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宝宝合理用药怎么做才正确

时间:2013-05-29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

  受访专家
  
  陈永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受访专家
  
  冀连梅
  
  ——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 资深药师
  
  2000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药学硕士学位;在加入北京和睦家医院之前,先后任职于北京国际SOS救援中心药房,美国新泽西沃尔玛连锁药房等单位。工作之余,致力于通过各类媒体向公众普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知识。
  
  提问:儿童用药五个关键问题
  
  问:有数据显示,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高达4倍。避免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家长应该如何对待?
  
  答:孩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的原因在于,从伦理学角度上讲,药物很难在孩子身上做更多的药理实验,这也是儿童剂型少的一个原因。一般会根据大人的剂量来推算儿童剂量,但儿童肝、肾等重要的脏器并未发育完成。而药物是经过肝解毒、肾排泄的,当肝、肾功能不成熟的时候就容易发生过量中毒。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儿童血脑屏障功能还没发育成熟。血脑屏障是指由毛细血管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以及由脉络膜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此屏障对许多大分子或极性较高的药物有阻挡作用,一般药物透不过这层屏障而损伤大脑,但孩子的血脑屏障还在发育中,药物容易进入脑内而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属于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一种,任何一种药物都可能引发过敏。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有三类:一类是抗生素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类如头孢克洛和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第二类是用于解热镇痛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以及阿司匹林,第三类是大分子生物制品,如乙型脑炎疫苗、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药物过敏反应发生几率与个人体质相关,如果孩子容易长湿疹、有哮喘等疾病,属于过敏性体质,他也容易发生药物过敏反应。还有,家族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史,要考虑到孩子也可能会过敏。
  
  问:专门的儿童用药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是国内外普遍面临的难题。那么,能不能把大人用得很好的药,给小孩减量使用?
  
  答:不主张这种做法。虽说目前儿童用药的品种少,但对于幼儿常见病而言,这些品种是能够满足需求的,没必要冒着风险给儿童使用成人药。如果是疑难杂症,也不是在家里吃点药就能解决的,要去看医生,儿科医生会根据病情做相应的药物选择。
  
  问:同样成分但剂型不同的药,药效有区别吗?如何选择?
  
  答:剂型与效果好坏没有太大关系,但与吸收的速度快慢有关系,片剂与胶囊剂吸收相对较慢。三岁以下的孩子比较适合用滴剂、混悬剂,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片剂和胶囊剂不应该给他们用,容易呛到。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用咀嚼片,五六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不太在意剂型,但肯定不推荐用成人的药物。
  
  问:有家长认为,孩子用中药比用西药感觉更安全,对不对?
  
  答:这种想法不对。西药是经过临床试验才批准上市的,西药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会在药品说明书中注明。家长在用之前可以去权衡风险和收益。中药由于是祖国医学文化的传承,没有特别严格的临床试验,因此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通常注明“尚不明确”,这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不代表100%安全。很多人是因为中药是从植物、食物来的就认为是安全的。实际上,一些西药的成分也是从植物中提取而来,因此,不能笼统地来确定到底是中药安全还是西药安全。任何一种药物是否安全都有一个量和度的标准,过量都是危险的。比如龙胆泻肝丸,因含马兜铃酸,服食过量可能会造成肾损伤,严重者可致肾衰竭。中药也是药,提醒家长们要牢记“是药三分毒”这句古训。
  
  问:家庭中需要储备哪些儿童常用药物?
  
  答:如果生活在城市里,不提倡家庭储备很多种类儿童药,有退烧药就足够,大城市里买药很方便,用的时候到家附近的药店去买就可以了。这么说的原因一是因为备多了如果没用上,药物过期就浪费了。二是因为家里的药存多了,也会造成滥用药。
  
  当然,家长平时需要储备一些儿童用药常识,一旦需要时也知道该买什么药。常用安全性高的非处方西药成分包括:退烧止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止泻:益生菌,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抗过敏:氯雷他定;止咳化痰: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鼻塞流涕:生理性海水鼻喷雾剂;外用药:碘伏消毒,百多邦、红霉素眼药膏治疗细菌感染,炉甘石止痒,0.1%丁酸氢化可的松用于中轻度的皮炎皮疹。
  
  采写/本报记者 李文
  
  应对小儿常见病
  
  如何才不吃错药
  
  对于婴幼儿及儿童常见的湿疹、感冒、发烧、咳嗽、拉肚子等,家长应该如何处置这些情况?
  
