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家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问题

时间:2015-05-28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幼儿园是专门为3~6岁儿童设置的教育机构,家庭是幼儿出生和成长的特殊环境。园校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任务,家庭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影响和地位。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幼儿心理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探讨和研究这一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幼儿健康个性初步形成、不断发展直至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在家庭教育中由于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心切,教育方法不当,如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着父母们的思维。他们教给幼儿的知识、开发幼儿的智力时经常把幼儿数识多少数、认多少字看成教育上的主要问题,却忽视了幼儿关爱他人、热爱劳动等良好品质的培养。这些因素的影响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父母的不当育儿方式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溺爱型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几个大人围着孩子转,把孩子当成“小皇帝”,什么都依着顺着,使孩子生活能力差、人性、自私自利。

  祖辈特别痛爱幼儿,对幼儿容易迁就、溺爱,处处依着他们,保护幼儿,把幼儿放在核心位置。幼儿犯错时祖辈也不及时纠正,还常常满足幼儿不合理的欲望,形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祖辈父母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幼儿形成极为自私、胆小娇气等不良个性,使得幼儿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二)粗暴型

  有的家长认为“棍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有错,要么呵斥,要么拳脚相加。棍棒给孩子带来的是肉体的痛苦,情感的对立,行为的反抗。

  (三)放任型

  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除了给予物质上满足外,对学习、品行不管不问。个别年轻家长连孩子在哪个班、老师是谁都不清楚。也有的家长极端自私,光顾个人的悠闲安逸、吃喝玩乐,根本不管孩子。

  (四)紧张型

  这里所说的紧张是指家庭成员关系很紧张、氛围不好。有些家庭成员复杂,或有继母,或有继父;夫妻成天吵吵闹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孩子在家老老实实,乖乖巧巧,而一出门,打架、逃学、偷摸,坏事几乎是无所不干,借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五)误导型

  有的家长素质不高,教育思想不对头。特别是弄成家长常对孩子说:“在外面可别吃亏,叫人打了,回家我打你,你把别人打了没事,咱们就打给他瞧瞧!”“读不好书也没事,跟爸一样,照样挣大钱。”有的家长自己品行不端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某校有二个孩子的父母因为偷窃、打架被判刑,这二个孩子在幼儿园一个爱打架,一个爱抢别人的东西。

  二、幼儿教育的误区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基本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个别园校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导致了幼儿园小学化,由于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幼儿教师的心理出现了偏差。

  (一) 缺乏公正

  有的教师从心理上讨厌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幼儿,认为他们是给自己找麻烦,给集体抹黑,因此许多活动都不让他们参加。在排座位时,要么把调皮、捣蛋的幼儿放在旁边监视起来;要么放在墙角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出了问题,不问青红皂白,就把落后生一阵狠批,其效果无异于在幼儿的伤口上撒盐。

  (二)缺乏信心

  有的老师总是“带着墨镜”看不顺眼的幼儿,认为他们是一无是处,不可救药。“朽木不可对于”,“他要是能变好,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这类的话常挂在嘴边。

  (三)缺乏方法

  有的幼儿老师把幼儿当做小学生,对后进生的落后很是担忧、痛心,很铁不成钢。但方法不恰当,或急于求成,或乱用罚,或一味迁就。

  三、加强和改进家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 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指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是家长。一方面,家长要积极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引导幼儿关心他人和尊重他人;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友爱、互动民主的家庭气氛,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老师要经常进行家访或电访,家园同步,共同培养。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真正使每个孩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家长言传身教,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从小生活在礼貌、文明、有学习气氛的环境里,求知欲就高。

  2. 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在幼儿园中,一些幼儿出现了性格内向、冷漠、有攻击性行为、固执、不合群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原因部分在于父母离异或死亡,单亲孩子便常会丢失往日的欢笑,不喜欢参与游戏也不愿意与人交流,因此单亲家庭的父母要经常和孩子交流,努力给孩子重建美好的家园。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説:“人之爱人需要天天做,不要因我今天爱了人,明天就不爱了。尤其在小的时候学习的,小的时候已经有了爱的人的行为,那么到了成人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能够爱人民了。”因此,我们要及早对幼儿进行情感的教育让他们学会爱。和睦的家庭气氛能使幼儿情绪稳定学会关心和体贴人、尊老爱幼等。

  3. 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及自身修养

  祖辈和孙辈所处的年代在时间上跨度大,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使他们在教育观念上夜存在偏差,出现了隔代教育,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父辈家长而言,一定要多与幼儿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职责。现代社会压力增大,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家长们应对学习教育子女方面的科学知识。多开展三代人共同组织的活动,增进了解。在处理幼儿的问题上,理性分析、正确对待。当矛盾发生时,讲出自己的科学道理,让对方信服。二代人协商可行的家规,同时给幼儿一定的自由感和独立性。祖辈也应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区分爱与溺爱的界限。

  总之,学前期是个体一生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人格和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与教师应认识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培养合格的人才,就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家园教育环境应给予学前儿童具有安全感、愉快、和谐的氛围、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以及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气氛。这样学前儿童的心理才能够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才能还幼儿一个真正幸福的金色童年。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