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小心动画片教孩子学坏

时间:2013-08-29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

  编者按:
  
  最近有家长发现,6岁儿子特喜欢看动画片《熊出没》。然而孩子却从片中学来满嘴脏话,如“见鬼”、“臭狗熊”、“去死”、“笨蛋”等,仅十多分钟,《熊出没》里就出现21句此类脏话,孩子不管走路还是说话都像主人公光头强。该动画片还充斥着砍伐、狩猎等非法行为,以及各种暴力打斗。类似反复在电视台热播的动画片究竟给孩子带来了多坏的影响?我们该怎样帮孩子躲开光头强的不良影响呢?
  
  动画片《熊出没》
  
  十多分钟爆21句脏话
  
  最近,广州市民梁翠萍女士向记者反映,动画片《熊出没》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自己六岁的儿子也超喜欢看。然而,孩子却从片中学来满嘴脏话,例如“见鬼”、“臭狗熊”、“去死”、“笨蛋”等不雅词语。“问他向谁学的,他竟然说是向《熊出没》的主人公光头强学的。”梁女士随即观看了一集该动画片,“没想到仅仅十多分钟,就出现21句此类脏话。”另一位家长陈女士也反映,儿子总是学动画片中熊二的说话口音,满嘴不知哪里的方言。“孩子看得入神时,不管走路还是说话,都像主人公光头强。”
  
  为验证家长们所说是否属实,记者随机抽看四集该动画片,发现片中“可恶”、“去你的”、“去死吧”等词语的确频频出现,而主人公熊二则操着一口某省的方言。
  
  记者了解到,这部深受广大小朋友喜爱的动画片在家长中早已引起不少争议,还有家长在网上倡议抵制。6月15日,北京一位家长发微博称,电视台无节制播放《熊出没》,该动画片处处充斥砍伐、狩猎等非法行为以及各种打斗暴力行为,体现对人或对动物的戏谑与欺侮虐待,枪支滥用,武器至上。家长担心孩子模仿动画片中的暴力行为,呼吁电视台停止无节制播放含有暴力、不文明画面的动画片。业内专家称,有些动画片一味追求高收视率、高票房,强调视觉冲击力,而加入暴力甚至色情因素,确实不应该提倡。(据《羊城晚报》)
  
  成长笔记
  
  暴力小孩的养成谁之过◎乡下玉米
  
  邻居家五岁的男孩大帅在小区里知名度甚高,简直可以说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之所以知名度高,不是因为他长得帅,也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因为他的暴力。
  
  家里来了客人,一进他家,他上来就给人家一拳——“怪兽,打死你!”在小区玩,他也经常对别的小朋友拳打脚踢,嘴里还喊着“去死吧”。有一次娇娇的妈妈见他抢娇娇的玩具还推倒了娇娇,忍不住训他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啊?!”他居然转身夺了不远处保洁员手中的笤帚朝娇娇妈妈打过来,嘴里还嚷着:“看我怎么收拾你!”他奶奶拦住了他,他还愤愤不平,冲着娇娇妈妈说:“等我长大了,我买炸药,炸死你全家!”这是个多么可怕的暴力小孩啊!时间长了,大帅一下来玩,别的家长就赶紧把自家的孩子带走。而大人也很少有人逗他,谁愿意自讨没趣惹他呢?于是,小区里,常常见他奶奶一个人带着他,他拿着“宝剑”,不知疲倦地“冲啊”、“杀啊”。
  
  小小年纪的大帅为什么如此暴力?说起来暴力动画片是罪魁祸首。他奶奶说:“我家大帅就爱看动画片。只有看动画片他才能老实一会儿。”爸爸妈妈做生意,工作忙,平时都是奶奶带他。奶奶如果要做家务,就会打开电视或者电脑,让大帅一集集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奥特曼》、《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都是大帅最喜欢看的。这些动画片里的“脏话”以及暴力镜头最合大帅的口味,因为觉得好玩,他就经常模仿。而疼孙子的奶奶不以为错,反而夸奖孙子:“我家大帅最能了,学啥像啥。”
  
  大帅这个孩子是有些极端了,不过,受动画片负面影响的孩子不在少数。有个小学生因为喜欢看《蜡笔小新》,最喜欢和女孩搭讪。他犯错,妈妈批评他,他会在妈妈转身走之后,骂一句“欧巴桑”泄愤。有个五岁的女孩,因为受《虹猫蓝兔七侠传》影响,脏话连篇,动不动就是“杀了你”、“砍死你”、“老娘”之类的。
  
