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4~6岁幼儿心目中的教师形象

时间:2015-07-0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4年05期

  作者:徐慧艳

  幼儿园教师形象是其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研究者以4~6岁幼儿为对象,通过访谈法和绘画作品分析法对幼儿心目中的教师形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心目中教师的外在形象为黑色长直发,高瘦身材,喜欢穿裙子或颜色鲜艳的衣服,说话较温和,语言大多为下指令和提要求,主要行为是教育行为的女性;幼儿心目中教师的内在形象则主要表现为有知识有能力,有一定权威性,与自己有良好的情感关系;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来自不同幼儿园或地域的幼儿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象中的“形”是外在、可见的,而“象”则是内在、隐蔽的,但都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教师形象是教师外显和内在诸因素的统一,它是指在一定社会情境中,公众对教师行为的印象与评价。〔1〕教师形象可分为表层形象、中层形象和深层形象三个层面,表层形象由仪表、谈吐、举止构成,中层形象由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能力、行为构成,深层形象由心理、观念、情操构成。〔2〕

  教师是幼儿最熟悉的他人,对于教师形象,幼儿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那么,幼儿心目中的教师形象究竟是怎样的呢?研究这个问题对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选取291名4~6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分别来自湖北省5所不同性质、不同等级、不同地域的幼儿园。研究者主要采用访谈法及绘画作品分析法,全面深入地探究幼儿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具体而言,研究者以半结构访谈法对幼儿进行访谈,并在这个过程中频频使用“追问”方式,同时,请幼儿以“老师”为题自由作画(共收集到92幅绘画作品),据此深入了解幼儿对教师形象的看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心目中教师的外在形象

  1.外貌

  这里的外貌包括性别、身材、发型、服饰等内容。96.9%的幼儿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女性;87.7%的幼儿认为幼儿园教师应是长发飘飘的,其中,85.3%的幼儿认为应是黑色的,64.3%幼儿认为应是直发;分别有73.9%和87.5%的幼儿认为幼儿园教师应是纤瘦和高挑的;38.0%和30.8%的幼儿分别认为幼儿园教师应穿裙子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

  2.语言

  幼儿心目中教师说话的方式可以总结为三类,分别是温和的、凶凶的和没有表情的。54.1%的幼儿认为教师说话时是笑眯眯、轻声的,40.7%的幼儿则认为教师说话时凶凶的、声音很大。教师的语言主要为解说教学内容、下指令以及表扬幼儿。从研究结果来看,幼儿记住较多的是教师发出的各种指令,比如吃饭、睡觉、上厕所等。

  3.行为

  68.3%的幼儿认为教师最常见的行为与教育教学有关,19.5%的幼儿则认为与保育有关。其中,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内容包括讲故事、唱歌、跳舞等,与保育有关的内容则包括洗碗、扫地、添饭等。还有幼儿认为教师最爱做的事情是打电话、聊天、化妆、照镜子、吃饭、发脾气,等等,这些与教育教学和保育其实都没有直接关系。

  (二)幼儿心目中教师的内在形象

  研究发现,4~6岁幼儿对教师内在形象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操、个人品行等方面的认知并不深刻。幼儿心目中教师的内在形象通常表现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权威性,与自己有积极的情感联系,幼儿会对教师作出好坏的形象描述。

  1.权威性

  研究发现,63.0%的幼儿认为教师会批评人。教师批评人的原因很多,通常是因小朋友表现不好(如不听话、不乖)、犯错误(如推人、打架)、进食不好(如吃饭慢、饭吃不完)、技能不好(如歌唱不好、舞跳不好)、学习不好(如不会回答问题)。教师批评人的方式主要有言语批评、行为惩罚(如罚站、挨打)、威胁抛弃(如表示要将他们送到别的班去)等。

  2.与自己的情感关系

  幼儿对教师是否喜欢自己的判断,可以反映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关系状况。研究发现, 83.9%的幼儿认为教师是喜欢自己的,66.4%的幼儿认为教师是自己的好朋友。认为教师不是自己好朋友的幼儿,多数是将教师与小朋友区别开了的,即认为“老师就是老师,只有小朋友才可能成为自己的好朋友”。

  3.知识与能力

  统计表明,70.5%的幼儿认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当教师的,当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14.7%的幼儿认为只有学习好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教师。幼儿心目中的教师应具有各项技能,例如教学技能(弹琴、唱歌、画画、跳舞、写字等)、生活技能(扫地、拖地、洗碗、添饭等)、惩罚技能(打手、打屁股等)。

