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与措施

时间:2013-03-05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

  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表现为发热、咳嗽、喉咙痛、头痛、肌肉痛、浑身乏力等,可以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咳嗽和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但该种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预防措施:
  
  1、一旦自身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时、主动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就诊途中带上口罩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去疫情严重的地区旅游,外出时发现身边有发热、咳嗽病人要保持距离。
  
  3、当你要咳嗽或打喷嚏时,应采用餐巾纸、手绢,或双手捂住口、鼻部,并随即彻底洗净双手,使用过的餐巾纸不能随地乱丢,应丢入垃圾箱内。
  
  4、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补充营养,保证睡眠时间,注意休息,提高自身抵抗病毒的能力。
  
  麻疹、风疹、腮腺炎预防知识
  
  麻疹、风疹、腮腺炎都是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咳嗽、说话或打喷嚏等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

       麻疹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以皮肤出现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但在未接种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和青年人中也较多见。得病后可终身免疫,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播源。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皮疹及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压痛。症状较麻疹为轻。多见于1—5岁儿童,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尾中心边缘不清,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形感染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对病人应严密隔离,麻疹、风疹患者应隔离至出诊后5天,腮腺炎患者应隔离至肿胀完全消退;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
  
  2、疾病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避免与患者接触,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消毒。
  
  3、接种麻腮风疫苗时预防这三种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
  
  水痘预防知识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通易感,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表现为发热及成批出现的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

       水痘出疹前1—2天至出诊后一周都有传染性。故患儿应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疱为止。与水痘接触过的儿童,应隔离观察3周。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去消毒。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措施。
  
  2、疾病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避免与患者接触,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消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