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0-1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沈翠娥 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 2012年02期
一、幼儿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学前教育的开发和重视,许多家长都怀着一颗望子成才的心态对孩子进行教育。由于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中,通过双方的语言和情感交流进行的,孩子对父母有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自己学习上的蒙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感情上的挚友。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法对孩子道德行为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今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不少观念和行为盲点和误区,致使他们在进行教育时感到困难重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些现状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知识学习,忽略品德教育。近年来,许多家长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较多关心子女的健康状况和关注子女的智力发展上,出现重知识轻品德的倾向,不惜血本下大力气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
2.过分宠爱,提供锻炼的机会甚少。由于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把孩子看成自己心血浇灌的对象,众星捧月,倾注过分的爱,形成严密的保护层。比如:不让孩子离开身边,或者是怕孩子受欺侮,不让他们独立的活动,把一切都包办代替了,人为的隔裂了孩子和其他同伴的接触,使得孩子不能以伙伴的行为来纠正自己的行为。
3.亲子关系淡漠,家庭气氛紧张,单亲家庭的增加。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上班、工作、学习进修,他们无暇照顾孩子;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离婚率的逐年上升,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在逐年增多。很多家庭夫妻关系不和,经常出现争吵或冷战,使得家庭气氛紧张,孩子长期处于恐惧、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
4.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认为随着孩子的成长、思想的成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自然形成。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地方,理所当然教育孩子就是教师的职责,所以就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
二、家园道德共育的实践与做法
1.思想层面上统一认识,取得共识。家长学校作为现代教育体制中一种新兴的教育手段,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及家庭对幼儿道德形成的重要性的宣传。
2.操作层面上加强互动,密切配合。
(1)家园互动,通过各种亲子活动促进幼儿良好道德的形成。我们成立了家委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并对家园德育教育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
(2)密切配合,保持家园道德教育步调一致。幼儿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离不开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其中家园同步教育,将对幼儿道德行为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巩固作用。针对孩子在园、在家表现不一致的情况,我们通过沟通,家园双管齐下及时反馈幼儿的点滴进步,对幼儿形成了良性的促进。
(3)因人施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道德行为的发展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幼儿所处的环境等指导家长进行教育。在班级中,我们对个别特殊幼儿建立个案跟踪记录,平时注意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并做好观察记录,对于孩子的进步或不足及时与家长进行反馈。
(4)家园配合,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幼儿德育的主渠道,融德育于教育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幼儿的道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与家长的共识是基础和前提,而良好的互动是达到美好结果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取得与家长的共识,在有效的互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