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7-1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董晓莹 点击:次
核心提示: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寒冷来袭易加重的慢性病,病因为阳气虚弱,寒湿凝滞,典型症状:①遇寒冷易感冒,咳嗽、哮喘;②胃腹寒凉疼痛,腹泻;③四肢不温,身体怕冷,全身关节疼痛寒凉。
◎不同冬病的夏治法,各有适应症和禁忌。普遍禁忌包括:各种病的急性发作期、感冒及发热;对贴敷药物过敏、疤痕体质及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伤口未愈者;妊娠期妇女;合并有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性疾患者。
◎冬病夏治不仅仅是三伏贴敷!还包括针刺、艾灸、理疗、按摩、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所以,中医院的呼吸科、儿科、耳鼻喉科、推拿科、风湿科等多个科室都有相关医疗服务。
◎冬病夏治期间,不要抓挠贴敷处皮肤;需注意勿着凉,多喝水,忌食辛辣和发物,不熬夜。
推拿科 贴敷+泡脚+服药
颈肩腰腿痛 三管齐下不再疼
◎适应症:软组织损伤,即大家常见的颈肩腰腿痛
◎禁忌症:结核、骨髓炎、 肿瘤、严重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追问专家:孟祥奇 中医博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
记者:推拿科有哪些冬病夏治的方法?
孟祥奇:我们科用的方法很多,比如贴敷、腿足部泡洗、配合的中药内服,通过三伏期间贴、浴、服三位一体的防治措施,让秋冬易发的颈肩腰腿痛不发或少发,缓解不适症状。
记者:你们冬病夏治一般用哪些药?怎么做的?每年还有变化吗?
孟祥奇:中药外洗和贴敷是推拿科四季常用的方法。三伏贴是在平时外用膏药的基础上多添一些温阳的,比如肉桂、炙淫羊藿、仙茅等。外洗和内服的药,都做成颗粒,便于患者使用。泡洗的药适用更广,差异度不大。但内服的颗粒又有男女之分,女士的是柔肝和疏筋的,男士的更侧重温阳益肾。所有这些药,都赶在盛夏之前加工成颗粒剂。这些方子是经过多年实践和调整慢慢巩固下来的,现在每年没什么变化。
记者:贴、浴、服,一定要同时进行吗?具体怎样做?需多长时间?
孟祥奇:根据对病人多年的随访和调研,发现三种办法一起进行,效果更好,但选两种或一种方法也能有一定防病效果。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三伏天扎堆儿来就诊了。
贴敷是针对一个疼痛部位,贴两个穴位。疼痛部位不同,穴位也不一样。从每伏第一天开始,连续贴6天;如果没有皮肤红肿瘙痒,每天最好贴足8-10小时。
泡洗和内服都是每天一次。泡洗颗粒,我建议还是上锅煮一下,让药物完全化开,再用40-42度的水温泡洗膝盖以下小腿和脚,一般20-30分钟即可。三伏期间天天泡都可以。如果以后也想长期泡脚,过了三伏可以来调一下方子,因为温阳药用久了可能咽干口苦,可以换疏筋的、祛风散寒的方子等。
记者:其他科室贴敷往往每伏只贴一次,你们科的膏药怎么要连贴6天?每天都要跑医院吗?
孟祥奇:疾病种类不一样,我们治疗的是那种根深蒂固的疼痛,疗程会长一点儿。患者不用每天来医院,经多年实践,我们选择疗效显著易辨识的穴位,第一次贴上后,会教患者怎样找到穴位,后面几天可以自己在家贴。比如颈椎病,可以贴颈根穴,在颈肩结合部;膝关节疼就选择膝眼;腰上选关元俞。
记者:除了三伏,三九时还要集中治疗才管用?冬病夏治必须坚持三年吗?
