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如何面对性格内向的孩子

时间:2014-10-2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金海娟 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 2012年02期

  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管理对象就是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而不能把他们看成是被动接受的管理对象。教师还要努力了解幼儿的想法,提出适合其发展的管理方法,甚至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每个幼儿的学习潜能,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而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其中不乏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如何使这些内向孩子能积极乐观主动地参与每个活动,是我们幼儿教师需要深思熟虑的!

  一、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内向的表现

  在任教的两年时间里,发现班中总有那样的孩子,表现为: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他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不敢一个人外出;在游戏中与小朋友格格不入,一个人呆在一旁默不做声;裤子湿了,自己躲在一旁偷偷地流泪;口渴了,不敢拿杯子喝水;老师引导其参与活动,得到的反应却是哑口无声、泪流满面,似乎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诸如此类的情况举不胜举。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内向、胆小。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的这些行为表现呢?

  二、解读孩子——理解孩子内向的原因

  1.自身生理问题。有的孩子因为从小就有口吃、语音发音不准等生理问题,在幼儿园的时候就羞于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不说话”的现象,长此以往,也就使得这样的一批孩子也纳入了“内向”的群体。

  2.家庭教养问题。有的家庭以权威型模式教育孩子,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使孩子只能服从,没有表达意愿的机会,造成孩子唯唯诺诺,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替代,使孩子丧失锻炼的机会;或者父母过分严厉,孩子整日战战兢兢。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的身心是极为不健康的,往往会有以下表现: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愿与人交往、不敢表现、不敢爬高、不敢走平衡木、缺乏自信等。

  3.教师教育问题。作为幼儿教师,有的时候会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或这样那样的情况去等待他们的回应而给予了不恰当的回应方式。比如:每次都这样,回答问题时没有声音;叫你去玩,还站在这里;你怎么了,快告诉我啊?等诸如此类的回应方式,从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使得孩子的“内向”性格愈演愈烈。

  三、分析孩子——初探孩子内向的方法

  1.自身生理问题造成的“内向”。

  (1)应对的措施。

  ◆ 适当地关心 及时地表扬

  对于一些因自身生理问题造成的“内向”的孩子,我们应该进行适当地关心和安慰。如:我班的悦悦小朋友,由于语音发音不准的问题,她几乎不与同伴说话交流。在了解到情况后,我与她面对面进行了一次交流,告诉她发音不准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平时认真学习如何发音,说话的时候能够尽量注意和改正就行了。听了我的话,她开始慢慢地转变了,也开始寻找好朋友了。在一次集体课上,她积极举手回答了我的问题,我马上给予了表扬,及时帮助她树立自信心。

  ◆ 家长的配合 共同的努力

  在家中,我们建议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音质好的VCD或者动画片,进行分时段地播放,孩子可以边看边学说话。同时,我们也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有说话不清楚时,应该马上予以纠正,而不是听之任之。一方面提升孩子的语音质量,另一方面也为孩子语言表达树立自信心,让他们走出心中的不安,慢慢走出“内向”的群体。

  (2)感悟与成效。

  《指南》中指出“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对于这些因自身生理问题造成的内向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尤为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早日走出“内向”的困境,走向快乐的明天!事实证明,在我们的努力下,我班悦悦小朋友现已逐渐变得开朗乐观,集体活动时,总能见到她高高举起的小手,我感到十分地欣喜和安慰!

  2.家庭教养问题造成的“内向”。

  (1)应对的措施。

  ◆ 怀着一颗积极的心去鼓励孩子

  研究表明:民主型的家庭气氛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最为有利。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应当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来看待,尊重孩子的情感和需要,满足他们的合理的需要与要求,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的潜力。作为家长要相信和支持孩子,怀着积极的心态去鼓励孩子,从而使孩子在其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

  ◆ 拥有一颗热忱的心去推动孩子

  我们建议家长多为孩子提供与家庭成员及外界交流的机会。要保护孩子的说话兴趣,做孩子的忠实听众,使孩子有表达意愿的机会和倾诉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家长要利用走亲访友、集体活动、外出游玩等机会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把孩子逐步推向多种社会圈,使孩子在交流活动中逐步喜欢交往,继而变被动交往为主动交往,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幼儿是弱小的,须依附于人,成人对他们的热爱和关怀是他们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爱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 释放一双勤劳的手去锻炼孩子

