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秋季养生 从食开始

时间:2013-09-05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刘静   点击: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医养生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长化收藏的变化规律,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达到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现在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阵阵秋风送来了凉爽。我们来谈一谈秋季如何养生?
  
  秋季是阴历七月至九月。从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季是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季节,天气清肃,秋风劲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人应当早睡早起,情志安定平静,以缓冲秋天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使人体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外泄,使肺气保持清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
  
  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后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其特点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秋季在五行中属金,其特性“金曰从革”,即是收敛、沉降、稳定,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的作用。在五脏归属于肺,肺的生理特点是“相傅之官”,肺主气,司呼吸。“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秋季养生——情志
  
  中医强调身心合一的整体观。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秋季养生——起居
  
  在起居调养方面,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秋季养生——运动
  
  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在锻炼时,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另一方面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可以选择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经络操等,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和劳累,以免阴气外泄。过度剧烈的运动会使人大汗淋漓,致使津气耗散,运动以微微出汗为最佳。秋天气候多变,天气渐冷,此时可逐步进行一些耐寒锻炼。
  
  秋季养生——饮食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减辛增酸”,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燥是秋季的主气,易伤津液,很多人就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秘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秋燥还容易伤肺,引起呼吸道感染。此时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充足的水分不能少,可饮用菊花茶、银花露、枸杞等以清肝明目,滋阴去火。
  
  秋季时节,多吃果蔬和杂粮,少吃盐和糖。此时最好能多吃些梨,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有条件的不妨吃些秋梨膏、养阴清肺膏等滋阴润肺的中成药。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莲藕、荸荠、瓜类、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蜂产品如蜂蜜、蜂花粉、蜂王浆等有益无害,但要适量。
  
  鸭梨西米露
  
  材料:西米100克,鸭梨200克,冰糖100克
  
  做法:将鸭梨洗净,去皮、核,切碎,放入锅中,加清水5杯,煮30分钟。捞去梨渣留汁。将梨汁再煮沸,加入西谷米,小火煮至完全透明。再加入冰糖溶化即可。
  
  菊花粥
  
  菊花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我国食用菊花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就有“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咏。菊花气味芬芳,可烹制出多种美味佳肴。
  
  取糯米150克,决明子15克,鲜菊花30克。将锅烧红后加入决明子稍炒加水500毫升,煮沸30分钟后去渣,再加水和米一起煮粥,待熟时加入菊花再煮开,加油盐或冰糖调味食用。
  
  菊花肉丝
  
  鲜菊花50克,猪瘦肉300克,鸡蛋1个。先将菊花去蒂撕成花瓣,洗净;瘦肉切薄丝;鸡蛋去黄,水豆粉等调料兑成汁。炒锅烧热,放入猪油50克,待油五成热时放入肉片,再把兑好的汁搅匀倒入锅内,先翻炒几下,接着放入菊花,翻炒均匀,熟即起锅食用。
  
  菊花猪肝汤
  
  枸杞150克,菊花60克,鲜猪肝300克,盐、味精少许。先将鲜猪肝洗净切片,放入热油锅内略煸,加菊花水(菊花用纱布单包加水1000毫升武火煮沸15分钟,取出纱布袋,枸杞武火煮沸,15分钟后改用文火,熟时放盐、味精调味)。
  
  玉竹沙参炖乳鸽
  
  煲汤是中国人最传统的饮食习惯。秋天要多喝汤,秋高物燥,要喝的是滋润的汤。北沙参养阴清肺,祛痰止咳。主治肺燥干咳、热病伤津、口渴等症。玉竹,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玉竹与沙参配伍可以增强滋阴润肺的功效。
  
  材料:乳鸽1只,玉竹、沙参、红枣
  
  辅料:山药、薏米、莲子、杏仁、白果、红豆
  
  做法:乳鸽清洗后剁小块。所有药食植物充分浸泡、清洗干净。将鸽块放入砂锅中,加入冷水,大火煮开后,撇净浮沫。再加入玉竹、沙参等,大火煮开后,调小火慢炖20分钟,加入生姜、盐继续炖10分钟。最后加入红枣,再炖15分钟,鸽肉炖熟,加入胡椒调味即成。
  
  秋季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过,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郁闷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特别注意。
  
  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食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会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忌重“进”轻“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得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应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忌恒“补”不变: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慎食秋瓜防坏肚: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天时大量吃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则不能运化水湿,腹泻、溏便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