  发烧
  
  涉及问题:孩子发烧,不吃药行不行?什么情况需要吃退烧药?退烧药怎么吃?
  
  如何做:如果发烧是感冒病毒引起的感染,一般5-7天左右身体会自主将病毒清除,不需要药物去对付病毒,也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使用。如果是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抗生素等药物。
  
  对于儿童来说,腋下温度38.5℃以下,如果精神状态好,吃喝玩不受影响的话,没有必要使用药物退烧。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手段,洗温水澡或湿热毛巾擦拭全身,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孩子皮肤稚嫩,酒精容易透过皮肤吸收导致酒精中毒。
  
  如果腋下温度超过38.5℃,可以使用退烧药
,主要为了缓解发烧给人带来的不舒服,同时也为预防高烧可能引起的高热惊厥。吃药同时要多喝水,同时要配合物理降温。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月龄以上幼儿
  
  含有单一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比如泰诺林等,儿童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4小时一次,每次15mg/kg,一日最多5次。但要注意,常用的治感冒的复方感冒药中往往含有这个成分,如儿童用的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酚麻美敏混悬液等。如果服用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同时,还服用复方的感冒药,容易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而会造成肝损伤。因此服药前要仔细核对成分,避免相同成分药品叠加服用。
  
  布洛芬适用于6月龄以上幼儿
  
  布洛芬为单一有效成分的药,如美林等,儿童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6小时一次,每次10mg/kg,一日最多4次。 布洛芬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的患者。对于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也要谨慎使用。布洛芬的不良反应包括可能会诱发哮喘,对于有哮喘的宝宝应慎用。
  
  感冒咳嗽
  
  涉及问题:感冒咳嗽要吃药吗?怎么能缓解症状?
  
  如何做:美国不推荐给4岁以下的儿童用单纯控制症状的咳嗽感冒药,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推荐使用此类药物的年龄为6岁以上。这里“咳嗽感冒药”是指含多种有效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如氨酚黄那敏、氨酚烷胺、酚麻美敏等。
  
  4岁以下孩子咳嗽感冒不应该急着用单纯缓解症状的药。一般建议多喝水、多休息,清淡饮食。首先推荐使用温和的物理疗法,如吸入热水蒸气湿润气道,睡觉时抬高床头30度角以避免鼻腔分泌物对咽喉部的刺激等。如果孩子咳嗽等症状较重,或者使用物理疗法2-3周仍不能缓解时,应当及时就诊,明确发病的原因。
  
  咳嗽本身不是一种疾病,它是不同的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因此控制咳嗽不能靠缓解症状的咳嗽感冒药,需要治疗引起咳嗽的疾病本身。如果咳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果咳嗽是由于过敏引起的,则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果是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咳嗽,目前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用,但身体自身可以清除感冒病毒,耐心等待身体形成对抗病毒的免疫力。
  
  湿疹
  
  涉及问题:有让湿疹断根的药吗?含激素的药膏能不能用?
  
  如何做:湿疹属遗传过敏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幼儿。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根治湿疹,但50%以上的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湿疹可以自愈。而家长能做的就是通过护理以及药物来控制湿疹的反复发作,以减轻湿疹对患儿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父母需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得专业知识,不要听信各种偏方秘方延误宝宝治疗。国内外的临床经验均表明,对于中重度湿疹的治疗,外用激素是首选。
  
  但激素药膏的副作用常常被高估,很多妈妈选择让宝宝硬扛着也不愿意选含激素药膏来减轻宝宝的痛苦,导致最初也许很容易就控制住的小面积湿疹被拖成了大面积不易控制的难治湿疹。如果宝宝皮肤只是有点变红、脱皮或有几个小的疹子的轻症湿疹,可以只用润肤霜护理就能控制。市场上常用的外用激素由弱到强排序:1%氢化可的松、0.1%丁酸氢化可的松→0.1%糠酸莫米松,0.05%地奈德→倍他米松→氯倍他索 ,对于治疗幼儿湿疹,通常会选用前两种。当需要比尤卓尔更弱的激素时,可以用温和无刺激的润肤霜来稀释尤卓尔,可以1:1或最低4:1来稀释。使用弱效的外用激素时,症状消失就可以停药。治疗宝宝湿疹,主张去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皮肤科医师的指导下按治疗指南使用药品。
  
  腹泻
  
  涉及问题:秋季腹泻有什么症状表现?不吃药可以好吗?
  
