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6-12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保育与教育 2015年02期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结论式的接受学习,还是通过自己探究、体验发现后的学习,这两者对于幼儿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曾这样指出:幼儿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且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而幼儿科学教育就是点燃幼儿心灵火种的重要导火索。爱因斯坦曾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的确,从幼儿自身发展来看,探究本身比直接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体验探究的艰辛、追求的刺激、成功的快乐、发现的兴奋,培养他们初步的创造力及批判思维,使幼儿不仅学科学,而且做科学、用科学、爱科学,这让幼儿终身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然而,长期以来幼儿科学教育工具理性的价值取向使科学教育比较多地囿于学科知识,囿于追求结论,过多地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作为首要目标,科学活动不能真正地与幼儿的探究、体验相融合,致使科学教育停留于浅表层次。
美国著名的科学教育家兰本达在其所著《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序言中这样写道:“今天的孩子们需要以某种方式去阅历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现象,这种方式应能使他们亲自去经历对自然事物的意义进行探究和对这个世界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就成了这样的设计师,他们把学校变成提供这种经历的活动中心,变成内容丰富的环境。在这里,未来的公民和未来的科学家们可以发现客观事物间的各种关系联系;在思想上建立起用来解释这些关系联系的模型,发展对于各种现象的理解。”
在此,兰本达比较多地强调了科学学习中的“探究”、“经历”与“发现意义”。因为“发现意义、领会意义,是经历、卷入、参与的结果,没有这些先决条件就不可能演化出意义。”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应强调幼儿的探究、体验、发现。
探究学习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幼儿从中获得的成果尽管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但探究学习强调的是让幼儿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探索活动,从中获得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获取知识的兴趣,激发探究创造的动机。反思当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我们也会发现,很多科学活动没有充分顾及到幼儿是一个小小的科学家。
尽管幼儿科学活动中有操作、有实验,有探究,但往往是教师高控制下的探究,幼儿只需按照老师的指令、程序操作,自然会顺利得出结论,幼儿的探究仅仅停留于“形式”,而且自主决策的空间狭窄。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既定目标,没有时间和条件尊重幼儿的兴趣、欲望及学习发展特点;同时,教师也不知道幼儿喜欢探究什么,能探究什么,怎么探究,忽视了幼儿固有的探究天性及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所以强调探究、体验、发现意味着幼儿科学学习方式的变革,意味着幼儿在“做”中学习科学,意味着通过亲历让幼儿感受、体会科学的真谛,意味着幼儿科学教育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全面关注。
(供稿/校对:张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