孟祥奇:三伏和三九历来是中医最重视的两个节气。夏天温阳,冬天祛寒,三伏贴和三九贴相呼应,一个护生正气,一个防治外邪,形成一个良好循环。三年一个疗程,也有很多人已经坚持四五年了,感受到疗效,愿意巩固下去。冬病夏治需要一个连续性,如果第一年贴完了没有特别明显的感觉,也不要灰心,病去如抽丝,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我们多年的调查,临床的有效率还是非常高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坚持下来,年年来。
记者:近几年,大规模的三伏贴敷,是否与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矛盾?
孟祥奇:三伏贴、中药泡洗等冬病夏治的方法,的确无法像日常门诊那样逐个辨证施治,但为了适应广大患者需要,中医一直在用一些普方,即适合大部分人的方子。比如最常见的感冒清热颗粒,大家都用,一用几十年,虽然可能没有到医生那里开方子那么对症,但疗效也能达到80%甚至更高。再比如治疗肝郁脾虚的,很多人更年期长期服用的逍遥丸,就是从宋代流传下来的普方,现在加工成成药,很多人在用,疗效也不错。如果个体辨证的疗效能达到100%,那么普方的效果能达到80%-90%,而且可以让成百上千人享受到医疗服务。作为医院来讲,推行这些服务的意义很大。
记者:您有什么想提醒读者注意的吗?
孟祥奇:我们事先要对患者有一个严格鉴别,如果医生判断不适合用这些方式,千万别固执。有禁忌症的疼痛病患者,我们会建议用按摩手法或针灸来缓解和防治他们的软组织疼痛。没有必要非随大溜,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最重要!
第二,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泡脚时应该在通风好,但没有冷风直吹的地方。因为泡洗时会轻度或大量出汗,汗出当风是中医里感受外邪的重要原因。但呆在密闭空间,空气不流通也会有憋闷之感,很不舒服。
风湿科 贴敷+小方泡洗
老寒胳膊腿 盛夏赶紧治
◎适应症: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病、复发性风湿症等偏寒证型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等
◎风湿科禁忌症:正有发热、关节肿热、风热感冒、肺热痰黄等热症
◎追问专家:姜泉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主任
记者:防治风湿病的贴敷药物和穴位,与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有哪些差异?
姜泉:我们用的痹痛消膏组方:主要包括羌活、荜茇、白芥子等。风湿病多易侵犯肝、脾、肾三脏,所以我们选择背部双侧肝俞、脾俞、肾俞,加上命门总计7 个穴位。具体贴敷部位可根据病情辨证选穴, 或贴敷于患病部位。
记者:在贴敷时间上有什么讲究?
姜泉:头伏到末伏都要贴,头伏最重要,应该每天来贴,后面几伏可以只贴前三天。有的年份有4伏,贴敷时间为成人每次2 一6 小时, 青少年及体质敏感者酌情减少贴敷时间或遵医嘱。一般需要连续三年,效果才好。
记者:除了贴敷,还有哪些冬病夏治手段对风湿类疾病有防治作用?
姜泉:手脚冷痛,遇寒加重者,可以用一些发散风寒的小方去泡手脚,比如用桂枝10克,防风15克,透骨草15g,羌活15克,再加一些花椒,煮半小时,水温到40度左右,就可以泡洗了。注意,泡到微微出汗就可以,不要水温太热,大汗淋漓反而效果不好。
记者:有些尚未确诊为风湿病的关节不适,可以来防治吗?
姜泉:尚未真正成病时,利用夏季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加以防治,效果往往最好。比如产后风湿;关节怕凉,遇冷微痛;肌肉、软组织疼等没有发展成系统性疾病的不适,经过三伏贴等治疗,见效会比较快。
记者:夏天防治期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姜泉:贴敷药物具有刺激性,可能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 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但如果上述反应特别剧烈,难以忍受, 应及时取下药物, 并用清水冲洗局部。贴敷后,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 尽量避免搔抓, 也不要用洗浴用品,更不要涂抹其他止痒药,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另外,不要当风吹空调或电扇,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 也应尽量避免吸烟、饮酒以及食用海味、辛辣刺激、牛羊肉等食物。
呼吸科 贴敷
盲目贴敷 夏治成瞎治
◎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鼻炎、反复感冒、慢性咳嗽
◎非适应症:急性咳喘病
◎肺系禁忌症:支扩、肺癌、肺结核等不具冬病特点的咳喘病
◎追问专家:冯淬灵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
张立山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主任
边永君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
记者:没有适应症的人,有必要来贴敷预防吗?
