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和技能技巧的有效融合

时间:2015-06-01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5年04期

   美术教育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以培养儿童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还可以陶冶儿童情操,发展儿童智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纲要》的美术教育观,提醒了我们要摆正技能培养与幼儿创造性培养之间的关系。只重视技能忽略创造性培养,或不谈技能,只求创造的教育观念都是片面的,都会严重制约和阻碍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本文将这两者有效地融合。

  目标要明确

  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绘画的直接引导者,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大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绘画这一领域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小到每一个绘画教育活动甚至每一个教育细节所要达到的目标。《纲要》也提出:“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累有益于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学习经验而实现的。”

  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绘画教育活动时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通过绘画活动我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提高孩子什么样的水平?通过这个活动,幼儿的创造力是否有提升?等等。

  如中班的美术活动《茄子小人》,活动的目标定位:①学习用剪、贴、插等技能制作茄子小人,并具有良好的操作习惯;②能大胆想象,创作出多种形态的小人,体验其中的乐趣。又如大班的美术活动《冰山与企鹅》目标定位为:①尝试采用油水分离的方法给画面涂色;②能画出企鹅憨态可掬的形态;③体验绘画企鹅及冰山的乐趣。从以上不同年龄段的目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相对应的即涉及到了幼儿的技能发展,也注重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材料要丰富

  材料要丰富不仅指美术教育活动中材料要多元化,也要教学的内容要有启发性和开放性。儿童的天性就是喜欢玩材料。他们热衷于探究各种材料的功用,并娴熟地使用这些材料,制成作品,根据亲身经验来创造形象。对于幼儿来说,对新奇的材料、不同的作画方式、富有创意和想象的活动更能激发他们的天性,更具有挑战。那么材料的投放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要来源于生活又富于表现的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以下原则:①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②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③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考虑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进行一些比较适合幼儿操作、表现和技能发展的活动。

  如我们园本课程中小班美术活动《好吃的石榴》《红红的柿子》都是进行拓印的活动,在《好吃的石榴》活动中,教师利用铅笔头(有橡皮头)的部分进行拓印石榴的籽;《红红的柿子》利用纸团来表现创作,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但是运用起来简单,富于表现,实践证明,选择这类技能简单、富于表现的作画内容,不仅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而且帮助幼儿积累了重要的美术创造经验,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其艺术创造与表现能力。

  2.材料要有启发性和开放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其实也是一种创立意识。加强幼儿的创新意识,非一朝一夕之事,要贯穿在每次活动的始终,教师要鼓励创新、鼓励发现,教师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激发幼儿创新欲望和动机。

  比如大班美术活动《放大镜》,活动前教师请幼儿观察草地上的昆虫,再用放大镜看看昆虫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材料有:画纸、双面胶芯制作的放大镜轮廓、水彩笔等,请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创作。这样有趣的材料不断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利用制作成放大镜?这样的废旧物品还可以进行哪些创作?提供这样的活动材料,幼儿得到的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创造力的提升。

  指导有方法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以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对孩子来说,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游戏化的绘画指导方式适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能让幼儿轻松地接受技能的指导。

  1.儿歌伴随情景化

  在美术活动中对于一些幼儿难以掌握的、学习有难度的美术技能,教师应采用游戏化的情景,儿童化的语言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参与绘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地接受技能的学习。如中班美术《黄澄澄的菊花》教师自编了顺口的儿歌:黄色毛根站站直,两边弯腰碰碰头,绿色毛根中间穿,用力把它拧拧紧。这样的儿歌不仅有利于幼儿对制作方法顺序的记忆,还使幼儿更快地掌握穿、绕、捏、卷等技能。教师利用了儿歌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幼儿掌握技能技巧和提高创作的兴趣。

  2.先欣赏再示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在美术活动中,要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就要让他们学会欣赏和解读作品,因而不管是对范例的解读还是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先组织幼儿进行美的欣赏再示范技能和技法,但是示范只是帮助掌握技能技巧的一种手段,不能将示范作为统一的绘画要求,更不能将范例作为绘画的唯一标准,而要通过技能技巧的示范帮助幼儿掌握绘画中的难点,是让幼儿利用这些技能技巧达到创作的目的。

  例如大班美术活动《腊梅》,教师先通过演示PPT让幼儿充分欣赏、观察腊梅花,再请幼儿讨论绘画腊梅花的花瓣、颜色、枝干等基本方法,然后教师示范用蜡笔在砂皮纸上绘画腊梅。在教师示范的时候,重点提出腊梅花的正面和侧面的绘画方法和不同表现手段,然后让幼儿通过亲自尝试来体验和感受创意绘画的乐趣。

  评价有重点

  作品评价,对于美术活动中的教师和幼儿来说都是很重要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他们对技能技巧把握的一个评判,更可以对幼儿今后美术活动有着方向性的指导。

  目前教师采用的评价形式有好多种,有的是幼儿自评,教师会问:“哪一幅画是你的?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画的是什么?怎么画出来的”等等。还有的采用幼儿互评的方式,教师问:“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还有的采用教师评价的方式如:“老师觉得XXX的画很漂亮,因为……”等。但是不管是哪种评价方式都要点评到位,围绕你的目标来点评,不仅要指出出彩的地方,而且要指出不足的部分,并且引导幼儿如何弥补和避免这种不足,指引幼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那么教师就可以从作品的构思、创意、色彩搭配、整体布局等几个面进行评价,以激发他们再次创作的欲望。

  有重点的活动评价会让整个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既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美,又能够学习到新的技能技巧,还能够点燃创造的火花。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在评价的环节中,将技能技巧和创造力很好地进行融合和渗透教学活动中来。注重美术活动的评价环节,精心准备、细心发现、用心评价,促进活动的积极有效开展。

  总之,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幼儿欣赏美,感受美,并运用技能技巧表现美,最终达到创造美。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另外,我们还应增加幼儿获取生活经验的机会,要多带幼儿观察自然与社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与精彩。激发幼儿的绘画创作灵感,鼓励幼儿运用学到的绘画技能,创造性地表达。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