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冬季养生应补阴

时间:2012-12-26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

  季节养生
  
  按照古训,食补应该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应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及时合理调节饮食。根据人的生理特征和气候变化,冬季应该以补阴为主。
  
  元代忽思慧在他的《饮膳正要》里说:“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要少吃生冷食物,多吃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如牛羊肉、乌鸡、鲫鱼等。因为天气干燥,还要多吃含水量较多的防燥食品,如牛奶、青菜、水果、豆腐、木耳等。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不同,南北气温各异,又加上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所以虽然都是冬令时节,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天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时应吃一些大温大热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等;长江以南地区冬季气温较西北地区温和,应多食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等;而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地带,又应以甘润生津的果蔬以及冰糖为主。
  
  同时,冬季的食补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蔬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再加上人的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辨,根据人体生长规律和中医的“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耄耋重延”的养生原则,应该有选择地进补,绝不能清补、温补、大补、小补,不分轻重缓急一起上,那样不但达不到进补的目的,甚至还要因小失大,事与愿违,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所谓的进补,就是为了养生,那什么是养,又什么是生呢?所谓养,就是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而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补是为了养,但养不能全靠补,所以我们在冬天进补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度,不可不及,也不可太过,也就是要补得恰到好处。

       文/刘绍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