  有的家长往往小看动画片对孩子的影响——“没啥,孩子就是模仿着玩的”,其实不然。曾有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把两组孩子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观看暴力打斗的电视节目,另一组没有观看暴力节目。当节目播完后,观看暴力节目的那组孩子开始撕扯屋里的玩具,并且互相打斗;而另一组孩子则没有出现这些现象。这个实验说明,观看暴力节目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甚至会激起孩子效仿。
  
  归根结底,暴力小孩的养成,固然有暴力动画片的错,家长自身的不负责任也难辞其咎。如何避免动画片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家长应该帮助孩子选择适合孩子看的动画片。家长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动画片都适合孩子。家长要先把好关,根据孩子的年龄段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动画片,让孩子远离暴力、色情的动画片。
  
  家长也不能放任孩子自己看动画片。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欣赏,及时引导,并和孩子一起讨论,就能帮助孩子免受其不良影响。家长不要让孩子养成对动画片的依赖。有的孩子一天几个小时消耗在动画片上,对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孩子应该有更丰富的世界,这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消除动画片带来的不良影响。
  
  家长感悟
  
  培养孩子的是非辨识能力◎王秋女
  
  最近,在多家电视台热播的动画片《熊出没》因片中充斥着粗口、暴力、虐待动物等元素,引发家长的异议。
  
  《熊出没》这部动画片,我们家的小咖也非常喜欢看,有段时间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必定要求看上两集。看了一段时间后,他确实也学了几句《熊出没》里光头强常用的口头禅。最明显的是有一次带他去动物园,去看狗熊时,他冲着狗熊大声喊:“臭狗熊!臭狗熊!”
  
  我问他怎么喊狗熊叫臭狗熊啊?他说光头强都这么叫的!噢,原来是光头强惹的祸,我耐心地跟他解释:“光头强喊狗熊叫臭狗熊是不对的,你没看见熊大和熊二听光头强这样喊都很生气吗?如果妈妈或别的小朋友不叫你小咖,叫你臭小咖,你会不会生气?”他点点头,说很讨厌人家叫他臭小咖!我说那就对了,谁都不喜欢人家说自己臭,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能强加在人家身上。所以我们不能学光头强叫臭狗熊,狗熊也会生气的哦。这样解释之后,小咖后来再也没有叫狗熊为臭狗熊了。
  
  这次“臭狗熊”事情以后,下次他再要求看《熊出没》时,我就陪着他一起看,特别留意《熊出没》动画片的具体内容和台词了,发现里面有些镜头确实可能容易引起孩子的误解,譬如光头强动辄拿着猎枪朝熊大熊二乱开枪,或者拿着电锯朝他们乱挥舞。看着目不转睛盯着那些画面的小咖,我问:“光头强向熊大熊二开枪对不对?拿着电锯乱挥舞对不对?”小咖边看边摇摇头说,不对!我说是的,狗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光头强这样做是错误的。
  
  这样每次在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尽量陪着他看,对于孩子容易引起误解的镜头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小咖看完上下两部《熊出没》,再没有出现爆粗口的现象,也没有出现所谓的暴力倾向。
  
  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每天就知道看电视。其实这更多的是家长需要反思反省的,是什么原因让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动画片?家长与其“封杀”孩子的动画片,倒不如多花点时间陪孩子一起看电视,帮孩子加以分析和指导,树立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孩子辨识善恶的能力,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以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呼吁
  
  动画片分级刻不容缓◎蓝色季风
  
  十二年前姐姐住在英国伦敦,因为特别喜欢我家女儿,想念至极的她接孩子过去一起居住。一个九岁的小女孩,没报过任何英语班,没被要求学过一句英语,也不喜欢英语,到伦敦的生活会怎样呢?
  
