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5-21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线教平 点击:次
上海近日发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分学段家庭教育指导研究报告》显示:超半数家长感觉力不从心,闲暇时经常与孩子谈心的家长仅占31.4%;26.8%的家长只会与孩子聊学校的事情,另有4.8%的家长表示“没闲暇时间”与孩子谈心。报告还说,随着年级升高,孩子与家长关系渐渐“疏远”,成为当下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随着年级升高,孩子与家长关系渐渐“疏远”,这难道真的就是问题吗?其实,成问题的不是渐渐“疏远”,而是该疏远时不疏远,导致孩子该长大时长不大,从而给孩子未来的成长带来问题,也给亲子关系带来诸多困惑。
许多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大都知道,刚生下来的小羊吃奶时,羊妈妈一般都不会拒绝,但过不几天,等到小羊有能力自己啃草吃时,羊妈妈就会“有选择性地”限制小羊吃奶,直到最后彻底把寻找奶吃的小羊踢开。
动物如此,人类又何尝不应如此?可惜的是,很多做家长的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或出于“爱的名义”,或打着“保护的称号”,名义上是“不放心”,其实是对孩子独立成长后,脱离自己的一种不适应、不甘心。体现在行为上就是溺爱过度、保护过分,处处干预,事事参与。这种终日“盘旋”在孩子头上的“直升机式父母”,在孩子小、独立意识不是很强时问题倒不是很大,等到孩子渐渐长大,尤其是青春期来临,孩子渴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时,如果还做“直升机”乃至“轰炸机”,亲子冲突往往就随之而来。很多家长因此困惑:自己的孩子怎么啦?怎把自己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该断奶时断不了,问题似乎表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在家长。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中国家长一向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然属于自己”,有的个别家长甚至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产”,表现在言语和行为上,就是想怎样就怎样,而忽视了孩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是未来社会的公民。这可谓是中国不少家长的通病,有个别家长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尚不自知。不是有媒体报道吗?有家长因为痛打“不听话”的孩子结果却把孩子打死而锒铛入狱的事。当然,这样的父母毕竟属于少数,对于绝大多数父母而言,担心这担心那,处处放不开,事事想知道,甚至有家长为探知孩子隐私,动用跟踪、监视手段,结果也多有酿成悲剧的。这,何其悲也!
从“未来公民”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长,对家长而言是一门急需弥补的功课。作为家长要明白: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固然是孩子的监护人,但从社会层面而言,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中,和自己“渐渐疏远”不仅是应然的,更是必然的。而一旦过了18岁,更意味着孩子长大成人,真正成为社会意义上的负有责任的公民,有权利也有义务。只是在此之前,家长们不妨扪心自问:自己可为其权利和义务的担当做好了准备?
要让孩子“断奶”,家长在孩子成长期首先要给自己“断奶”,还给孩子自由发展乃至尝试错误、失败的时间和空间,不仅是解决造成诸多亲子关系难题的最终途径,也是最终有益于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当然,这种“断奶”不是“不管不顾”,更不是“凌颜厉色”,而是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拉开与孩子须臾不离的距离,换之以尊重、平等的态度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