  如何做:腹泻分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的(如肠套叠),感染性腹泻又分细菌性的和病毒性的,60%的幼儿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中以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为主。因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高发于秋季,因此又称为“秋季腹泻”。秋季腹泻最早表现可能是发烧,随后先吐后泻,在发病的6小时内快速脱水,一天拉五六次,多的达十几次,表现为清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便中无血。秋季腹泻常影响5岁以下幼儿,1岁以下宝宝高发,如能正确护理、及时纠正脱水,一般5到7天后可自愈。秋季腹泻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病毒之类的药物。呕吐一般也不建议使用止吐药,除非呕吐不止才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提倡支持疗法,及时补充因呕吐或排便而丢失的电解质和水分,应及时使用口服补液盐。另外,48小时内开始补充益生菌和具有吸附作用的止泻剂如蒙脱石散,有一定缩短病程的作用。口服补液盐里除了含钠、钾等盐离子外,还含有葡萄糖,是按一定比例调配的,药店和医院药房都可以买到。对于成品口服补液盐,要严格按说明书要求的加水量调配溶液,过浓和过稀都不利于纠正脱水,现喝现配。
  
  当腹泻伴有下列情况时需及时就医:1.宝宝年龄小于六个月,或者宝宝体重小于八公斤;2.有早产史或慢性病;3.小于三个月的宝宝体温大于38度;4.便中见血;5.持续呕吐;6.六个小时内无尿,哭时无泪;7.口服补液盐喂不进去或没有效果;8.孩子的精神状态改变,如嗜睡等;9.腹泻症状超过七天仍不见好转。
  
  文/本报记者 李文
  
  对低龄宝宝 家长别轻易用药
  
  问:对于常见小病,给孩子吃药时最该注意什么?
  
  答:对于小宝宝,家长最好不要轻易给孩子吃药,尤其不满三个月的宝宝更要慎用或不用药。孩子感冒发烧,家长切忌给孩子重复用药。因为你喂的虽然药的名字不同,但药品的成分可能是相似的,比如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有单独制剂也有复方制剂,如果同时或重复吃就可能过量。还有,家长看孩子咳嗽就着急,给孩子喂几种咳嗽药,某些成分就会过量,导致孩子兴奋、哭闹。孩子咳嗽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一般不主张给孩子喂强的镇咳药物,而是要针对咳嗽的病因进行治疗。
  
  问:不同口味和剂型的儿童用药,对喂药的效果影响大吗?
  
  答:儿童药品的常见剂型有液体的、颗粒剂、泡腾片、口含片、药片、胶囊等。小孩子,尤其是小小孩,喂药的效果受药品剂型、口味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像有的儿童退烧药是药水,配有滴管,有橘子口味或草莓口味,一次喂多少毫升用滴管量得很精确,用滴管直接喂也比用勺子喂方便,小孩都喜欢甜味,水果味的药水孩子一般都爱喝。比如孩子用的维生素D补充剂是胶囊,给孩子喂的时候剪开直接滴到孩子嘴里,一次喂一颗,又方便又准确。不同剂型一定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建议的服用方法喂孩子,像某些肠溶片,就必须要吞咽,药品才会在肠内溶解,发挥药效,而如果孩子咀嚼咽下或碾碎后服下的话,药片疗效就要打折扣了。
  
  问:药能混在奶或果汁中用奶瓶喂宝宝吗?
  
  答:多数药物不能混在奶或果汁中,最好用白开水冲服。不同的药,家长可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可以放在果汁或奶里喂的药物,一般会有明确说明。
  
  采写/本报记者 郑淑华
  
  给小宝宝喂药有技巧
  
  刘阳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护士。刘阳说,给3岁以内的孩子喂药最不容易了,孩子小不识哄,说不吃就不吃。给小宝宝喂药有一定的技巧。把孩子斜向上抱着,如果用小勺喂,用小勺压着孩子的舌根把药一次喂进去,再把孩子立着抱起来,顺顺孩子的背。如果是用滴管或针管喂,就顺着孩子的嘴角把药推进去。一定不要捏着孩子的鼻子楞灌,以免呛着。如果孩子有干呕的迹象,必须停下来不要喂了,等孩子情绪好些再喂。如果刚喂完药孩子立马就吐了,可以稍等一会儿接着喂。如是喂完药40分钟或1小时后吐了,就不要再补喂了,因为你不清楚刚才喂的药有多少被吸收了,以免造成喂过量。
  
  采写/本报记者 郑淑华
  
  儿童用药错误知多少?
  
