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在探究“朴素”中改善教学行为

时间:2015-06-2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4年10期

  一、从“教材”到“生活”,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意识

  首先,学习的内容来自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我们通过观察孩子游戏、与孩子交谈,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鼓励幼儿将自己对主题的认识体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从中了解孩子的现有经验水平,同时也对每个幼儿在该主题活动中表现出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再根据需求编制主题网络,将幼儿的认知、情感、体能、社会性等发展领域有机结合,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满足他们自发性需要的、能够自由游戏和学习的空间,使幼儿能按自己的兴趣在自由的游戏和学习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寻找春天》的活动就是在孩子发现迎春花长出花苞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进行这一活动时,我带领孩子到室外,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植物,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它们的变化,发现小草、树枝冒出了嫩嫩的绿芽……他们不仅发现了植物的变化,还发现了人们穿的衣服少了,地上的水不结冰了,春天所带来的变化让他们惊奇不已。在自由的观察发现中,他们了解了春天、感受了春天,对春天的季节特征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就这样,在这种积极的师生互动作用下,“美丽的蝴蝶”、“小兔乖乖”、“有趣的汽车”、“好吃的冰棍”等一个个受幼儿关注的主题活动诞生了。

  二、从“学”到“做”,激发亲身体验的热情

  “朴素理论”告诉我们,孩子有着他们固有的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异想天开”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而亲身体验则是思维的先决条件。教育专家也曾有过形象的比喻: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这句话科学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是直接行动,思维接受知识的速度优于具体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变以往被动地接受知识,为如今主动操作、探索和学习。在《蛋宝宝站起来了》这一科学活动中,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找到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有的让鸡蛋在小瓶子的瓶口上站起来,有的让鸡蛋站在自己的肘关节处,有的用橡皮泥粘在鸡蛋底部……

  当然,我们也经常碰到孩子的一些奇思异想,超出了我们原有的设计,打断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进程,甚至会引起短暂的混乱。以前我们也会发怒、会责怪孩子调皮、不听话。现在,我们十分珍惜这种“调皮”,正是这种创造性思维,才有了孩子探究的兴趣。如在“有趣的车辆”活动中,在认识了各种车辆后,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汽车的特征,孩子们有说的、有唱的、有画的、有手工制作的,还有的将自己收集的各种汽车全部带到幼儿园举办“展览”,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丰富性更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吸引、相互提高。

  三、从“教师”到“家长”,改变解决问题的途径

  幼儿教育是多层面、多元化的综合系统工程,因此,创新家园合作是我们的一大重要工作。针对现在家长学习至上、期望虚高、爱唠叨、多抱怨、少倾听等错误观念,我们充分发挥家长职业、兴趣特长等独特的教育优势,通过“家长助教”、“家庭合作小组”、“亲职教育”等形式,让家长主动参与幼儿教育,增强家园沟通,更好地实现家园互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如在“汽车叭叭叭”的主题教学中,我们请家长带孩子观察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辆,带孩子有目的地乘坐汽车,在轻松自然的看看、玩玩、说说中,幼儿释放了自己的疑问,求知欲得到充分满足。在集体教学中,与同伴分享汽车的外型特征及功能,从而获得了成功体验。在接下来的参观加油站、维修站等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引导下,知道汽车“饿了”要加油、脏了要“美容”、“病”了要修理的相关知识,丰富了生活经验。这种积极的家园互动,为高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从“小课堂”到“大学校”,拓展探究认知的空间

  社区资源、社会资源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补充,是幼儿社会化的另一课堂。社区中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物产资源,所以我们常常带幼儿走出园门,挖掘有利因素,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每逢传统节日“重阳节”,我们必带孩子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在布置一新的敬老院里,孩子们把亲手制作的小礼物送给老人们,为老人表演精彩的节目,和老人说说悄悄话……寂静的敬老院一下子热闹起来,久违的笑容出现在老人们的脸上。在浓浓的亲情体验中,孩子们懂得了尊重、关心别人。再如:春天带领孩子们捉蝌蚪、放风筝、踏青,感受田野的气息;秋天带领孩子们到果园采摘草莓,体验收获的喜悦;冬天带领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感受白色的纯洁……愉快而有益的游戏活动,不仅使儿童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儿童对生活、对学习更大的兴趣和更强烈的喜爱,鼓励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自由想象、自由创造,激发儿童尽可能多的认知潜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把椅子、一根拐杖、一片绿荫、一个家园……都是树的价值。育人如育树:一次聆听、一种目光、一个发现、一个鼓励……正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供稿/校对:张洁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