冯淬灵:冬病夏治三伏贴是按“春夏养阳”的中医理论,在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扶助人体阳气,使阳气到冬季不至于过度衰减, 以达到防病的目的。没有阳虚寒邪病症,就没必要盲目贴敷,劳民伤财,且于己不利。
记者:支气管扩张也是呼吸系统的慢性顽疾,为何不能贴敷?无创伤的外治法,是最安全的吗?
冯淬灵:贴敷组方中可能有发散药物,对于有咳血的支扩患者不利。贴敷只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对于慢性咳喘病人的治疗有辅助作用,但不能仅仅依赖贴敷而忽视了系统综合治疗。对于有禁忌症的患者也不是最安全的。
记者: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三伏贴有哪些特点?
张立山:我们的三伏贴是以《张氏医通》的古方为基础,在我们科首席专家、国内知名的呼吸病专家武维屏教授对慢性咳喘病,特别是慢阻肺临床研究中提出的气虚、血瘀、痰阻理论指导下,创新变化,做成现在具有益气、活血、化痰功效的组方,其中又分三型:偏虚、偏痰、偏瘀,贴敷时根据病人个体情况选型。另外,我们的冬病夏治还讲究内外同治,通过夏天用一些武教授亲自拟定的补肾、健脾的内服药,来防止冬天疾病的加重。
记者:如果错过每伏第一天,贴敷效果会受影响吗?每贴需要贴多久?
冯淬灵:最好不要错过头伏,那是阳气最旺的时机,药物通过穴位更易起效。但万一错过了,影响也不大。每贴2-4小时足矣,并非贴得时间越长越好。
记者:广安门医院冬病夏治的消喘膏何以盛名远扬?特色在哪儿?
边永君:广安门医院是全国最早做消喘膏贴敷的。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医院多名老专家在挖掘整理清代《张氏医通·诸气门》中的“白芥子涂法”古方基础上,从药物组成、炮制方法、制剂工艺、贴敷穴位、贴治时间等多方面研究、改进研制成院内制剂消喘膏。后又经过反复的临床比较试验,历经十余次优化改进,逐步形成了近20年来固定的方药和操作方法。因此这是我院所独有的特色,其他医院可能也有类似名字的药,但肯定与我们的不一样。
消喘膏温阳化痰,治疗慢阻肺、哮喘等疾病的总体疗效约在60%~80%之间,对于预防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加重有很好疗效,其中对慢阻肺的疗效较好,可以明显减少感冒的发病次数。
记者:常年坚持夏季贴敷消喘膏,能否完全治愈呼吸系统慢性顽疾?
边永君:夏季贴敷是一种辅助疗法,不能靠这一种方法解决全部问题,患者在贴敷后不要随意停用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另外,消喘膏再好也不能包治百病,主要还是针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等肺系统疾病。而且,痰热体质,阴虚火旺的肺疾患者也不适合这种疗法。
针灸科 艾灸+针刺
错过贴敷 针灸可调脏腑失衡 治未病
◎适应症:冬季发作或加重,属于阳虚的感冒、咳嗽、哮喘、鼻炎、慢性支气管炎,以及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胃炎等
◎追问专家:王朋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
记者:针灸也可用于冬病夏治?需要扎几次?有痛苦吗?