  一、搞混药名,看错包装
  
  例如,用于儿童退烧的泰诺林和用于儿童感冒症状的泰诺。泰诺林是单一成分的药品,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而泰诺(酚麻美敏)是复方成分药品,含四种成分,对于儿童高烧不退,一般建议使用泰诺林,如果搞混药名选了泰诺,则可能烧没退下来,反倒给儿童带来嗜睡、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反而使病程延长。
  
  药品包装相似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同一家药厂生产的不同药品。家里如果备了同一药厂不同药品的家长也需额外小心,给孩子用药前切记仔细核对,以避免拿错药品吃错药物。
  
  二、中西药、多种药混吃
  
  有的家长会有一个错觉,以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药西药多种药一起服。儿童用药要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以避免损伤肝肾。如果病情需要多药同服,应该知道如何正确服用。例如,当需要中药和西药同服时,我们一般建议服用药物时间至少要间隔一个小时。
  
  多种药物同时服,还需注意各药物的有效成分,以避免重复用药,加重不良反应。例如,退烧用对乙酰氨基酚,但这个成分同时也存在于许多复方的感冒药中,如果退烧的同时还服用复方感冒药,就有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由此造成肝损伤。再例如扑尔敏在很多复方感冒药里存在,但成分表里可能写的是氯苯那敏,如果家长们不了解,吃扑尔敏的同时又给孩子服了含氯苯那敏的感冒药,容易造成扑尔敏过量,孩子昏睡不醒,严重者可造成意识丧失。
  
  三、弄错剂量
  
  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时候,一些医生还喜欢用简写,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提醒家长们仔细识别剂量单位。例如,抗过敏的西替利嗪滴剂,2岁以下儿童每次的剂量是0.25ml(相当于2.5mg),有些医生喜欢写2.5mg,如果把这里的2.5mg错看成2.5ml,那给孩子服用的量就达到中毒量了,严重者会导致儿童死亡。再例如,儿童用对乙酰氨基酚在中国市场上有两个浓度的产品,混悬剂的药物浓度是160mg/5ml,而滴剂是500mg/5ml,如果家长不仔细核对浓度,很容易给错剂量,建议家里只备一个浓度的对乙酰氨基酚。
  
  四、滥用抗生素预防肺炎
  
  孩子感冒发烧,家长们首先担心发展成肺炎,随意使用抗生素预防肺炎。事实上,感冒发烧没那么容易就合并肺炎。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性肺炎,但不能预防肺炎。滥用抗生素将会增加细菌耐药,产生超级细菌,以致无药可用。
  
  同时,抗生素使用还存在其他误区:1.病稍有好转便停用抗生素,没用够疗程也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或者病情反复。通常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感染控制住后继续使用3-4天才能完全杀死致病菌。2.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是个逐渐起效的过程,大概需要2-3天才能看出效果,并不是吃了一个剂量就立竿见影,因此,不要随意停用或频繁更换抗生素。3.抗生素越新越好。事实上,抗生素没有谁比谁更厉害一说,不同的感染部位致病菌不同,因此不同的抗生素针对不同的致病菌。
  
  五、保健品当糖吃
  
  不少家长怕孩子缺维生素或微量元素而选择给儿童服保健品。厂家把产品的口味做得很好,使不少孩子把保健品当糖吃。比如,不少妈妈给孩子海淘小熊糖,这是一种儿童型多种维生素,国外有多个小熊糖服用过量的案例报道,都是趁父母不注意时儿童误服的。保健品吃多了也会中毒,告诉孩子这不是糖,要把保健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或者锁进柜子里。
  
  六、海淘药品,洋货一定好吗?
  
  许多家长选择海淘药品,这里有很大风险。其一,由于语言障碍,无法了解海淘药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比如小蜜蜂紫草膏被说成是可以吃的万用药膏,但实际上它在美国的适应症用于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使用人群是两岁以上,两岁以下使用要咨询医生。它的主要成分COMFREY,FDA曾就它的口服补充剂发出过肝毒性的警告,因此外涂要避开溃破的皮肤才不会有肝毒性。其二,由于网上商家缺乏监管,很难保证药品质量,也很难及时获得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无法保障用药安全。文/冀连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