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幼儿教师怎样实现家园共育

时间:2013-05-17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

  要实现家园共育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摆正关系。同时,还要掌握必要的技能与方法。幼儿教师应主要掌握下列三项技能。  
  
  (一)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进行经常性沟通
  
  实现家园共育,需要幼儿教师与家长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进行经常性的双向沟通。教师要随时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里的生活、学习情况,进步与不足;家长也要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变化。双方相互商讨、沟通,取得共识,有了共识才能做到共育。由于幼儿的发展是迅速多变的,因此,这种沟通应该是经常性的。在沟通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共育目标。幼儿园是专门的教养机构,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而家庭教育则往往随意性较大。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有的教师将班上的月目标、周计划张贴在“家长园地”中,向家长通报。但家庭不是幼儿园,家长不可能完全按幼儿园的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去配合教育。教师要善于选择那些需要家园共有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采用适当的方式使家长明了,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经常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可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园联系栏等。我们认为,最值得重视的应是经常性的、及时的沟通。这对促进每个孩子在其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与家长经常沟通方面,不少教师已创造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如设立“夸夸我的好孩子”信箱、电话沟通、“10分钟家长会”等。其中,最简便、最及时的沟通方式,是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进行交谈。它往往以儿童进步为主要话题。
  
  再次,重在个别化沟通。家园沟通,固然要有一些面向全体或部分家长的沟通工作,但由于儿童的发展情况是各不相同的,需要因人施教,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和问题,确定共育的目标,并与家长通过沟通取得共识,共商教育对策,相互配合教育。在共育过程中,还需要相互反馈孩子的发展情况,共同促进孩子向着目标发展。
  
  幼儿园除了针对孩子的问题与家庭进行沟通共有外,还需要针对家长在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沟通。有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与态度方法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沟通帮助家长转变态度,提高认识。
  
  (二)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是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家长做旁观者,而是重在参与,发挥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作用。
  
  家长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请各行各业、有才能和特长的家长,到园里来当“老师”----担任警察、乐手、教师、医生、厨师、演员等工作的幼儿的爸爸妈妈,均可请进课堂给孩子讲述、表演。还可以请家长来班上与孩子共同制作食品、手工,一起开展游戏、娱乐及体育竞赛活动等等。
  
  幼儿园组织幼儿去郊游、到果园采摘、到博物馆参观等活动,对幼儿的发展非常有利。但幼儿园教职工人手少,孩子小,困难较大,若组织家长志愿参与这类活动,不仅能保证孩子的安全,也可使孩子的情绪更加高昂。活动之后,教师还可组织家长反馈教育效果,增强教育力度。
  
  (三)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内容、方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目前,不少幼儿园创造了许多向家长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的方式方法。在此,想强调以下两点。
  
  首先,幼儿教师要善于在与家长沟通和组织家长“参与”的过程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组织“家长教育家长”活动。如通过家教经验交流、家教专题研讨、家长对口帮助等活动,让家长现身说法,交流认识和经验。这样,会更具说服力。
  
  为了全面推进幼儿素质教育,幼儿园必须将实现家园共育纳入教育研究的范畴,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创造性,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实现家园共育的能力和水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