王朋:“针灸”实际上包括:“针”和“灸”两种方法。“针”是通常说的扎针,“灸”最常用的是“艾灸”。节气灸是一种“治未病”的方法。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自然界阴阳变化、消长的重要转折点,也是艾灸治疗的好时机。如果错过了,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发生了新的变化,可以改用针灸辨证论治。
冬病夏治针刺法在相应的节气内一般扎10次左右,若能结合艾灸、穴位贴敷效果会更好。针刺穴位时会产生酸麻胀痛的感觉,我们称之为“针感”,是正常现象,若做艾灸治疗,一般局部会有温热的感觉。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副作用。
记者:针灸和三伏贴都能针对穴位治未病,都对体虚易感、呼吸道疾病有效,那么针灸和贴敷又有哪些区别?患者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冬病夏治法?
王朋:节气灸对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效果最好。中医认为脏腑失衡会导致一系列的症状,节气灸的作用机理,正是纠正人体阴阳、脏腑失衡的状态,病因得到纠正,那么各种的症状都可以得到缓解。贴敷的局限在于,药物需要透皮吸收,在调整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等的效果上,比针刺方法差。
但是,在三伏天里,药物温阳的作用优于针灸,我建议患者三伏贴敷。如果错过贴敷时间,可以选择通过针灸改善人体阴阳、脏腑失衡状态,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儿科 贴敷
纯阳之体 还用振奋阳气吗?
◎适应症:①哮喘、慢性支气管炎;②过敏性鼻炎;③反复呼吸道感染
◎禁忌症:有皮肤破损、发热、流涕、咳嗽、腹泻、皮肤过敏等基础疾病的儿童不适合三伏贴敷,2岁以下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
◎追问专家:王俊宏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主任
记者:小孩是纯阳体质,还用三伏贴来助阳吗?
王俊宏:小儿哮喘是“痰饮伏于内”,痰饮是阴寒之邪。我们儿科的三伏贴是用来振奋阳气,除寒饮、水湿的,与大人治哮喘的三伏贴用的药不同。儿科三伏贴主要是温化痰饮的药,不是补阳,而是驱除痰饮之邪。小儿虽然是纯阳之体,但生理特点是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所以“纯阳”不是指有阳无阴,而是指小孩生长发育非常迅速,感受到寒邪以后很容易热化。实际上小孩阳和阴都弱,正所谓稚阴稚阳。
记者:三伏贴还能防治呼吸系统之外的其他疾病吗?
王俊宏:很多家长认为三伏贴什么病都治,实际上我们三伏贴主要针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头伏,庚在天干地支里属金,金在五行里又跟肺相对应,所以三伏贴药物入肺经后,驱散肺的寒邪,对哮喘特别有用。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所谓万能贴是不科学的。
但穴位贴敷是我们儿科一年四季都有的。针对不同疾病,取不同穴位,我们自己配药,进行穴位贴敷,这是一种大范畴的中医外治疗法。冬病夏治的贴敷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比如腹泻、消化不良、腹痛,还有营养不良、遗尿、急性支气管炎、哮喘急性发作等都另有各自对症的贴,也有不同其他的治疗手段,不要以为中医只有贴膏药。
记者:很多医院都有儿童伏贴,东直门医院儿科三伏贴的特色在哪里?
王俊宏:首先,我们的药是自己独家配方,磨粉现和成浆,还用了有辛窜作用、能够通络的麝香,使皮肤对药物吸收更好。三伏贴我们从2000年开始做,经过13年临床应用,配方已固定下来,并为以后做成便于保存、好携带的院内制剂做准备。另外,我们讲究辨证施治,三伏贴不是一种配方,而是对症下药。
记者:儿科三伏贴用药时间和疗程是怎样的?三九也要来贴吗?
王俊宏:考虑到小孩皮肤比较嫩,我们是每伏里贴三次,隔两天一贴,每贴0.5-2小时。三年一个疗程,坚持下来疗效会更明显。我们没有专门的三九贴,但可以在三九节气中,根据孩子体质和病症,用适合的穴位贴,再配以调理体质的中药巩固疗效。
记者:如果没有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疾病,三伏贴可以仅作为预防吗?
