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忽视晨检,问题多多

时间:2013-10-12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

  情景再现
  
  旦旦是幼儿园中班的学生。一日早晨起床后,旦旦随手把爸爸的打火机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随后,旦旦在奶奶的护送下来到了幼儿园。看见在门口值班的幼儿园保健医生李阿姨,旦旦快速伸出一双小手让李阿姨看了一眼,便一蹦一跳地进入了自己所在的班级。到了上午户外活动的时候,旦旦趁老师不注意,从兜里拿出打火机玩弄起来,班上其他小朋友看见后围过来看热闹。突然间,打火机打着火了,蹿起来的小火苗烧到了另一个小朋友齐齐的脸。齐齐当即疼得大哭起来。老师闻讯赶过来,将齐齐送到保健室,保健医生随即进行了简单的处理。看到齐齐被烫的地方离眼睛仅有两三厘米之距,保健医生和老师想想都感到后怕。下午妈妈来接齐齐的时候,看见了儿子左脸上不起眼的伤痕,在得知事情的经过后,齐齐的妈妈非常气愤,与老师、幼儿园领导大吵起来,并扬言要向媒体曝光。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第二天,幼儿园的园长安排教师带齐齐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并由园方支付了所有的医疗费用。后来,园领导和老师还多次到齐齐家中进行慰问。在幼儿园诚恳道歉并表示今后会采取措施加强安全工作的情况下,齐齐的妈妈才消解了胸中的怒火。
  
  问题分析
  
  齐齐为什么会被打火机烧伤呢?户外活动课的老师怠于履行管理职责,活动前没有对孩子的着装及携带物品的情况进行安全检查,且在活动过程中对孩子的行为疏于管理,乃是重要原因。幼儿自身缺乏安全意识,违反纪律玩弄危险物品,以及家长对家里的危险物品管理不周,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存在不足,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这一事件还反映了幼儿园在安全制度上存在一个重大漏洞——没有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当旦旦早晨来到幼儿园门口的时候,值班的保健医生只是看了看他的小手,没有严格执行“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晨检规定,特别是没有对旦旦随身携带物品的情况进行检查,导致旦旦把打火机这一危险物品带进了园内。紧接着,班级的老师和保育员也没有对旦旦进行第二道晨检,没有检查幼儿是否携带危险物品入班,导致危险物品最终“闯关”成功,给幼儿在园活动留下了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
  
  做好晨检工作意义重大。首先,幼儿园通过晨检活动,可以识别出患有严重疾病的幼儿,从而督促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防止因疏忽大意而延误病情。其次,在晨检中发现患有传染性疾病(如手足口病、麻疹、腮腺炎等)的孩子,幼儿园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既对患儿的健康负责,也防止患儿把疾病传染给幼儿园内其他健康的孩子。再次,通过晨检,可以防止幼儿将危险物品带入园内,以免对其自身及其他幼儿的安全、健康构成威胁。可见,晨检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它可以把很多危险因素阻挡在校门之外,幼儿园应当严格执行晨检制度,不能敷衍了事。
  
  法律建议
  
  *每天早晨,幼儿园应当安排保健人员(也可安排一两名教师或保育人员予以辅助)站在校门口,亲切地迎接幼儿的到来。
  
  *负责晨检的保健人员和教师要严格执行“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规定。“一摸”:摸一摸幼儿的额头和手心,看有无发热的现象,发现疑似发热者要测体温。“二看”:看看幼儿的面色和神态是否正常,有无流涕、流泪、结膜充血现象,身上有无皮疹,咽部是否充血,体表有无伤痕,观察幼儿有无传染病或其他疾病迹象。“三问”:向家长询问前一天幼儿在家的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判断幼儿有无不舒服、患病等异常情况。“四查”:检查幼儿是否随身携带了危险物品,着装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对于晨检中发现有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幼儿,保健人员要让家长带幼儿去医院检查或治疗;对于健康的幼儿、服药的幼儿及待观察的幼儿要发放不同的晨检牌(如绿牌、黄牌、红牌等),由家长或幼儿带回班级,再由教师、保育员及保健人员做进一步处理。晨检结束后,保健人员要将当天晨检中发现的异常状况记录下来,并进行全日观察和追踪,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教师和保育员要对身体异常的孩子予以特别关注和保护。
  
  *幼儿进入班级之后,班上的教师和保育员要对幼儿进行第二道晨检,重点检查幼儿的着装和携带物品的情况,特别是要通过查看幼儿的衣服口袋和书包,检查幼儿是否携带不适宜的物品来园。幼儿可能携带的不适宜物品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容易丢失或可能被幼儿误吞的贵重物品,如手镯、项链、戒指等;二是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的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物品,如打火机、火柴、剪刀、针、铁钉、纽扣、玻璃球(片)、带有子弹的玩具手枪等;三是容易造成幼儿呛、噎、窒息的食品,如果冻、花生、豆子、爆米花、瓜子、口香糖等零食。教师一旦发现幼儿携带了不适宜的物品,应当将其交由家长带回,或者由老师妥善保管,在幼儿放学离园时再交给其家长带回,并教育幼儿以后不要再携带。幼儿在多次碰壁之后,就会知难而退,不再携带不适宜物品来园。
  
  *幼儿园应当向家长提出要求,在孩子患病后,家长应当让其在家中休息或及时带孩子就诊,并将病情告知幼儿园,而不要坚持让孩子上学,以免延误病情而酿成恶果。每天上学前,家长应当检查孩子的着装、口袋、书包,防止孩子将不适宜物品带到幼儿园。
  
  练习与思考
  
  【案例】  一天早晨上幼儿园之前,龙龙小朋友趁家长不注意,偷偷把一包药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当天,正当幼儿园老师忙着给孩子们准备午饭的时候,龙龙拿出药,发给别的小朋友,小朋友都把它当作糖给吃了。不一会儿,几个小朋友突然倒了下去。老师发现后急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经过治疗,6名孩子康复情况良好,另外5名在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孩子也脱离了生命危险。
  
  思考:哪一(几)方应对本起事故承担责任?为什么?
  (摘自《幼儿园安全策略50条》)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