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0-1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刘传莉 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 2012年02期
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新一轮幼教发展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素养基本涵盖三个基本范畴: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1]但是,社会上对于幼儿教师形象的负面报道却不绝于耳,教师体罚、冷暴力现象屡禁不止,相对于其他阶段的教师,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度较低,职业幸福感也较弱。可见,幼儿教师专业情意的状况不容乐观。
一、幼儿教师专业情意
1.幼儿教师专业情意的内涵。有学者认为,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和沉淀的一种情感倾向,它包括教师对待教育的意识、态度和专业精神”。[2]也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情意的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专业情感、专业期望、专业价值观等三个方面。[3]还有学者将教师专业情意的内涵划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4]或专业情感、专业信念、专业伦理和专业态度,[5]等等。各学者对教师专业情意有着不同角度的理解。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与其他阶段教师相比,显示出独特的特点,主要包括:工作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型;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教育影响的示范性和感染性。这些独特的特点就决定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同时还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或是知心伙伴。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只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是不能足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具备完善的专业情意。
到底何谓幼儿教师专业情意?根据幼儿教师的专业特点和职业角色的不同,本研究将幼儿教师专业情意概括为:幼儿教师专业情意主要就是指作为一名专业幼儿教师其应具有的动机、态度、情感、价值观、兴趣、信念、自我意识等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中起着精神核心的作用。
2.幼儿教师专业情意的功能。
(1)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幼教改革。幼教事业的有效发展,需要教师的良好的角色定位,要想打破传统幼教领域中的不良弊端,需要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师观、幼儿观、教育观。同时,教师的“教”直接影响幼儿的“学”及学习经验,教师是幼儿的最直接的榜样,幼儿是正在成长的个体,可塑性强,教师的教不仅指向幼儿知识、能力的传授,还指向幼儿价值观的培养。作为一种隐形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意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与自身的观念、知识、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息息相关,每位教师由于有着与其他教师不同的人格特质,在理解职业、幼儿、教育时有着不同的理解方式,而教师积极的职业态度,对幼教事业的良好理想、兴趣等都会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而不良的效应。所以,教师从“思想”到“行动”的不断完善,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强大的动力作用。
(3)有利于教师专业形象的提升。教师职业从属于服务行业,与社会中不同角色的人打交道。教师良好的专业修养以及积极的专业情意,使得教师群体整个队伍的形象得到提升,提高专业声望。
3.幼儿教师专业情意的特殊性。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3~6岁的幼儿是幼儿教师最主要的教育对象。由于幼儿具有好奇、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其“吸收性心智”较强,往往会对幼儿教师产生一种无条件的服从,同时,也会去潜移默化的受到教师的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具备趋于完善的专业情意,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无论是情感还是品德的养成方面,教师形象都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现在大多家庭中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幼儿较为宠爱,再加上社会的负面因素的影响,现代幼儿的心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自我中心”过强、固执、偏执;有的自私、逆反,缺乏同情心,很少顾及他人感受;有的自卑,过于依赖成人,等等。而这些问题都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意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幼儿教师自身的特殊性。幼儿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有人也把幼儿园教育称为“向下扎根的教育”。而此时期的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并不以强调知识为重心作为要求,而是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基础,尤其是幼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积极发展,为幼儿的一生成长打基础。
但是,目前的幼儿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占大多数,思想也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各种人生观、价值观、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及专业行为等都会对幼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教育情境的特殊性。教育情境是幼儿园课程组织的重要物质媒体。丰富的物质材料的投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创设都会对幼儿的主动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新的教育观、儿童观的背景下,幼儿教师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同时还是课程体系的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合理的开发并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自我的价值观,创设出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物质环境以及人文环境。
二、幼儿教师专业情意的培养策略
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自我发展,同时还需要良好的外部力量作为保障。
1.幼儿教师专业情意的自我发展。
(1)学会学习。自信是个体成功的基石,而专业效能感则是幼儿教师对自身是否有能力实现自我提升所具有的信念,主要体现在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所具有的一种自信。效能感强的幼儿教师,能对自己职业的把握得心应手,从而增强幼儿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认同,对教师本身的价值观、态度、情感等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对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的动机状况也会有一定的改善。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不断增强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培养自信,不断超越自己。
(2)学会反思。反思,主要是对幼儿教学行为及活动安排的反思,是通过自己内心的思考而完成的,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梳理,从而形成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教学心得,通过长期的积累,使得教师在往后的教学中将这些教学经验或心得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灵活自如的解决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提升教师形象。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建立良好的反思能力,有助于幼儿教师专业情意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幼儿教师教育情感的升华。
2.幼儿教师专业情意的外部保障。
(1)提高全社会对幼教职业的认可度。幼儿教师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份子,其思想、观念和行为必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环境中对其职业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师自身对职业的认可。社会对于幼教职业的轻视必然会导致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轻视。而一个轻视自己职业的人是不会在自己的工作当中投入过多的热情,如果一个教师长期的付出依然得不到社会认可的话,将会对他对幼教事业的兴趣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国家在提倡重视幼儿教育的同时,同时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尊重幼儿教师、重视幼儿教师的社会风气,从而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丰富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意,为幼儿教师提供一种健康、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2)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制度是反映幼儿园在评价教师工作绩效时所持有的基本观念、态度,体现了评价者的基本价值取向。对于幼儿教师的评价有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着重以奖惩来进行评价,内部评价着重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来进行评价,无论是哪种评价方式,都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最大程度的满足幼儿教师的个人需求。另外,在评价时,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为每个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成长的平台。通过科学合理的评级机制,使幼儿教师意识到教师职业的光荣和使命的崇高,能够心甘情愿的投身到幼儿教育事业当中。
参考文献:
[1]陶西平.教师的专业情意[J].中小学管理,2007,(7).
[2]文雪.教师的教育信念及其养成[J].当代教育科学,2010,(9).
[3]宋广文,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7).
[4]冉玉霞.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情意体现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
[5]王淑芬.论教师专业情意及其培养[J].江苏教育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