  一部极短小、极简单的动画片《天线宝宝》,成了女儿在英国的最爱。几乎一句话也没有,也一句话都不用懂,孩子就能够自己看明白。回国后,我震惊于这部动画片的感染力,也震惊于那里对动画片的制作全面性,孩子不仅主动要求学习英语,还积极报班学习,并继续看英文原版的动画片。
  
  一岁内幼儿动画片,二至三岁动画片,三至五岁动画片,少儿动画片,成人动画片……这些细致的动画分级,让人们可以轻易找到适合自己的,这就是孩子在英国遇到的。
  
  孩子,他们当然不懂分级,但他们知道喜欢什么。妈妈爸爸无须费劲地替孩子预览、诊断,就知道哪一类动画片适合自己的宝贝。姐姐告诉我,在那边的日子里,就是通过适合女儿的动画片,不仅让孩子住得开心快乐,还迅速地掌握了基础英语,乐于与人交流。小小的动画片,不仅让孩子迅速融入那边的生活,还让她改变了学习态度,真让我没有想到。
  
  可是,回国之后我犯了难,孩子的动画片与成人的动画片没有区别,更不要谈细化年龄段的动画片分级了。特别是一些进口动画片,在国外都明确写有注意事项,16岁还是18岁以上观看的,却毫无遮拦地充斥着各类屏幕。
  
  而国内动画片更是缺乏有效的分级管理,只要拍出来了,通过了审核,就可以在任何电视台播放。至于内容是不是适合所有年龄层,就无人问津了。
  
  对于当下这种情况,家长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为孩子预览,把好进门关。因为许多动画片内容过于成人,甚至有色情暴力内容,孩子产生模仿,学习其中的表达方式,就无可避免。即便是针对儿童的动画片,由于缺乏分级审查,其内容难免会超出儿童判断范围,包含不宜他们接触的内容。
  
  在许多幼儿园里,老师为孩子选择读物时,都要做预阅读,以保证内容上的安全。在组织孩子观看动画片时,也要通过园方组织的老师把关预览,来保证动画片的教育性与安全性。
  
  孩子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模仿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不能为他们提供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视频内容,很可能让孩子误学了其中的不良内容。
  
  有人说,国外许多电影呀,动画呀,不也是污言秽语成堆,打斗内容不断吗?人家孩子怎么就没事呀?别那么紧张,孩子能识别。这些朋友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国外健全的分级制度。那些我们看到的,内容过于成人化的,在国外根本就不让孩子看。只是我们引进时没有这样的分级,才会误导我们以为外国孩子看了没事。
  
  孩子的识别力正在建立,没有成人的帮助,他们很难判断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如果动画片的重口味不能清除出他们的世界,那么我们的未来会不会陷入重口味呢?我想,这是大家都不想发生的事。
  
  学者观点
  
  别把动画片当成唯一的爱好
  
  ◎付小平
  
  最近,很多媒体都在讨论有的动画片里面脏话连篇,应该停播,家长应该不让孩子看这类动画片。
  
  其中提到的动画片《熊出没》,恰好是这个暑假里很多小朋友的最爱。我女儿也很喜欢看这部动画片,并从中学到不少用词,比如可恶的XX。她对家人生气的时候就会拿来用。我曾经陪她看过这部动画片,用搞笑的手法描述了砍树人和森林动物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们来说,这部片子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好笑,他们能五分钟就哈哈大笑一番。
  
  其实,不仅是最近讨论的《熊出没》,前段时间对于近几年火爆大江南北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也有不少家长认为不该给孩子看,甚至还传出,欧洲有的国家还不让电视台播出这部动画片。
  
  对于孩子是否还要看动画片、究竟看什么样的动画片,我认为宜疏不宜堵。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很容易接触到动画片、电子游戏等东西的。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家长采取堵的方式来处理,也将无济于事。
  
  当周围的小朋友都在看一些流行的动画片或玩一些流行的电子游戏的时候,让自己的孩子与这部些完全隔绝很难做到。我们家里没有下载过植物大战僵尸这款游戏,但是女儿仍然自己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她不仅学会了,而且还爱上了里面的角色,买东西也喜欢挑选植物大战僵尸的画面。这就是环境对她的影响。
  
  作为家长,面对目前有些泛滥的动画片,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1.把好审核关
  
  如果家长觉得某些动画片不符合自己的教育理念,或者不适合孩子收看,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觉得更好的动画片。对于大一点的孩子,由于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认识,我们只要平时和孩子沟通顺畅,也完全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欣赏更好的动画片。
  
  另外,孩子对动画片的模仿,如果是不好的行为,我们要及时制止和纠正。其实,很多不良的语言、不好的举动,都能通过家长的引导让孩子认识到电视里面的某些语言和行为不适用于现实社会,让孩子把虚拟和现实区分开来。
  
