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1-11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次
幼儿期是想象力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具有纯真的想象和丰富的创造力。而线描画就是幼儿用来传情达意的视觉语言,是他们自由表现的需要。在活动中,教师应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和表现方式,可借助联想、幻想的方式,激发幼儿的视觉与心灵,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独立性、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使每位幼儿创造出各自全新的作品,让绘画真正深入到幼儿心中。如何让幼儿借助联想、幻想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我们幼儿园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让幼儿喜欢联想。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去体验: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用手去摸……用现实的刺激促使幼儿的想象运动加速,并借绘画表现出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支配下作画。当孩子不知道怎么下笔时,教师只需引导他们对具体事物进行亲身体验,孩子知道了线条的勾画顺序,有了丰富的感受便形成了质感丰富的画面。
(一)近似联想
引导幼儿根据事物的特征、时空等进行相近或相似的联想。如教师在呈现“锻炼”一词时,引导幼儿联想到跑步、跳房子、拍球、走平衡木等动作。当教师提起“汽车”一词时,引导幼儿想到了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叮铃铃的自行车、轰隆隆的挖土机、呜呜叫的消防车、送货忙的三轮车、嘀嘀嘀的摩托车等。
(二)体验联想
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的感受、情绪的体验产生联想。如,在“味道的想象”活动中,大多数幼儿经常感受到的是甜、咸、辣味,而相对于苦、涩、酸味却很少直接体验。教师让幼儿在体验各种味道后观察会产生的面部表情,比如教师提供三种酸味(极酸、中酸、弱酸)三种食物给孩子,让孩子做出尝试这些酸味食物后的面部表情(酸得跺脚、酸得摇头、酸得眯眼),这样,品尝味道的样子就深深印在了幼儿的脑海里,既让他们觉得新鲜有趣,又熟悉巩固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之后的绘画过程中,幼儿因拥有经验而充满自信。
(三)因果联想
教师在呈现某一情境后,引导幼儿联想出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简单的说就是续编故事的一种图画版形式。如,教师向幼儿展示“因拥挤而踩踏的画面”,让幼儿联想与此情景有关联的画面,引导孩子们说出了很多生活片段:晨练中不遵守游戏规则而发生的碰撞画面;上下楼梯时相互推挤而造成的摔倒画面;不排队而造成的磕碰画面……有的孩子甚至说到了家里亲人骨折打石膏的画面。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把这些单个的记忆过度到组合记忆,再到一个完整的场景记忆,这些在大人看来都很复杂的过程,孩子却轻松愉快地完成了。
二、鼓励幼儿大胆幻想。
幼儿喜欢新奇的事物,他们表现物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它夸张、变形,这为他们的创造想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不同形象、姿态和动作,以变化、添加等方法来处理,让幼儿创造出一个个新颖的形象。
(一)异想天开
教师以呈现的事物为出发点,引导幼儿打开想象的大门,异想天开,海阔天空,在脑海中产生新奇的事物。如,在“大鞋的想象” 活动中,教师先借助视频呈现形态各异的鞋子,引导幼儿说说你的大鞋会变成什么?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幼儿在教师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下,大胆想象,大胆设计,创造出了鞋子花瓶、花花鞋、小鸟鞋、好伙伴的鞋、太阳鞋等许多神奇的作品。
(二)想入非非
引导幼儿把表面上看来似乎不相关的事物,有机结合在一起,合二为一,顿生新奇。如,在“蜗牛与向日葵的对话”活动中,教师先出示真的蜗牛和向日葵,然后引导孩子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如果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变化?幼儿经过大胆组合想象,就能创造出许多神奇的作品。
三、激发幼儿听觉联想。
孩子听到音乐就会跳舞,听到声音会想画画。听自然界不同的声音让孩子猜猜,听儿歌让孩子画画,听妈妈自编的故事让孩子想象等等,通过丰富的听觉联想可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在美术活动“乐曲的想象”中,教师先调动幼儿的听觉,播放“阿拉伯风格曲”,让幼儿听音乐跟着节拍画出自己认为可以做、想做的事,欢快而优美的乐曲在教室里回荡,幼儿在音乐的旋律中陶醉了:有的画自己在玩模仿秀、有的画孩子在溜冰、有的画跳舞、有的干脆画孩子在作画……在趣味无穷的音乐情境中幼儿的审美情感得到提升,体验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我园教师一直在努力寻求如何通过线条画为孩子创设更加梦幻的美术世界,让幼儿能浮想联翩,虽然他们的画造型还不够准确,想法会有些稚嫩,但画面生动有趣,构思奇特,富有创意,这就足以证明线条画已经深入幼儿心中。相信孩子有了善于观察的好眼力,有了超强的记忆力,有了熟练的绘画能力,经过系统的训练,自由地发挥想象,一定能够创造出有想法有内涵的美术作品。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乐都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