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点点滴滴皆教育

时间:2013-11-11   来源:中国学前教育网   作者:客服中心   点击:

  幼儿园的孩子还处于自我阶段,他们还不善于彼此交往,他们往往只会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不去考虑别人。因而在他们相互交往或游戏中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执和冲突。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是常事,但这些冲突大都是非敌意的,是幼儿实践交往、学习交往、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必须经历的过程。
  
  其实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出现,针对我在教学中遇到的的问题采用的策略与老师们进行交流:
  
  做孩子们的引领者

  孩子们的思想是单纯的,善恶、美丑在他们心中界线非常分明,导致孩子们爱告状这一特点。如:“老师,泽泽又打圣光了”,旁边一位小朋友告状,其实泽泽也就是从圣光那儿走过,不小点碰到了泽泽,于是孩子就告向老师告状了,如果老师置之不理的话,呆会还有另一个孩子告状。但如果老师不问清红皂白就批评圣光的话,很快他就会成为“罪人”,遭到周围小朋友的责斥。这样做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导致孩子的违抗心理,不仅纠正不了孩子的错误,而且会使他变本加厉,老师就需做一个正确的引导者。提醒孩子如果真的做的不对的话,要跟小朋友说声“对不起”。本来孩子们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就比较差,犯错是常有的事,但不要一错再错,要告诉孩错在哪儿,应该怎样改正,并且鼓励他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做孩子们的旁观者
  
  孩子吵架、斗嘴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其实从辨证的观点来看,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孩子们吵架是一种思想交锋,是在斗智。记得在小班时,户外活动过程中有两个孩子突然为争抢一辆粉红色的小车争吵起来。“我要玩小车”“我也要玩小车”,两个孩子在拉扯着争小车,突然然然停下来说:“你都多大还玩这个,给你个半角球玩”,萌萌说:“我跟你一样大啊,你是不是不愿意玩羊角球了,才跑来跟我争的吧”。听听孩子们的对话,其实孩子们争吵的过程中大脑在快速的运转,谁想赢,谁就会动脑筋想方法,孩子们都是不服输的。不论吵赢了还是吵输了,他们的思维能力都能在争吵中得到锻炼。因此,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做个旁观者,先观察事情来龙去脉,不要急于干涉,先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矛盾。如果孩子们不能解决并且导致矛盾激化的话,教师就可以设疑让孩子自己判断他的行为是对还是错,教孩子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让孩子们学会正确处理问题。
  
  做孩子们的帮助者
  
  不论是集体活动还是自由活动,孩子们之间的摩擦和纠纷就像拿勺子碰锅沿,太正常了。教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情,问题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两个爱打架的孩子吵架了,老师就不能做一个旁观者了,要做一个他们解决问题的帮手,当一个帮助者。我班的刘学霖和赵小鹏两个急性子小朋友,就因为老师要带领大家到活动区活动,他们两个都想当排头领队,你推我,我推你的,因为他们两个不单是急性子,在家又是独生子女,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看那架势要动拳头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立即加以阻止并进行说服教育。
  
  幼儿教育无小事,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充满着教育的因素。结合《纲要》里指出:“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解决幼儿在社会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如何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幼儿实施积极、有意义、有长远价值的教育,需要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慧眼、用自身的教育理念、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去发现、去影响、去把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