  2.事先定规则
  
  由于孩子的自控力和约束力不够,需要大人适当进行引导和管束。但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看着孩子或者跟着孩子,所以,跟孩子一起商定看动画片的规则就很重要。如果规则制定得好,孩子也遵守得很好,我们就大可不必担心孩子沉迷于动画世界之中。
  
  对于孩子看动画片的规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约定:1.大人对于动画片内容需要了解,如有色情、暴力的内容,绝不允许孩子涉足;2.讲好每一次观看的时间,比如半小时到一小时,并严格遵守;3.看动画片之前,必须先完成作业;4.不让幼小的孩子单独看动画片,尽量在父母的视线之内。
  
  3.转移注意力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转移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孩子走出家门,寻找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孩子每天的闲暇时间全部被电视机或电脑占据,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当心了。我们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还有很多比这些东西更有意思的事情,同时也要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虚拟世界以外的真实世界。
  
  孩子为什么容易沉迷于电视节目呢?大多时候是孩子觉得无聊,觉得没有更好玩的事情,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人(家长或同龄伙伴)陪伴所导致的。家长要多花心思和时间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形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果等到孩子已经把看动画片作为唯一的爱好,问题解决起来就困难得多了。
  
  (付小平,教育学者、亲子教育专家、复旦大学博士,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把孩子温柔地推开》)
  
  海外传真
  
  美国儿童动画片分多个限制级
  
  ◎陈忻
  
  美国有很多优秀的儿童节目,因为很多制作单位聘请了一些研究儿童心理的学者作为顾问,从而创作了大量适合儿童观看的节目,当然也涌现了很多经典节目,老幼皆宜。如果制作单位一味追求商业利益,那就需要另一方面的力量来制衡,这就是制度的力量。比如,给动画片分级。美国不仅仅给电影分级,给动画片也是分级的。
  
  TVY表明这个节目适合所有的儿童观看,不管是动画片,还是真人饰演的节目,它们的主题,节目里的因素是特别为小观众设计的,包括2-6岁的儿童。这类节目不会让孩子受到惊吓。
  
  TVG表明这类节目适合所有儿童观看。这类节目也许不是特地给小观众设计的,但是父母可以放心让幼儿观看。这类节目几乎没有暴力镜头,没有强烈的语言,没有和性相关的语言和场景。
  
  TVY7表明这类节目是给7岁以上的儿童观看的。这类节目需要儿童已经能够分辨什么是虚构的,什么是真实的。这类节目里可能会含有轻度的幻想、怪念头等等,或者是少量的戏剧性暴力,也许会让7岁以下的儿童害怕,所以最好不要让7岁以下的儿童观看。父母要进行筛选和监护。
  
  TVPG表明这类节目含有不适合低龄儿童观看的内容。父母需要对内容进行引导,节目可能会含有以下内容:中度的暴力、有一些和性相关的场景和语言、偶尔会有脏话和粗话以及一些暗示性的对话等等。
  
  TV14表明这类节目14岁以下的儿童都不适合观看,需要父母注意。强烈建议父母对此类节目进行监控,不能对14岁以下的儿童独自观看这类节目不闻不问。这类节目有以下内容:比较强的暴力,比较多的和性相关的镜头,非常多的脏话和粗话等等。
  
  所以说在大家都认为很自由的美国,其实儿童是“不自由”的,而这些对儿童的“限制”和“监护”恰恰是对儿童负责的表现。有人说孩子不能生活在真空里。我们对孩子观看的节目进行筛选并非让孩子生活在真空里,而是要顺应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像上述资料说的,有些节目可能含有神怪空想,一些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象,就有可能受到惊吓;而大一些的儿童在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上都有了充分发展,那就可以观看这样的节目。所以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刀切,什么节目都鱼龙混杂,什么都可以在没有父母的监护下观看。
  
  在目前国内还没有分级,而且在好的作品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就越发显得父母的筛选和陪伴非常重要了。在孩子观看一些节目的时候,要陪同孩子观看,对一些场景进行指导,引导孩子对一些语言进行分辨,那么,这也不失为一个学习机会。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既然知道目前好的动画片不多,那就多陪孩子进行其他有益的活动,而不要让孩子整天坐在电视机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