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精细化管理”在农村幼儿园教研活动中的实践

时间:2015-06-12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保育与教育 2015年02期

  去年,笔者来到一所街道农村幼儿园进行支教,支教过程中欣喜地发现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教研活动的组织开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参与该农村幼儿园的几次教研活动后,笔者总结了教研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尝试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开展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的专业进步,从而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一、教研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教研活动中分工不够明确

  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任务繁重,从活动的组织、活动的指导,到过程的记录,再到资料的收集整理等,都是由教研组长一人承担,导致教研组长每次教研时都非常忙碌,时间长了,就对开展教研活动缺乏积极性。

  分析:农村幼儿园师资配备相对不足,而园所各项工作又比较烦琐,教研组组织结构不够完善,活动前、活动中以及活动后都没有详细的分工,责任没有合理分配到人,所以,出现教研组长“担全责”的情况。

  问题二:教研活动计划制订不够细致

  学期教研活动计划的目标制定得空而大、多而杂,计划对教研活动的开展没有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和统领作用,教师只停留在按照计划把活动完成的层面上,而每次教研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形式等没有明确拟定。

  分析:由于农村的交通不便利、信息不够畅通,外出学习与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教研组长和组员缺乏对教研新模式、新理念的认知,造成教研计划“无变化”,活动组织“无新意”。

  问题三:教研活动中教师参与性不够高

  在教研活动中,有部分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旁观者”,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教研活动的主体之一,所以在活动中只是看一看、听一听、记一记,教师不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道如何从活动中获取有效经验。

  分析:农村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中,教师专业水平相对较弱,教研组长的教研经验不够丰富。教研活动前,教师“无备而来”;教研评价时,教师“无言以对”;教研结束后,教师“无功而返”。

  二、“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教研活动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日本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事情流程化,流程事情定量化,定量事情信息化。在分析该农村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现状后,笔者决定尝试将“精细化管理”基本原则和方法运用在教研活动中,保证教研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开展。

  1.从制度入手,拟定可参照的各项教研活制度、细制度。

  制度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笔者观察发现,该幼儿园的各项教研制度针对性不强,多年一成不变,不能切实地围绕如何落实幼儿园保教计划、开展保教研究等内容进行制定。当教研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无法在制度中找到解决方案。如一学期教研活动结束,教研组的资料由谁收集、由谁装订整理等,在教研制度中没有标明。

  经过“由下而上”的意见征集和讨论后,我们重新梳理了教研组织机构、教研活动制度、教研组长岗位职责、听课评课制度等。通过新、旧教研活动制度的对比(见表1),我们可以发现,新的教研活动制度从幼儿园实际出发,能全面地关注到活动过程,并将个人分工明确到位。不过,新的教研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后会随着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变化而不断调整。

  2.以计划统领,制定可操作的教研活动真计划、详计划。

  教研计划是指为完成比较复杂的研讨工作任务而预先设计与确定的行动方案。在活动前充分思考,然后拟定合适的计划,最后落实计划,是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针对幼儿园教研活动组织的现状,只制定每学期的教研计划是不够的,还需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前都拟定详细的活动计划,保证每次教研活动的成效。所以,在制订教研计划的基础上,我们还生成了《教研活动计划安排表》(见表2)。每次的教研计划以学期计划为基础,与学期计划相一致。操作时,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将每次教研的背景、目标、内容、形式清晰呈现出来,将责任落实到人。

  3.以表格引领,梳理有条理的教研活动全过程、严过程。

  针对问题三中教师参与性不高的情况,我们将教研活动前、中、后教师要做的事情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参与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带着任务,积极、主动地进行教研,从而提高教研效果。

(供稿/校对:张洁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