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6-25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2年11期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所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在我国现阶段已经成为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百姓、从民间到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2011年底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以后,如何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政策的层面。然而,要真正要解决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问题其实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幼儿园园长作为决定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核心”人物,在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首先,园长应该在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确立科学的办园理念。
办园理念决定办园方向和办园行为,科学的办园理念必然意味着制定科学的幼儿园保教工作计划,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科学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以达到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养成幼儿的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如果有了科学办园理念下的科学办园行为,“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自然就会大大减少。
其次,园长应该加强业务指导和动态监督,建立防治“小学化”倾向的长效机制。
建立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是园长实现对教师教育行为指导和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但使园长能够直接将自己所持有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传递给全园教师,能够经常对教师的保教工作进行指导,还可以借助于教师合作团队的力量帮助教师意识并改正“小学化”的行为,从而也间接地起到了督促教师防治“小学化”的现象。通过教研,教师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的内涵以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从“自我意识”的角度建立幼儿园自觉预防“小学化”的自我内在机制。
第三,园长应该组织幼儿园加大科学保教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现实中一旦出现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常常会出现一种“理由性的说辞”——这些“小学化”的教育内容是家长的要求和社会的呼声。这实际上产生了某种悖论,专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遵循非专业人员的非专业性意见开展不符合专业规律的“专业性活动”,当这种活动的不良后果受到质疑的时候,专业人员将非专业人员的“不合规律的要求”作为理由或者借口,由此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在幼儿园实践中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但这个循环却最终好像找不到源头。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幼儿园、家长和社会对于幼儿园阶段教育的目标没有达成共识,有些家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科学的保教观念,整个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一。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发挥幼儿园作为科学保教宣传主阵地的作用。需要以园长为代表的包括幼儿园教师在内的专业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科学保教的宣传,从小范围地影响家长的保教观念到大范围地影响到社会的教育理念,逐渐形成有助于幼儿园科学保教的社会氛围。
第四,园长还应该坚持专业职责和坚守职业操守。
园长的专业职责是领导幼儿园进行科学保教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园长的职业操守是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坚持按照幼儿教育的规律办园。防治“小学化”在幼儿园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需要理念的澄清,还需要行为的跟进与督促,甚至还涉及到经济利益的瓜葛。比如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就需要幼儿园创设多种区域活动空间,配备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这些都需要幼儿园克服经费不足的困难大量投入;比如严禁幼儿园征订各种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幼儿园不得要求家长统一购买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也许会让幼儿园失去一大笔额外收益;比如幼儿园要严格控制班额,不得违反国家相关规定超额编班,坚决纠正大班额现象可能使幼儿园的经济效益减少。但要真正根治“小学化”的痼疾,园长就必须用自己的专业眼光坚持自己的专业选择。
(供稿/校对:张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