王俊宏:冬病夏治,还是应该在有反复发作的疾病基础上,作为辅助治疗疾病的方式。完全出于预防考虑的贴敷,其效用目前还没有做过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膏方
夏季滋补 治病也防病
◎适应症:夏病、冬病、寒病、痛病、多种慢性病
◎禁忌症:①热性体制(经常口干舌燥,咽干喉痛);②脾胃湿热(舌苔黏腻,脉象滑数);③儿童
◎追问专家:陈信义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膏方专家 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术带头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内科血液病学科”带头人
记者:膏方多用于秋冬进补,夏季能用膏方滋补防病吗?
陈信义:膏方多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一年四季均可用膏方治病。随着冷藏设备的普及和应用,夏季并非不能用膏方。
记者:夏季膏方能发挥哪些防病治病作用?
陈信义:①夏病夏治:夏季易急易怒,易生火热。用膏方重在清热降火,舒展神机,安神定志。长夏多湿困脾胃,精神疲倦,头目不清,开的膏方应醒脾健胃,醒脑开窍,预防酷暑。②冬病夏治:如支气管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可辅以夏季膏方预防疾病复发和进展。③寒病夏治:许多虚寒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骨关节病(老寒腿)、脾肾阳虚证(肢冷,恶风怕寒,脘腹冷痛)等应用膏方治疗可以获得理想疗效。④久病夏治:久治无效疾病、神志疾病多由于顽痰导致。顽痰宜用辛散之法;瘀血可发生在许多疾病的不同阶段。瘀血日久,难以消散,非辛温不能通达。在夏季应用膏方治疗痰瘀疾病,借夏季热性之力以增加疗效。⑤痛病夏治:许多疼痛性疾病,如腰腿痛、顽固性头痛、痛经等,宜温经止痛,均可在夏季应用膏方治疗。
记者:能举两个冬病夏治的膏方例子吗?
陈信义:按照中医药理论,慢性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多属于脾、肺、肾三脏虚损,痰瘀凝滞证候,治宜补益脾肾,舒达肺气,活血化痰。膏方举例:炙黄芪30克,党参20克,山药30克,熟地15克,蛤蚧1对,细辛3克,法半夏12克,浙贝母12克,苏梗12克,陈皮12克,石菖蒲12克,川芎12克,穿山龙30克,鹿角胶30克,芸香草20克,厚朴12克,麻黄6克,三七12克,炙甘草10克。中青年患者可以冰糖为辅料;老年以及高血糖患者可以木糖醇为辅料。
顽固性腰腿疼、腰肌慢性损伤、椎间盘病等,治宜补肾活血,化痰消瘀。膏方举例:炙黄芪30克,当归20克,熟地20克,杜仲15克,川断20克,骨碎补10克,炙附子10克,细辛3克,穿山甲10克,三七20克,生牡蛎30克,龙骨20克,路路通20克,威灵仙20克,鸡血藤30克,川芎10克,元胡12克,穿山龙30克,鹿角胶30克,龟板胶20克。以木糖醇为辅料。
记者:膏方都在医院配置吗?多久能做好?能吃多少天?
陈信义:我院开具的膏方尽可能在我院制作,其一是为了保证药材质量,其二是为了保证制作质量。但医院制作时间会长一些,一般在7-14天左右可以拿到成品。夏天炎热潮湿,一般以两料或三料膏方为宜(服用30-40天)。应放在冰箱冷藏保存。
记者:膏方需按节气服用吗?服用频次怎样掌握?
陈信义:一般夏季膏方可以即开即用,不必考虑节气。冬病夏治膏方如支气管哮喘要考虑三伏节气。但不像敷贴那样,一次即可。支气管哮喘膏方在整个伏天都可以服用。
服用量没有一定之规,遵医嘱好了。如果是治疗失眠的膏方应在晚上(睡觉前40分钟)服用,每天一次即可;如果是调理情志的膏方应在早晨和中午服用;治疗慢性病或冬病夏治膏方,每天三次为宜。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董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