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望、闻、问、切:教师自我成长的“四诊培养模式”

时间:2015-06-29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3年12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因为从骨子里,没有一个教师是不愿意上进的。因此,园长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自已对教师的“外需”转化为激励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需”,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促使教师不断努力地主动进取。我们引用中医学上“望、闻、问、切”四诊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望——希望——自我期待——帮助教师确立自我成长的目标

  幼教是个特殊的群体,大都以自聘教师为主,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后续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积极引导教师——不比起点比成长,以一种正面激励的方式,传递“正能量”。如开展了“和大师在一起”活动,为教师推荐一些比较典型的教育大师的成长经历及其作品,通过阅读,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欲望。

  其次,制订自我发展规划。规划分二步,第一步:认识自我。让教师用旁观者的身份,看看镜子中的自己,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或自身的人格魅力等方面的亮点、优势和不足。第二步:设计自我。规划下阶段的发展方向,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扬长避短,提出自己的发展愿景。然后园部结合教师的发展规划,对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对于不合理的目标及时调整,抓住每位教师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闻——听见——博学多闻——教师提供多种途径学习的机会

  我们通过上、下、内、外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提供多种学习的机会。

  1.上——向书本学习,提高自身学养,滋养心灵。

  开展“读名著——做经典女人”活动,组织每月一次的读书交流活动。教师们积极地将自己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文章、段落复印下来,推荐给同伴,并简单介绍喜欢它的理由。

  2.下——向家长、孩子学习,了解信息变化,增长内涵。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采取“助教”的形式,汲取社会各行各业之长来补己之短。如请工程师爸爸讲造房子;请医生妈妈讲保护牙齿;请爷爷奶奶讲他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3.内——同伴间互助学习,发挥共生效应,共进双赢。

  (1)项目建设 合作共享

  我们把企业文化中的项目管理引进幼儿园,让一群有共同爱好的人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研究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项目管理者必须具备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引领组内成员朝既定的方向发展。项目组活动,我们给的就是一个方向,一种激励,一种帮助。管理者可以根据成员的需要和发展随时调整活动,不局限于次数,只要活动有效,迎合了教师发展的需要,提高了组员的整体水平,那这个项目组的预期目标就达到了。同时,为了使项目组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还成立了项目监管小组,促进交流学习和监督管理。

  (2)菜单培训 补己所需

  “问题库”的建立,有利于多途径问题的收集。我们定期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分析现状,科学编排菜单,由全体教师自主选择,并充分利用园内特长教师资源,开展自培。如针对班主任工作的多样性,请三位优秀班主任分别从“班级常规管理”“家园联动”“环境互动”等不同角度,从工作中碰到的实际案例说起,谈自身体会;请善长于电脑的老师分层分批对全体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

  草根式自培活动是双赢的,对于讲课的教师而言既是一次已有经验的梳理,又是一次学习提升的过程。另外,听课的教师可以获得直接经验,具有学习与借鉴意义。

  4.外——向专家学习,共享学习盛宴,更新观念。

  教师的成长需要名师的引领,三年来邀请县内外名师讲座、培训近二十次。我们还派教师到上海、南京等地学习,严格落实培训后的反思汇报工作——“信息分享”。让教师明确指出哪些是我听到的?哪些是我看到的?哪些是我想到的?等等。一段时间下来,教师们理性思辨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问——问题——实践反思——搭建教师实践练兵的舞台

  “学”来的理论、“思”得的感悟,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得以验证。当理念与实践对接时,可能会出现诸多问题。笔者认为,问题即课题,关键是每个人要有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1.课题研究 彰显特色

  为提升区域内幼儿园办园品质,彰显“一园一品”办园特色,课题研究是一项很好的推进策略。我们召集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多次论证。因地制宜落实各园特色创建目标,围绕“真善美”育人环境的营造这一核心理念,申报了省级教研课题《基于一园一品农村幼儿园环境建设的研究》,每园承担一个子课题,由园长或业务园长负责,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课题实践的过程就是深化内涵特色的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园的特色也日趋明晰。

  2.现场诊断 导航引路

  我们改变过去为教研而教研的做法,把更多的视角放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从教师们不经意的言谈中,从家长的一句反馈中,从孩子的某个行为中去考察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去寻找有价值的教研资源。此类观摩有二个目的:针对好的,现场示范借鉴;针对存在倾向性问题的,现场解剖、诊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时间长了,教师们也善于在日常教学中捕捉问题,学习交流氛围越来越浓厚。

  3.集体备课 形式多样

  我们在大组教研的基础上,鼓励教师采用年级集体备课、学科集体备课等不同的教研形式,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研讨。在我们的园本教研中,有一种教研是一部分教师不直接参与教研,她们只是倾听,倾听他人反思,倾听他人解释,这样的方式同样有助于教师内化。

  切——诊断——多元评价——立足师幼共同发展的评价

  在多元社会背景下,教师会因年龄、性格、智力以及技能、工作年限等方面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导致每个教师成长轨迹的多样性。我们充分肯定每个人的不一样,因此在“大人才”观的基础上,构建多元教师评价体系。

  1.成长档案 一展风采

  我们开展每年一次的成长档案展评活动。教师们将平时的教学计划、精彩案例、教学中的感人故事、教育随笔、读书心得、研究课题、教育教学成果等都纳入其中。成长档案不求形式的统一,只要教师觉得这是她成长路上值得记忆的东西,都可以留存。它记载着教师的所思所想,所学所悟,所能所求。

  2.多元评价 个性发展

  跟所有学校一样,对教师的考核我们有整体综合性评价,如教师在业务能力、思想水平、执行制度、教学科研、对外宣传、家长工作等各方面内容统计,以此建立平等的人才使用、监督、奖惩制度。同时我们又有单项的考核奖励,像每年11月份,我们定为“教师风采展示月”,每个教师进行特长项目的展示,从保教工作、班级管理、家长工作、教学能手、信息报道、阳光教师等单项的具体工作出发,帮助教师获得有效适时的奖励,旨在给教师一个平台,展现教师的优点,以此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对职业的归属感。

(供稿/校对:张洁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