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6-0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4年11期 郑群
平流缓进——关注幼儿身心状况的有效引导
3~6岁幼儿身心状况发展处于很活跃的阶段,从幼儿的情绪、适应能力来看,小班幼儿的情绪仍然是一个过渡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弱,仍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情绪不稳定、适应能力差的幼儿,《指南》如同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们去对照、去调整,从而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
案例一:与玩具熊巧分离
刚入园的琦琦不断地哭喊着要“熊宝宝……我们开始为她在活动室里四处寻找她需要的,未有结果。直到将信息反馈给妈妈时,才知道她要的是一只经常陪伴她的玩具熊。
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伙伴,不少新入园的孩子因为与亲人的分离产生焦虑的情绪,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同时,他们还常常会把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自己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上,以缓解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指南》中指出:“成人应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
为了让琦琦的情绪稳定下来,我们请她妈妈带来玩具熊。琦琦除了吃饭、洗手,其他时间都紧紧握着她的玩具熊。当我们尝试将玩具熊拿开时,她会大声哭泣直到拿回。当限制和指令无效时,我们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措施,故意表现出不再关注她的玩具熊,她也就不那么担心玩具熊会离开她。我们的介入引导也更讲究技巧,当户外游戏需要手拉手的时候,请她将玩具熊让保育员阿姨拿着,只要玩具熊还在,她是愿意游戏的。再后来,我们跟她说:“玩具熊脏了,要洗一洗,晒一晒。”她虽然不情愿,但没有哭。一个月后她渐渐愿意将玩具熊放在旁边了,这样就可以自己洗手、吃饭、玩游戏了,解放出来的双手让她感觉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我们的悉心呵护、耐心引导,为她成功告别依恋物、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搭建了阶梯。
循序渐进——关注幼儿动作发展的个别指导
《指南》在幼儿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中提出了详细的分年龄段的培养目标和具体建议,为我们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真正推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
案例二:老师,我不行
这天,组织幼儿户外玩“过小桥”游戏。听我讲完动作要领后,孩子们轮流走了起来,我则在旁边进行着指导。这时我发现涛涛远远地站在队伍后面,我意识到,他没有参加活动。我叫他过来,他磨磨蹭蹭地走到我跟前,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掉了下来。我还没张嘴,他就一边抹眼泪,一边小声嘀咕着:“老师,我不行。”我不禁想起他入小班以来的一些情况:滑滑梯,他总是最后上;走平衡木,他远远地躲在后面。看来,他有些害怕参加户外体育活动。
《指南》中强调:“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教师应支持和引导幼儿从自身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因此,对于胆小、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差的孩子,我们应该鼓励和带动他们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使他们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蹲下来,替他擦了擦眼泪,握着他的手说:“那你先别走了,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过小桥的。”见我没有强迫他的意思,他马上就不哭了,站在旁边,一声不响地看着其他小朋友一个接一个地走过小桥。已是轮过几次了,他还没有要参加的迹象,我试探着对涛涛建议:要不然,你也试试?咱们一块儿走,你肯定能行!”他没有说什么,但我看得出来,他还在犹豫。我拉着他的手,跟着队伍往前走,边走边夸奖那些稳稳过桥的小朋友,涛涛的眼神充满了羡慕。轮到他了,我说:“老师带着你,跟我学就行了。”起初他还是放不开手脚,走了两次后他紧张的表情放松了许多,这时我便慢慢退出,让他独立参加游戏,终于成功了。小朋友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也许是第一次在这种场合享受这样的待遇,涛涛兴奋得脸都红了。我深切地体会到,尽管他的动作还不那么灵活和协调,但对他来说却是很不容易了。我相信,迈出这一步的他,今后肯定会树立起参加体育游戏活动的信心。
旁推侧引——关注幼儿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隐性引导
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对孩子来说会终生受益,因此,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幼儿期就进行培养。在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习惯方面的教育问题,而《指南》却指引着我们去解决问题,优化着我们的教育指导策略和行为。
案例三:照镜子
小班孩子入园后,在培养孩子餐后擦嘴这一生活习惯方面,虽然练习的次数挺多,但孩子们都很难做到自觉地将小嘴擦干净,即便是擦的幼儿也是一只手抓起餐巾在脸上胡乱的抹了一把了事,至于是否干净了孩子们并不知道。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而包办代替;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餐后擦嘴这一环节,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好机会,而且这样的机会每天都有,有利于幼儿形成稳定、长久的习惯。
我仔细观察孩子们饭后擦嘴这一环节后,重新调整了指导策略。我有意识地将一面镜子挂在孩子们看起来非常明显的位置,午饭后,我把玉玉叫到镜子前,“玉玉你看镜子里是谁呀?”玉玉扭头一看镜子里的自己,就咧开嘴笑了起来。她这一笑,其他小朋友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都好奇地跑来了,有的看玉玉,有的忙着照镜子。晓晓对着镜子说:“哎呀,我的嘴没擦干净。”顿时,孩子们都争着要看镜子里的自己。雯雯扭头走了,不一会儿,她手里拿着餐巾又跑回来说:“我把嘴擦干净了。”孩子们兴奋地每人拿着一块餐巾擦起来。这时我和他们共同讨论怎样才能把小嘴擦干净。过后,孩子们擦完小嘴再对着镜子照一照都满意地笑了。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只有把教育要求巧妙地转化为幼儿的切实要求,再加之教师适时的鼓励和引导,孩子们才能把这种要求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以上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健康教育涉及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做有心人、细心人,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灵活有效地渗透健康教育指导,才能真正促进每一个幼儿健康发展。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