中出现时,他不觉得惊喜。在他看来,是因为班里有不少和“状元”不相上下的同学,正是他们互相帮助,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才使大家的成绩都有提高,状元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他不喜欢与人争,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为了成绩而变得自私。相反,学生之间的合作才是他大力提倡的。当他听到指导五中学生做实验的大学教授评价自己的孩子不功利、平和做学问的时候,他无比欣慰。当别人问他对齐肇楠的印象时,他最深刻的是这个学生在高考前夕为学校成人仪式所写的散文。
  
  在状元、榜眼被热炒的时候,他告诉两位同学:状元是转瞬即逝的,对人生有促进但没有实际的意义。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一个好的人品才是一辈子的事。一个人一生若只想做状元,那就太悲哀了。
  
  在尚金华津津乐道的好学生里,“品德、身体、心理”排在最前,“学习”排在最后。曾获市长科技创新提名奖的贾润东同学,在他研究长臂猿对人类攻击行为的三年时间里,动物园成为了他最常光顾的场所。而在获奖之后,他将获得的5000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动物园。
  
  “我一直都很喜欢一位著名医学专家裘法祖,他说,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我特别推崇这三句话,一个学生要是能把它们记在心里,对学习和以后做人都是有益处的。”
  
  ◆对话校长
  
  虚拟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记:五中一贯以理科见长,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没有影响?
  
  尚:五中现在依然是以理科为教学中心的。但这几年我们也在调整教学思路,这两年出现的文科状元,就跟调整有关系,也说明了调整的成效已经显现。我们认为,孩子们应该有机会去发展他喜欢的学科。
  
  记:很多学校都在推进新课改,您怎么看?
  
  尚:在新课改的环境里,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就在改变,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老师的任务由过去的讲授知识,变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里面比较突出的是我们一直在进行的网上虚拟课堂教学。北京市现在也在推行,叫数字学校。
  
  记:数字学校是个很新的概念,五中的做法是怎样的?
  
  尚:在第一阶段,当很多学校还在彷徨犹豫时,五中率先带领老师和同学来做这件事。北京市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网络实名注册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已经有了语文和历史的选修模块,老师作为版主,“经营”自己的模块,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
  
  它打破了年级和校级之间的壁垒。没有固定的教材、模式,也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同学们自行就问题思考、发帖和跟帖。老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宰者,而是组织者,是参与者。根据学生发帖、跟帖的数量和质量,老师来打分。学生学习能力在渐渐提高。当然,也不敢说和这种网上学习就有必然的联系,但至少养成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记:现在这个数字课堂已经推进到哪个阶段了?
  
  尚:这个项目在全国的课程改革会议上做过典型发言,如今,远到四川的学生都在通过网络,参与我们学校的课程。现在这个项目被纳入到北京市的数字课堂中,已经完成小学和初中的课程,现在正在录制高中的。教育要和时代同步,配合现代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更新,五中现在的教学就采用虚拟课堂和实体课堂相结合的方式。
  
  记:您怎样看待名校和高考状元?
  
  尚:五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有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那种状态。现在的年轻老师从老一辈身上传承下来了做学问的习惯,学会靠自己怎么去研究,怎么去教学。吴昌顺校长曾经总结过,这个学校很大程度上可以做到“无为而治”,就是因为老师们身上都有这种传统,教学严谨,做事低调。所以,这些年当我们出现高考状元,外界愿意用一些吸引眼球的说法,但我们只是讲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大家看到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做了很多和分数没有关系的事。
  
  ■文/王佳妮 冯碧箫 付梦圆 沈章略
  
  ■摄影/郭志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