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5-08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2014年05月07日 星期三 北京青年报
◎舒远
☆绘本名称:《有一天》
☆绘本主题:生命传承,母爱不息
“那一天,我数算你的手指,轻轻把它们亲遍。那一天,初雪飘落,我把你高高举起,看雪花在你柔软的肌肤上融化……”
一天深夜,美国作家爱莉森·麦基(曾荣获普利策奖提名,并获得美国父母选书奖、奥本海姆金图书奖和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童书奖等多项大奖)站在卧室门口看着熟睡的女儿,感到心不知被什么温柔地触碰了一下。她悄悄走进厨房,在餐桌旁写下了《有一天》的初稿。
诗一般的文字,以一个母亲的口吻,带领女儿轻轻数算她来到世间的点滴,并娓娓铺陈她未来成长中的重要时刻:
“有一天,你会跃入一面冰凉清澈的湖水。
有一天,你会独自走进一座幽秘的森林。
有一天,你的眼眸会被深刻的喜悦充满而闪闪发光。
有一天,你会飞快地奔跑,感受心的悦动如同火焰。
有一天,你会荡起秋千,越来越高,前所未有。
有一天,你会因为那些忧伤的事,而被苦痛包围。
有一天,你会在风中大声歌唱,让歌声随风而逝。”
当女儿越长越大,渐行渐远,母亲的心五味杂陈:
“有一天,我会站在门廊,眺望着你向我挥动手臂,渐行渐远。
有一天,你会看着我们的家,诧异记忆中它的巨大,和此刻看起来的渺小。”
当女儿也成为母亲,生命走了一个轮回:
“有一天,你会感受到坚强的脊背上所负担着的小小重量。
有一天,我会看到你给你的孩子梳头。”
最后,虽然母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仍然活在女儿心里:
“有一天,很久很久的以后,你的头发也会在阳光下闪烁银光,当那天到来的时候,我的爱,你会记起我。”
爱莉森·麦基的语言和著名插画家彼德·H·雷诺兹(Peter H.Reynolds)简洁的水彩插画都温柔至极,简单、质朴,直接戳到每个读者的心底,催人泪下。
画面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一路成长的兴奋、忧伤与欣慰;画面外,我们看不到的是一位母亲热切注视的目光,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都深深牵动着母亲的心,即使是进了天堂,母亲的爱也守望着地上的孩子。
《有一天》既是展望孩子的人生,也是回顾自己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母亲的怀抱走向世界的。如果你是一位母亲,当你的目光、你的心思、你的情感全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从而变得过分小心,甚至患得患失时,这本书会帮你说出强烈的心声,让你从中获得安慰——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普天下的母亲莫不如此。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看着自己的孩子从那么一个小肉团到慢慢长大,逐渐脱离我们的怀抱,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哪一个妈妈心里不是既高兴又失落?我们不能把孩子捆在身边一辈子,也不能保证她(他)永远不悲伤,而是需要像爱莉森·麦基那样引导孩子不断去学习、经历欢喜与悲伤,使她(他)尽早学会人格独立,放手让她(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但是我们的牵挂不会因为她(他)长大就消失,不管她(他)到哪里,不管她(他)有多大,她(他)都注定是我们剪不断的思念。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你的身上被倾注了太多的关爱,开始感觉这是一种负担,甚至厌倦,《有一天》会让你更多地理解母亲的心情,让自己少一些倔强,多一分认同。
如果你既是母亲,又是你母亲的孩子,这本书会让你思考三代人的生命传承,时代会变,文化会变,但天一般辽阔、海一般沉默的母爱不变。因为这爱,所以生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