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7-12 来源:中国幼教网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使幼儿在这个天地里去观察、探索、创造,寻找快乐,从而得到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使环境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创设与教育相结合的良好环境。是实现教育目标,保证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其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环境创设中着重关注“美感”、“主题”、“孩子”“特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环境创设要呈现美感
美感源自视觉享受、美感源自具有生命、美感源自多元文化。墙饰应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对幼儿进行美育。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审美情趣,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装饰的墙面不仅要色彩艳丽、明快,还应生动活泼,富有童趣,使幼儿一走进幼儿园就感到愉悦欢快。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和谐呼应,色彩统一
可能在很多人的感觉中,孩子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所以他们的生活环境应该是五颜六色的。其实,我们在环境布置时不宜使用过多浓墨重彩,最好使用舒适自然的颜色,在色彩的使用上,注意底色与画面色彩的搭配,使整个画面的颜色协调、柔和、淡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2.变废为宝,匠心独具
现在很多教师都有意识要将废旧材料运用到环境布置中去,但如何巧妙地利用废旧材料却有不少讲究:首先一定要在废旧材料上做“加减法”,如毛竹节加细竹子,在节内再涂上色,成五线谱中的一颗四分音符,如果小竹竿头上再系上美丽的纱带,就成了八分音符。又如,将破的草席剪成小块正方形,然后卷起来,一头扎住,其余的把横条都去掉,悬挂起来,成为别具一格的“草灯”。其次,对废旧材料进行筛选,整理并放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幼儿园的环境装饰要注意节约,尽量做到一物多用,可以充分利用无污染的废旧材料,如挂历纸、画报纸、包装纸、各种纸盒、塑料瓶、布头及就地取材的自然物等,因材施艺。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少花钱,多办事。
3.艺术加工,拙生美趣
将孩子稚拙的作品进行艺术加工,在情境中加以呈现。如幼儿画的各种水墨画的作品,装上小木框,框的一边是不封死的,随时可以更换幼儿作品,然后将幼儿带来的草绳编出美丽的图案,用玻璃胶固定装饰在画框边,非常美。
二、环境创设要体现主题
环境创设要有教育意义,这是环境创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也就是说环境创设要紧扣目标,发挥其教育作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是为美化而美化,各项装饰都要围绕幼儿园总的教育教学任务来进行。我们要关注到年龄阶段的不同差异。各年龄班的装饰要结合各年龄班的教育特点和当前的主题内容,要让每一块墙壁都变成一个“会说话的老师”,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告诉孩子应该学什么,做什么,分清美丑,体现教育性。内容要结合幼儿生活,形式要生动活泼,形象也要夸张,可适当变化,“拟人化”的手法幼儿最喜欢。同时也注重与时俱进,结合社会实事,如世博会、地震等事件开展活动并进行相关的环境创设,使孩子们的各种能力在动态的教育环境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环境创设必须有孩子
从外显表征上来看:墙面需要有孩子的参与。从内隐表现上来看:处处从孩子角度出发,为孩子考虑,把墙面装饰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在美化环境中培养幼儿初步创造美的意识,还使幼儿从中学到知识技能、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参与物质环境建设,能使物质环境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更能激发他们对环境的兴趣与注意,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从而使环境与幼儿、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产生互动作用,形成幼儿和谐的生活空间,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幼儿健康发展。
四、环境创设中体现有特色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具有外显性和感官性,对教师、幼儿和家长等有着较强的影响和教育意义,投射出一个校园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新的文化理念指导下,突出文化特色,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为幼儿创设一种美而和谐的环境, 例如:红缨的特色教学线条画就可以在环境布置中发挥其特色,促进孩子们健康、活泼、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着重关注“美感”、“主题”和“孩子”、“特色”,并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环境创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它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不断积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创作风格,让环境会说话,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