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建班级公约 助常规管理

时间:2013-07-26   来源:上海教育网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

  一、班级公约的建立
  
  以往的常规教育中,教师总是习惯告诉幼儿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我们采取制定班级公约的形式,来实现幼儿的自我管理。在制定班级公约的过程中,我们主张一个“公”字,就是让幼儿成为公约制定和调整的主要责任人。
  
  1.不同能力的幼儿搭档,共同商议。我们有意识地将幼儿按照学习、自理、运动等方面的能力强弱搭配分组,让幼儿在相互学习中形成约定。在此过程中,幼儿能清晰地听到来自同伴的评价,这些评价有褒有贬,透明直白,但是又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最后,每组都提出一条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约定。比如:“集体活动时积极思考,完整响亮地回答问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比谁的小手更灵巧。”
  
  2.参观平行班,引发思考。我们开展班级之间的互动学习,如组织幼儿分批参观平行班幼儿的进餐情况,和平行班的幼儿一起学习、运动等。向好的心理人皆有之,在班际交流中,幼儿很容易感受到彼此的差距,很自然地融入良好的氛围中。回到自己的班级之后,教师再引发幼儿思考:“在和隔壁班小朋友一起活动的时候,你学到了什么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努力去赶超他们呢?”于是有的孩子说:“他们看图书时很专心,一页一页翻,还能轻声讲故事,不影响别人。”“我们以后也要这样,看书安静认真,还要爱护图书。”这样,我们的班级公约不断充实了新的内容。
  
  3.融入社会规则,不断深化。教师有意识地将节水节电绿色环保、按时守约诚信待人等社会规则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利用班级公约的形式帮助幼儿逐渐内化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根据班级的薄弱环节选择适宜的规则,更注重和幼儿一起商讨:这些规则中,有哪些是我们还没有做到的,应该怎么做,进而形成班级公约新的条款。因为是教师有意识渗透,所以执行时更具有针对性;也因为是幼儿的自主选择,所以幼儿能积极地对待和遵守。
  
  二、班级公约的遵守
  
  班级公约在教师和幼儿的集体智慧中应运而生,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强调一个“约”字,即做到持久性、人文性、平等性和发展性。也就是说,在操作中,教师要做个能坚持到底的有心人,将公约装在自己的心里,不能想到才用,更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公约就会丧失威信;在公约面前,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偏袒,这样公约才有更强的说服力。当然,也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人性化的处理,比如:让幼儿根据饮食习惯自主选择饭量的多少,鼓励他们“吃完自己的饭菜,不浪费”;根据幼儿的自理能力水平提出不同的自我服务要求,使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幼儿逐渐把握了这些规则,教师再带领幼儿将公约向纵深发展,提高要求。
  
  1.教师身体力行,带头执行公约。公约中的每一条款都是班级中每个人必须遵守的,比如公约中提出“珍惜粮食,安静、整洁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口中有食物时不说话”,那么教师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和幼儿共进午餐时能做好示范:根据自己的食欲选择适量的饭菜,进餐时不讲话,保证桌面和地面的干净,饭后有序排队放碗筷,再去漱口洗手擦脸……这样做看似很简单,却能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2.幼儿相互管理,共同执行公约。我们每周都会推选两位小小管理员,他们不一定是表现最好的孩子,但一定是执行公约最有进步的孩子。比如:上周大家推选的“节水小能人”,本周就可以当选管理员。每到小朋友如厕的时间,他就会在洗手间巡视,发现有违公约的现象就要及时制止,并连续观察某个幼儿洗手时的表现,发现和肯定他的进步。周五的班级评比中,这些进步都可以成为推荐下一周管理员的理由。幼儿在管理他人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了自己的正确行为。
  
  3.巧妙提醒,深入细化公约。有些公约的条款中还隐藏着细节的要求,幼儿在未能完全理解时,教师运用巧妙的手段帮助幼儿掌握。“物归原位”这一项要求的完成情况总是无法令人满意,于是,教师又一次提出问题:“有什么好办法能提醒大家做到呢?”孩子们纷纷献计献策,最后决定利用小图片制作提示卡,粘贴在相应的位置起提醒的作用。慢慢地,等孩子们都养成了习惯,再逐渐将这些标志取消。
  
  4.调动家长力量,督促执行公约。首先,我们将公约以文字形式告知家长,并请家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之后,关心公约在家庭中的执行情况,通过短信通、联系表的形式及时了解,或根据幼儿在园的表现进行分析,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家园一起督促幼儿执行班级公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