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6-05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4年06期
长期以来,很多幼儿园都将家访作为家园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管理者通常会派遣班上的教师在工作时间,甚至是教师的休息时间,逐一造访每个幼儿的家庭,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照看者进行沟通交流,以了解一些家庭教育和幼儿发展的信息,并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参考和决策基础。
随着新媒体和新的沟通方式的出现,传统家访的地位、角色和作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但是它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依然顽强存在。在很多文献中,传统家访仍然被认为是有存在的必要和较大的教育价值,需要幼儿园和教师坚持。就目前的文献和实践来看,为传统家访存在合理性进行辩护的理由和依据主要来自狭隘的儿童发展或者儿童教育立场,即认为传统家访的出发点是为了增加对幼儿家庭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等的了解,以便能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认识和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从而为科学明智的教育决策和课程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回顾文献,目前还没有实证的研究资料能够表明传统家访的确能够促进幼儿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或者确实能提高改进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传统家访基本是建立在一系列教育学假设之上的。无论如何,当前主流观点认为传统家访绝对是为了幼儿的教育和发展,教育动机是高尚的,至少在道德上是没有瑕疵的。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和层面来审视传统家访的合理性与困境,并思考其未来的出路。
一、传统家访的现代困境分析
如果抛开狭隘的儿童发展或儿童教育的立场,把传统家访制度放在现代社会或者现代性的框架之内,就会发现传统家访在社会层面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其存在的合理性非常值得怀疑和批判。
1.传统家访不能让公共教育机构恪守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区分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公共领域不能随便介入私人领域,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常识,但是家访显然鼓励公共教育机构介入私人领域,明显有悖于现代社会的制度和理想。
幼儿园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分工、经济发展和妇女解放的必然结果,而且幼儿园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以公共教育机构的面貌出现的,这也是充分反映了现代社会逐步将家庭教育的责任转向公共教育机构的必然。从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来看,都是幼儿在公共教育机构受教育的时间逐渐在延长。相对于公共教育机构,幼儿的家庭生活及其家庭教育都属于典型的私人生活领域。
作为公共教育机构的幼儿园必须守住和清晰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边界。作为公共教育机构中工作人员的教师去幼儿的家庭进行家访,显然已经将公共教育机构的触角深入了家长和幼儿的私人生活领域。
2.对家长隐私权构成威胁
隐私权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关键概念,也是伴随着现代人对自由的追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基本的人权,其实质是合理划分私人生活和公共领域的界限,保障人的私生活自由。从法律的界定来看,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教师在实施传统家访的过程中,有意无意会了解到家长的一些私人信息,诸如家庭结构、婚姻状况、财产状况、宗教信仰、兴趣爱好、人际网络等。这些信息不一定是家长想让来家访的教师知道的,而且这些信息一经教师知道,也存在无意之间被传播和扩散的可能,这些都会对家长的隐私权带来威胁,有悖于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律精神。
3.对教师权利的侵害
对于去家访的教师而言,虽然怀着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但是并不能掩盖其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可能。首先,任何教育法中没有规定教师职业有对学生进行家访的权利或者义务;此外,教师在实际的家访过程中往往花费自己的休息时间,而且一般也不会得到超时工作的报酬或者补助。作为公民的教师,其休息权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害。如果将教师在家访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人身或者意外伤害考虑进去,教师人身权利的保护会更加让人担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访的社会成本其实并不低。这一点需要引起幼儿园管理者的高度警惕。
4.传统家访不能为准确评价幼儿发展提供更多信息
传统家访的初衷是了解儿童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状况,试图将这些信息用来帮助改善幼儿园的教学和促进幼儿的发展。从儿童发展评价的角度来看,通过家访收集到的儿童发展信息,并不一定丰富、更不一定准确,对于幼儿园和教师的决策意义有限,这是由于教师在家访中主要通过短时间的简单访谈和非常缺乏信度的观察来获取信息,基本谈不上对幼儿进行长时间自然观察或者参与式观察。教师获取这些信息的质量与效率与用其他的沟通方式并无本质差异,不一定非要采用传统家访这种充满风险且不经济的方式。就家访所得信息的利用来看,很多幼儿园仅仅是将家访作为仪式来进行,并没有有效整理、挖掘和利用这些信息。
二、传统家访的革新
传统家访绵延不绝的原因在于我们未能从更为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来考察和认识该制度和做法有很大的关系。传统家访制度存在的现代困境让人忧虑和深思,其革新势在必行。传统的家访弱化了,但是幼儿园和家长的沟通更应得到强化和加深。在现代社会的制度框架内,幼儿园和教师在最低限度保留传统家访制度的同时,要与家长就幼儿的发展和教育问题进行沟通时,必须恪守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解决传统家访的困境。
1.传统家访必须坚守公共领域
传统家访虽然面临困境,但是还不能彻底废除。只要坚守公共领域,不随意侵入私人领域,就还有存在的必要。其不能被彻底废除的原因在于有一些特殊需要的儿童需要教师和家长,以及其他的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联手进行自然观察或者干预。在严肃论证需要教师对某个幼儿进行家访后,幼儿园和教师必须征得家长的书面同意,并就家访的目的、收集信息和资料的方法、资料的使用处理等达成一致,以确保传统家访的作用。
2在幼儿园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教师和家长交流的主阵地是工作时间的幼儿园,而不是幼儿的家庭。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私人领域的安宁和自由,在维护家长的权利和利益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幼儿教师的权利,可谓是一个多赢的做法。当然,如果教师在非工作时间利用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与家长展开交流和沟通,只要是双方出自自愿,且围绕幼儿的教育问题展开,也是可以接受并值得提倡的。
3.与家长沟通必须以儿童发展为中心
传统家访经常将重心放在与家长加强感情联系上,并没有根据现代幼儿发展评价的相关原理和要求来建立科学的沟通议题和概念架构,导致无法获取有效的儿童发展信息。鉴于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务必确定儿童发展的某个具体议题,围绕具体的议题告知家长幼儿的发展并从家长的角度收集相关的幼儿发展和教育信息,在相互验证和权衡后,解读信息的儿童发展意义,并将其作为课程与教学决策的依据之一。
应该说,传统的家访制度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权利观念的深入,传统家访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合时宜的方面。作为身处现代社会的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来说,跳出单一的儿童发展立场,在社会层面对传统的家访制度进行批判反思,进而革新以保护家长和教师的权利,真正促进家园之间的有效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