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0-12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次
情景再现
【案例一】 一日下午5点钟,正是某幼儿园放学的时间,中(1)班的吴老师和郭老师在教室门口忙着接待来园接孩子的家长,回答着家长的各种问题。家长还没来接的小朋友,则在教室的后面自行玩耍,忙碌的老师无暇去照看他们。突然间,从教室后面传来一阵哭声,原来小亮和琪琪在抢一个塑料玩具的时候,玩具碰到了琪琪的眼睛,导致琪琪的眼角被扎破了一个小口子,一行鲜血顺着脸颊流淌下来。老师赶紧将琪琪送到医务室,保健医生简单处理后,琪琪又被老师送到医院进行治疗。虽然最后的诊断结果表明琪琪的伤势并无大碍,但琪琪的家长还是对幼儿园及其老师疏于照看孩子感到非常不满。而幼儿园认为,事故起源于小亮和琪琪抢玩具,小亮才是直接的肇事者,园方并没有什么过错。吴老师和郭老师也感到很委屈,自己当时忙于接待家长,根本不可能抽出时间去顾及小亮和琪琪的行为。小亮的家长则认为,事故发生时自己并未在孩子身边,孩子仍处在幼儿园及老师的监管之下,如果有责任,那也应当由园方承担。由于对幼儿园及老师的态度感到不满,琪琪的家长扬言要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二】 2008年5月24日下午放学后,云云的妈妈到幼儿园接孩子。云云走出所在班级的教室后,看到有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操场上玩耍,便向妈妈提出要玩一会儿再回家。妈妈同意后,云云便从墙角的竹筐里拿起一个皮球,在操场上边走边拍。妈妈看见云云玩得高兴,一时走不了,便拿出手机打起了电话。在玩皮球的过程中,一次皮球落地后,云云试图用双脚踩在球面上,没想到球一滑动,云云一个跟头摔倒在地,磕掉了一颗门牙。听到孩子的哭声后,妈妈和老师赶紧跑过来,一起将满嘴是血的云云送往医院救治。
问题分析
放学铃声响了,孩子也交到家长手中了,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可以松弛了吧?不,上述两起事故表明,在放学后至幼儿离园前这一特殊时段,一旦幼儿园、教师及家长的安全警惕性稍有下降,很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事故。
下面几种情形下特别容易发生事故。情形之一,如案例一,在孩子交接过程中,带班老师忙于接待来接孩子的家长,一些家长还借机询问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老师疲于应对。此时,还在教室里等待家长来接的幼儿,因为放学而倍感兴奋,而教师对他们疏于看管,他们很容易因嬉闹、违反幼儿园园规而发生安全事故。情形之二,如案例二,家长从老师手里领走孩子后,没有马上离园,而让幼儿在园内玩耍。此时,因为幼儿园内人多嘈杂,老师忙于交接工作,园内的活动场地、游戏器材往往没有老师看管。而家长则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内玩应当是安全的,不会有什么事,因此放松了对孩子的看护。大人的一时疏忽,有可能导致幼儿发生意外事故。情形之三,家长从教室里接出孩子后,没有马上离园,而是和熟识的人在园内聊天,或者忙于接电话、发短信,任凭孩子脱离自己的视野范围在园内随意活动。此时,孩子很可能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趁门卫或在门口值班的老师不注意,混在人群中溜出校园。
在第一种情形下,幼儿园与幼儿的家长尚未进行交接工作,园方对幼儿尚负有全面的安全管理职责。一旦幼儿发生意外,园方须对事故承担全部责任。在第二、第三种情形下,虽然幼儿已交到家长手中,家长须对幼儿承担起监管职责,但幼儿园对在园内活动的幼儿仍旧负有一定的管理职责,一旦园方对园内的活动场地、器材疏于管理而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发生伤害事故,园方仍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法律建议
*虽然放学了,但只要孩子没有迈出幼儿园的大门,园方仍对在园的幼儿负有安全管理职责,那种认为只要孩子交到了家长的手中,出了事就跟幼儿园无关的想法是错误的。此时,由于园内人来人往、环境嘈杂,幼儿园及其教师更需要提高安全警惕性,对园内的活动场所、器材加强管理,对幼儿的活动加强引导和监督,防止幼儿在离园前发生安全事故。
*幼儿园应当建立放学后的静园制度,督促已经接到孩子的家长尽快带孩子离开幼儿园,不要在园内逗留,以免由于秩序混乱而发生意外。
*在幼儿交接过程中,负责交接工作的老师对仍在园内(教室)等待家长的幼儿一定要加强管理,不要因为忙于与其他家长交流而忽视了对这些孩子的看管。
*幼儿园应当要求家长每天放学后准时来园接送孩子,接到孩子后,家长应当对孩子加强看管,保证其安全,并尽可能迅速离园,防止因环境嘈杂、孩子过于兴奋等原因而发生意外。
练习与思考
【案例】 一日下午放学后,乐乐的奶奶刚从教室里接出孩子,就在操场上碰到了久未见面的丁丁的奶奶,两位老人便在操场边上聊了起来。乐乐和丁丁则在操场上互相追逐。几分钟后,丁丁跑过来说找不着乐乐了。乐乐的奶奶赶紧四处寻找,并大声喊着乐乐的名字,但都没有找着孙子。着急的奶奶又返回教室向乐乐的老师求助。老师陪着乐乐的奶奶四处寻找,最后在幼儿园的门口,看见乐乐正由幼儿园的门卫牵着在一旁站着。原来乐乐在和丁丁玩游戏的过程中,为了让丁丁找不着自已,他便朝着幼儿园大门的方向跑去,他想跑出大门后再躲在门后面。幸亏在门口,门卫发现他没有家长陪同,便拦下了他。虽然是虚惊一场,但乐乐的奶奶仍旧感到后怕。
思考:假如乐乐出了校门后走失或发生意外,园方是否有责任?
(摘自《幼儿园安全策略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