  87.8%的幼儿认为教师会教给自己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时70.2%的幼儿认为自己学会了教师教的内容。而当问及教师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时,幼儿的回答主要有“很认真地教”“老师在黑板上写,我在本子上写”“跟着读、跟着写”“老师说,我们听”“老师跳,我们跟着跳”等等。研究发现,教师的手部动作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幼儿在描绘教师行为时大多谈到或画出了教师手的动作。在幼儿看来,教师的手特别大,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写字,然后是用于扫地、添饭等(如下图)。

  4.对教师好坏形象的描述

  研究发现,66.5%的幼儿认为教师有好坏之分,其余的幼儿则认为只要成了教师就是好人。幼儿对好教师和坏教师形象的描述通常从四个方面展开,分别是情感陪护、个人品行、生活照料和教育指导(详见下表)。幼儿判断教师的好坏,最重要的标准是教师的个人品行,其次是情感陪护和教育指导。

  (三)幼儿心目中教师形象的差异

  1.不同年龄幼儿心目中教师形象的差异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幼儿对教师外貌的认知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对教师个人品行的描述,例如是否会批评幼儿、是否会教自己学本领两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幼儿年龄越小,越倾向于认为教师会批评人,但会教自己学本领。此外,卡方检验表明,不同年龄幼儿对教师的情感陪护、个人品行、生活照料和教育指导的需求不同,但都比较关注教师的个人品行。

  2.不同性别幼儿心目中教师形象的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幼儿对教师形象的认知在很多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对教师是否会批评自己的描述存在显著差异(p<0.01),认为教师会批评自己的男幼儿有72.7%,女幼儿有53.2%。另外,不同性别幼儿对好教师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男幼儿认为生活照料好是好教师的主要特征之一,女幼儿认为教育指导好比生活照料好更重要。男女幼儿对坏教师主要特征的认知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3.城乡幼儿心目中教师形象的差异

  城乡幼儿对教师形象的认知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教师语言、行为、与自己的情感关系等方面。 城市幼儿总体上对教师是肯定的,认为教师像父母一样爱护和关心自己,教师打人的频率较低,但有时候会抓人或揪人衣服。在乡镇幼儿心目中,教师总是拿着书本、笔和教鞭,会教小朋友读书,并且会骂人、打人,教师打人的频率高达92.6%,主要是打手、打屁股、揪耳朵。

  三、讨论与建议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4~6岁幼儿对教师形象具有丰富且独特的认识。幼儿对教师的外貌、语言、行为、权威性、学识品行、与自己的情感关系等方面有自己的看法,但受到了年龄、性别以及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三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值得探讨。

  第一,从幼儿对教师形象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在语言和权威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高达40.7%的幼儿认为教师说话时很凶、声音很大,语言内容也多为下指令、提要求,63%的幼儿认为教师会批评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师幼关系的不平等。已有研究表明,控制与服从是师幼关系的重要属性之一,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表现出较高的控制性,把握着师幼互动过程中的主动权,幼儿则处于被动地位,扮演着服从和依赖的角色。〔3〕

  第二,男女幼儿心目中好教师的主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女幼儿比男幼儿更加关注教育指导,可能是因为女幼儿更希望在幼儿园学知识,而男幼儿则更喜欢游戏。事实上,幼儿园教师也普遍反映,男幼儿对文本性知识的兴趣比女幼儿低。

  第三,结果显示,乡镇幼儿心目中的教师经常打人,尤其喜欢打手心。这可能与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有关。当幼儿出现不合教师要求的言行时,乡镇幼儿园教师往往用压制的方式来要求幼儿执行自己发出的指令,长此以往,恐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基于幼儿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师形象的提升有赖于教师对自身形象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教师需要重视自身的形象,尤其是农村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形象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概言之,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幼儿园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教师着装应该符合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教师的语言要温和、亲切、清晰且富有感染力。此外,值得提出的是,教师的行为不能总是体现在手部动作上,肢体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除了手势之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身体接触、眼神交流等交流方式,例如,可以适时地给幼儿以亲切的拥抱或用温柔的眼神看看幼儿。

  其次,幼儿园教师的内在形象也亟待改善。第一,教师对幼儿的批评要有理有据,赏罚分明。教师不当的批评有可能导致幼儿形成对教师和幼儿园的不良情绪,甚至不愿意上幼儿园。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批评必须要有根据,尽可能少批评而多鼓励,并且要有等待幼儿改正和进步的耐心,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第二,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幼儿,注重自我情绪的调节,快乐工作。

(供稿/校对:张洁琼)

返回顶部