  切忌包办代替,给孩子锻炼的空间,对于孩子喜欢做的事情,要给他们机会。我们应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完成一些事,无论孩子做的结果怎样,只要动手,都给予鼓励。在家中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助妈妈做家务等。长此以往,孩子内向的性格在劳动的过程中因得到了家长的肯定而慢慢变得自信起来。

  (2)感悟与成效。

  《指南》中指出:“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要尊重家长作为幼儿照料者及影响者的主体地位,以多种形式加强家园沟通,保证幼儿在家中与在幼儿园中的自理行为和生活习惯保持一致。帮助家长理解、体会让幼儿参与劳动和自理生活的重要性,获得家长的支持。”所以:我们鼓励家长要采用民主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切忌束缚和压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一学期下来,我们班家长的观念在转变,思想在进步,已经能够看到孩子们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身影了!

  3.教师教育问题造成的“内向”。

  (1)应对的措施。

  ◆ 给孩子一个等待回答的时间

  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性,老师要学会等待那些能力弱的孩子,而不能以高要求来要求他们,否则:他们的内向性格会反复,甚至会更加严重。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回应方式“你可能还没有想好,没有关系,等下你想好了,再举手告诉我们,好吗?”;“现在没有时间了,等下自由活动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等诸如此类的回应,一方面给予幼儿心理的安慰,另一方面也尊重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 给孩子一个积极肯定的评价

  幼儿自我评价能力较差,他们的自信心很多来自于别人的评价,且他们也十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幼儿时期,成人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尊重和支持,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产生相应的自信心理。一旦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困难,成人一定要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班中的“小宇”就是这样的孩子。平时,你总能看到他咬手指或衣服、低着头发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游戏时不善言谈等。但在一次集体活动中,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的爸爸有什么本领?”,他顿时猛地抬头,这一动作被我发现了,我试着叫他起来回答问题,没想到他的回答很让我很震惊“我的爸爸会开车(语言流利,声音响亮)”,我马上回应到“原来你爸爸会开车,真了不起!希望你以后也像现在这样,回答问题时抬头挺胸,声音响亮,真神气!”从那以后,上课的时候我总会不断鼓励和引导他,只要适合他的问题我总会让他回答。就这样,慢慢地,他开始了改变,集体活动时再也看不到他低着头的模样了,总是像个小军人一样坐在那里认真地听讲。

  ◆ 给孩子一个恰当适宜的标准

  《指南》中指出“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能力、情感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的能力差异,给出恰当适宜的标准。

  幼儿园中每个班级区角材料的投放都是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的,教师通过投放多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比如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设计了“装扮全家福”一角,通过提供多种材料(吸管、手工纸、双面胶、压花机、贴纸、剪刀等),让幼儿自由选择以完成自己的作品。记得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我班“翼翼”小朋友选择了该区,可是过了几分钟后,我听到了哭声,我忙过去问道“怎么了?”,可他还是不说话,在我再三的引诱下,他终于说话了“老师,我不会”,“没有关系,我们来用压花机试试!”就这样,在我的引导下,他能用压花机压出漂亮的图案并进行粘贴。在分享交流中,我也适时地表扬和鼓励他“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动动手,动动脑,也一样会成功!”就在那时,我看到了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喜悦!从此,他再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不会再哭鼻子了,会自己根据材料的提示进行相应的活动了。

  (2)感悟与成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是弱小的,须依附于成人,成人对他们的热爱和关怀是他们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爱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对幼儿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幼儿的各自性格,因材施教。对胆小内向的幼儿多采取鼓励的语言和眼神,引导他们参与到活动中去,帮助和支持他们的行为表现,满足他们不同的心理需求,并对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培养其自信心,使他们得到和谐发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尽可能给幼儿创造机会,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达他们的想法。其实内向的孩子是可以改变的,上述的几个案例已经有所表明,只要教师从点滴入手,多给孩子一些支持和鼓励,一点时间和空间,一份关爱和信任,相信我们的孩子会从“内向”慢慢走向“外向”,他们的明天会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