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6-23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4年13期
心理健康教育使人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及未来教育的需要,也是人的发展的根本需要。3至6岁的幼儿处于人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教育机构的良好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幼儿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社会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还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幼儿树立乐观自信坚强的品格,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游戏是贯穿于幼儿整日活动的始终,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实施途径。
一、 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有连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幼儿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奠基时期,对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尤为重要。当幼儿离开家庭投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中,他们在各方面都要学着自理、自我服务,会有许多的不适应。此外,他们还缺乏对是非的正确判断能力,这些都制约着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协调人们之间关系和行为冲突的社会性标准。对于规则本身的遵守,是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在游戏中,强调游戏规则的遵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发展幼儿的道德行为。一方面,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才能开展游戏,实现幼儿自身在各方面的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只有真正在游戏中,沉浸于游戏的情境和游戏的秩序中,才能够对游戏有触及心灵深处的感知、感觉,使幼儿通过游戏形成“礼貌、遵纪守法、公平、平等”等道德规范及相应的行为价值观,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
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和调节力,培养自信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内容。在游戏中,幼儿因自身经验的不足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对所从事的活动缺乏自信心,表现出消极、被动和胆小。这样,本来能够完成的任务,也会半途而废。久而久之,这种胆怯的心理就会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因而,让幼儿在游戏中克服胆怯心理,勇敢面对任务,通过自身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基础。
首先,在游戏时应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技能,明白游戏的任务,让他们从容地进行游戏;其次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动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幼儿正是在成功的体验中积累信心,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 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游戏中,老师应善于鼓励、引导幼儿,让他们大胆操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并通过游戏有针对性地改善幼儿的不良性格。如对好动、稳定性差的幼儿,可安排他们在游戏中担任安静的角色(如门卫、解放军战士等),让他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克制自己的冲动,培养其坚持性和较稳重的性格。对于比较内向的孩子,可让他们扮演一些比较主动的角色(如招待来宾的主人、到商店买东西的顾客等),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克服害羞的心理。在游戏中,幼儿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心。当幼儿完成了游戏活动中的一定任务时,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游戏结束后的评价中,可以促进自我认识的发展,从而获得自信,形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
四、 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兴趣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感受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通过自己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合作、互助、理解、尊重,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做个有道德的人。游戏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老师应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供稿/校对:张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