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家园沟通 畅所欲言

时间:2015-05-25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跟随红缨的脚步已整整一年,从陌生到了解再到熟识,我像一只雏鹰不断成长着。从事幼教已有十多个年头,与家长的沟通是我们作为幼教者的必修课,怎样做,家长会更加理解你的工作呢?下面就将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1. 一句话沟通法

  幼儿园的工作琐碎,很多时候和家长交流沟通时间较为仓促,在孩子离园时,一句话沟通法就会派上用场。一部分孩子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可能他的家长就会很少过问。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

  但我认为,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相反,他们和其他家长一样,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没有开口。我们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即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如:今天某某学会了……,今天某某吃了几碗饭等等,当你说完后,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的微笑。

  2. 有意注意法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这种方法适用于一部分孩子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

  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缺点也认为会树大自然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有意注意法,即利用半日开放、作品展示等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家长沟通,过程是这样的:

  (1) 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及幼儿应达到的水平。

  (2) 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3) 共同制定解决办法并共同努力,使家园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3. 共情法

  这种办法针对的是孩子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这样孩子的家长有许多的不放心,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愿离去。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用共情法,即: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尤其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老师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觉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家园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尊重家长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2. 要肯定孩子

  教师对孩子的任何一句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从而影响对待幼儿园的态度,如亲亲孩子的小脸蛋说:“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儿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3. 教师应耐心辅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

  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时是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老师是有一定育儿知识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曾遇到过一个家长向我诉苦“老师,我们家孩子太任性,每天上学非要买零食,怎么打他骂他都没用,不买就不上幼儿园。您说该咋办?”作为教师应该先告诉家长:吃零食过多,不但有碍于幼儿身体健康,还会养成偏食的习惯。建议家长和孩子交流时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其效果肯定比打、骂的方式要好得多。家长从老师这里学习到正确的育儿知识,及时地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使孩子有了转变。老师也更加了解了这个孩子,同时也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

  4. 对家长要一视同仁

  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教育孩子的历程。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与重视。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5. 教师应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

  现在大部分老师还很年轻,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度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有时手或头碰破一点皮,家长接孩子时十分惊讶,心痛是肯定的。这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爱子之心。

  而有的教师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态度,认为家长大惊小怪。这种态度立即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与家长的关系,给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老师换个思维方式,或是与家长共情去心疼孩子,那就会很自然地理解家长的心情,家园沟通就不会受阻。

  6. 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应客观地告知家长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交流中应先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须改正的地方,便于家长接受。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

  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与家长都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态度。教师关键应表达一种愿望就是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用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家长十分在意教师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如果教师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因为家长感受到教师是真关心自己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坚定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7. 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共同的爱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拉得很近,使家园交流更加自然、融洽。但是,家长对孩子的爱有时是不那么恰当的,要么爱得过火,要么不到位。例如,当孩子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教师会教育幼儿“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有的家长怕孩子受批评,竟主动替孩子开脱责任“是我不好,我没有提醒他”……。

  从而使孩子心安理得地认为完成任务是爸爸妈妈的事,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而有的家长则是恨铁不成钢,当众指责孩子“你看别人怎么都完成了?你为什么忘了?”使孩子当众羞愧难当,自信心受到很大伤害。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首先要理解、肯定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要使家长有挫败感,主动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运用爱去教育孩子,使孩子的社会性得到健康发展。

  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家长很少主动与教师沟通,这对家园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教师要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沟通。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双方都有责任,但教师更应主动些,并且要努力为沟通创造条件。幼儿教师要真正从狭隘的教育观中走出来,必须充分认识到家长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总之,家长的沟通,教师应做到积极主动。要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相处,遭到家长误解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要主动反思,为畅通家园沟通渠道做出努力。

(供稿:郭彤洋  校对:张洁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